88年我考上清华,2叔有钱却不资助,3叔卖牛供我,13年后我回家报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1 07:58 1

摘要:“是的,我欠他们太多了。”我看着手中厚厚的信封,里面装着我这些年攒下的五万块钱。

文:一才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故事情节、虚构演绎成分

“建国,你真的要回去?”妻子拉着我的手,眼中带着不解。

“是的,我欠他们太多了。”我看着手中厚厚的信封,里面装着我这些年攒下的五万块钱。

“可是你已经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了啊。”

“那些远远不够。”我的声音有些哽咽,“有些恩情,是用一辈子都还不清的。”

妻子沉默了。

她不知道的是,我即将面对的,将是一个让我悔恨终生的真相。

01

1988年7月15日。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

蝉鸣声此起彼伏,连空气都显得沉重。

“建国!建国!”村长老王气喘吁吁地跑到我家门口,手里挥舞着一张纸。

“怎么了王叔?”我从屋里跑出来。

“你考上了!考上清华了!”老王的声音都在颤抖。

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静止了。

我接过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手都在发抖。

“清华大学”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娘!娘!我考上了!”我冲进屋里,声音都变了调。

母亲正在床边照料病重的父亲。

听到这个消息,父亲努力撑起身子。

“真的?真的考上了?”父亲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真的,爹,我没有给您丢脸。”

父亲颤巍巍地伸出手,抚摸着录取通知书。

“好,好啊,咱老李家终于出了个大学生。”

那一刻,父亲脸上的笑容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

可是没过几天,现实就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学费需要3000块钱。

对于我们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3000块就像是天文数字。

父亲的病越来越重,家里早就没有积蓄。

母亲每天愁眉不展,头发都白了不少。

“要不,算了吧。”我看着母亲憔悴的脸,心如刀割。

“不行!”母亲一把抓住我的手,“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

“可是咱家哪有什么锅铁可砸?”

母亲沉默了。

她知道我说的是实话。

家里除了几间破土房,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第二天一早,母亲就开始四处借钱。

她去了村东头的张婶家。

“张婶,能不能借我点钱?建国考上清华了,差点学费。”

张婶为难地摇摇头:“我家也紧张呢,前两天老张还在说要借钱买化肥。”

母亲又去了村西头的刘大爷家。

结果还是一样。

村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不富裕,谁也拿不出3000块钱。

眼看着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母亲急得嘴角都起了泡。

“要不,我去找二弟和三弟商量商量。”母亲终于想到了我的两个叔叔。

我点点头。

02

这是最后的希望了。

8月20日上午。

我和母亲来到了县城。

二叔李建军在县城做生意,听说挣了不少钱。

远远地,我们就看到了二叔家的二层小楼。

红砖蓝瓦,在一片平房中显得格外显眼。

院子里停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

“哟,嫂子来了。”二婶从屋里走出来,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二弟妹,建军在家吗?”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在呢,正在屋里算账。”二婶的目光在我身上扫了一圈,“建国这是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考上大学了,但是学费...”母亲话说了一半就停住了。

二婶的脸色立刻变了。

“建军!你嫂子来了!”她冲屋里喊了一声。

二叔从屋里走出来,穿着一件崭新的白衬衫。

看到我们,他的笑容也有些不自然。

“哎呀,嫂子,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准备准备。”

“不用准备什么,就是有点事想跟你商量。”母亲的声音很轻。

“什么事?”二叔问。

“建国考上清华了。”

“哦,清华啊,好好好。”二叔的反应很平淡。

“但是学费还差3000块钱,想问你能不能...”

话还没说完,二叔的脸色就变了。

“3000?”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是的,我们想先借一下,等建国毕业工作了就还。”

二叔在院子里踱来踱去,眉头紧锁。

“嫂子,不是我不想帮,实在是最近生意不好做。”

“前几天刚进了一批货,钱都压在那里了。”

二婶在一旁添油加醋:“就是,现在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再说了,上大学又怎么样,还不是要花家里的钱。”

“我看建国不如早点出去打工,也能贴补家用。”

听到这话,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母亲的脸更是涨得通红。

“二弟妹,话不能这么说,建国这孩子有出息...”

“有出息?”二婶冷笑一声,“有出息还来借钱?”

空气瞬间凝固了。

二叔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尴尬。

“这样吧,我手头也不宽裕,先给你们200块钱。”

他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

“其他的,你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母亲接过那200块钱,手都在颤抖。

“谢谢二弟。”

“不用谢,都是一家人。”二叔的声音听起来很空洞。

走出二叔家的院子,母亲一言不发。

我看着她佝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酸楚。

“娘,咱们回家吧。”

“不,还有你三叔。”母亲突然停下脚步。

“三叔家比咱们还穷,他能有什么办法?”

“试试看吧,总不能就这么放弃。”

03

三叔李建华住在村东头,离我们家不远。

家里只有三间土坯房,连院墙都是用土坯垒的。

但是院子里很干净,菜园子也收拾得整整齐齐。

“三叔在家吗?”我在门口喊了一声。

“哎,谁啊?”三叔从菜园子里站起来,手里还拿着锄头。

看到是我们,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嫂子,建国,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三弟,打扰了。”母亲有些不好意思。

“说什么打扰不打扰的,快进屋坐。”

三叔放下锄头,热情地招呼我们。

屋里很简陋,但是收拾得很干净。

三婶正在灶台边忙活,看到我们赶紧放下手中的活。

“嫂子来了,快坐快坐。”

“我去给你们倒水。”

“不用麻烦了,就是有点事想跟你们商量。”母亲说。

“什么事?只要能帮上忙的,我们一定帮。”三叔拍着胸脯说。

“建国考上清华了。”

“真的?”三叔一下子跳了起来,“考上清华了?”

“嗯,录取通知书都来了。”

“太好了!太好了!”三叔激动得满脸通红,“咱老李家终于出息了!”

三婶也凑过来,眼中满是惊喜。

“建国这孩子从小就聪明,我就知道他有出息。”

“可是学费还差一些。”母亲小心翼翼地说。

“差多少?”三叔问。

“2800块。”

三叔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2800块,对他们家来说也是个天文数字。

三叔在屋里踱了几步,突然停下来。

“有了!”

“什么有了?”三婶不解地问。

“咱家不是有两头牛吗?”

三婶一听,脸色变了。

“你不会是想...”

“对,卖掉!”三叔的语气很坚决。

“可是,那是咱家的命根子啊。”三婶的声音有些颤抖。

“命根子又怎么样?建国上大学更重要。”

“没有牛,咱家怎么种地?”

“大不了租别人家的,或者雇人犁地。”

“那要花多少钱啊。”

“花多少是多少,建国的前途不能耽误。”

看着三叔和三婶为了我的事情争论,我心如刀割。

“三叔,算了吧,我不上了。”

“胡说!”三叔瞪了我一眼,“考上清华容易吗?说不上就不上了?”

“可是...”

“没有可是!”三叔的态度很坚决,“这事就这么定了。”

当天晚上,三叔就联系了村里的牛贩子。

两头牛卖了3200块钱。

扣除牛贩子的费用,正好3000块。

拿到钱的那一刻,三叔笑得像个孩子。

“建国,拿着这钱,好好念书。”

“咱家就指望你了。”

看着三叔满脸皱纹的笑容,我再也忍不住了。

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三叔,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您。”

“报答什么报答,你有出息了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报答。”

“记住,到了北京以后,好好照顾自己。”

“有什么困难,别硬撑着。”

三婶在一旁抹着眼泪。

“建国,你三叔说得对,好好念书,别想家里的事。”

04

临走的时候,三叔一直送到村口。

“到了学校记得写信报平安。”

“知道了,三叔。”

“还有,别太省了,该花的钱还是要花。”

“身体要紧。”

看着三叔在夕阳下的身影,我暗暗发誓。

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三叔的恩情。

那一夜,我彻夜未眠。

想着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更多的是对三叔的感激。

9月1日。

我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火车。

车窗外的风景飞快地向后退去。

我的心却一直留在那个小村庄里。

清华大学比我想象中还要大。

红砖绿瓦,古朴典雅。

梧桐叶片片,书声朗朗。

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

但是,适应这里的生活并不容易。

同宿舍的室友大多来自大城市。

他们穿着名牌衣服,用着进口文具。

而我,穿着母亲连夜缝制的布鞋。

背着三婶亲手缝的布包。

一切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你是从哪里来的?”室友小张好奇地问。

“河南农村。”我如实回答。

“难怪呢,一看就不像城里人。”

这话虽然没有恶意,但还是让我感到刺痛。

不过,我很快就用成绩证明了自己。

第一次期中考试,我拿了全班第一。

“这个农村孩子还真厉害。”同学们开始刮目相看。

但是,经济上的困难依然让我喘不过气来。

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80块钱。

除了最基本的吃饭,其他什么都不敢买。

别的同学周末去逛街看电影。

我只能待在宿舍里看书。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开始勤工俭学。

帮食堂洗碗,给老师做研究助理。

图书馆管理员,家教老师。

只要能挣钱的活,我都愿意干。

05

即便如此,我还是坚持每个月给家里写信。

信里从来不提自己的困难。

只报告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

家里的回信总是很简短。

大多是三叔代笔,字迹工整但略显生疏。

“建国,家里一切都好,你安心学习。”

“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

“三婶给你做了鞋垫,等有人进城的时候寄给你。”

每次看到这样的信,我都会想起三叔那张朴实的脸。

想起他为了我卖掉耕牛时的坚决。

这成了我学习的最大动力。

大二的时候,我开始拿奖学金。

虽然数额不多,但总算能稍微缓解一下经济压力。

我把一部分钱寄回家。

信里写道:“爹娘,这是我的奖学金,您们拿着用。”

很快就收到了回信。

还是三叔的字迹。

“建国,钱我们收到了。家里不缺钱,你留着自己用。”

“好好学习,别担心家里。”

我知道他们在说谎。

农村人家哪有不缺钱的。

但是我也知道,他们不愿意让我有负担。

大三的时候,我当上了学生会干部。

还加入了党组织。

同学们都说我有出息。

老师也经常夸奖我。

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

想起三叔卖牛时的情景。

想起母亲为了凑学费四处奔波的身影。

那种愧疚感像虫子一样啃咬着我的心。

1992年7月。

我终于大学毕业了。

被分配到北京某部委工作。

虽然工资不高,但总算有了固定收入。

第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我把大部分钱都寄回了家。

信里写道:“三叔,我工作了,以后家里的负担由我来承担。”

收到回信的时候,我差点哭了。

“建国,你有出息了,我们都为你高兴。”

“钱你自己留着,在北京花钱的地方多。”

“家里真的不缺什么,你不要操心。”

06

从那以后,我每个月都坚持往家里寄钱。

虽然他们总是推辞,但我知道那些钱对他们很重要。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的收入也在慢慢增加。

但是繁忙的工作让我很少有时间回家。

每次想起三叔,心中都充满愧疚。

他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却连他的面都见不到。

时间一晃,就是九年。

九年来,我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买了房子,结了婚。

妻子是个善良的姑娘,很理解我的家庭情况。

她经常劝我回家看看。

“你总是念叨你三叔,为什么不回去看看他?”

“工作太忙了,抽不出时间。”我总是这样回答。

其实我心里清楚,不是抽不出时间。

而是我害怕面对三叔。

害怕看到他为了我的事情而过得不好。

害怕那种愧疚感会把我压垮。

但是内心深处,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三叔的恩情,我必须当面报答。

2001年春节前夕。

我终于下定决心回家。

这次,我准备了整整五万块钱。

这是我这些年攒下的所有积蓄。

我要用这些钱好好报答三叔一家。

“你真的要回去?”妻子问我。

“是的,我欠他们太多了。”

“可是你已经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了啊。”

“那些远远不够。”我的声音有些哽咽。

“有些恩情,是用一辈子都还不清的。”

妻子沉默了,她能感受到我内心的煎熬。

07

2001年1月28日。

我踏上了回乡的路。

十三年了,我终于要回去了。

火车在田野中穿行,窗外的景色还是那么熟悉。

黄土地,老槐树,袅袅炊烟。

一切都没有改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下了火车,我雇了一辆三轮车直奔村里。

越接近家乡,我的心跳得越快。

不知道三叔现在怎么样了。

不知道他还认不认得我这个侄子。

不知道他会不会怪我这么多年都没回来看过他。

车子进了村,我看到了熟悉的街道。

那些老房子大多还在,但也有一些新建的楼房。

看样子这些年村里的经济条件好了不少。

“师傅,停一下。”我让司机停在村口。

远远地,我看到了三叔家的院子。

还是那三间土坯房,还是那道土坯墙。

只是院子里显得有些荒凉。

菜园子也没有人打理的样子。

我的心咯噔一下。

该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我快步走向三叔家,院门虚掩着。

“三叔!三婶!”我在门口喊了几声。

没有人应答。

我推门进了院子,眼前的景象使我呆立在门口。

“有人吗?”我又喊了一声。

还是没有人回应。

我心中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正在这时,隔壁的王婶从院子里探出头来。

“哎呀,这不是建国吗?”

“王婶,您好。”我赶紧打招呼,“我三叔呢?”

王婶的脸色突然变了。

她走出院子,拉着我的手,眼圈红了。

“建国,你不知道吗?”

“知道什么?”我的心突然悬了起来。

“你三叔...已经走了三年了。”

这句话如晴天霹雳,瞬间把我击倒了。

三叔死了?

三年前就死了?

我感觉脑袋嗡的一声,天旋地转。

这怎么可能?家里的信一直说一切都好。

“怎么...怎么会?”我的声音在颤抖。

王婶看到我这样,眼泪也掉了下来。

“孩子,你真的不知道吗?”

“我们以为你知道呢,要不然这么多年怎么不回来?”

我一下子瘫软在地上。

原来这些年,我一直在和一个死人通信。

原来三叔早就不在了,而我却浑然不知。

“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哽咽着问。

王婶扶我坐在院子里的石头上。

“三年前的冬天,你三叔在工地上干活。”

“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了,当场就没了。”

“工地?什么工地?”我不解地问。

“你不知道吗?自从卖了牛以后,你三叔就没法种地了。”

“只能到处打零工维持生活。”

“前几年身体还好,什么活都能干。”

“这几年年纪大了,只能去工地搬砖。”

我听着这些话,心如刀割。

原来三叔这些年过得这么苦。

原来他是因为帮我才落到这个地步。

“那三婶呢?小丽呢?”我问。

“你三婶啊,去年改嫁到邻县了。”

“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太难了。”

“小丽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现在在广东。”

08

听到这里,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眼泪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

我抱着头痛哭起来。

“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

“如果不是为了供我上学,三叔也不会卖牛。”

“如果没有卖牛,他也不用去打工。”

“如果不去打工,就不会出事。”

“都是我害的!”

王婶拍着我的背,也在抹眼泪。

“孩子,这不能怪你。”

“你三叔是个好人,他是心甘情愿的。”

“他临走的时候还在说,建国有出息了,他死也瞑目了。”

这话让我哭得更厉害了。

我想象着三叔临终前的样子。

想象着他带着对我的牵挂离开人世。

而我,却在遥远的北京享受着他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

“你三叔的坟就在村后的山坡上。”王婶说。

“我带你去看看吧。”

我跟着王婶来到村后的山坡。

远远地就看到一座新坟。

坟头立着一块简陋的石碑。

碑上刻着:李建华之墓。

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

没有生卒年月,没有生平介绍。

仿佛三叔的一生就这样轻飘飘地结束了。

我跪在坟前,泪如雨下。

“三叔,我回来了。”

“对不起,我回来晚了。”

“如果我早点回来,您就不会...”

话说不下去了,只是一个劲地哭。

哭我的愚蠢,哭我的自私。

哭我错过了报恩的机会。

在坟前哭了很久,我才慢慢平静下来。

王婶告诉我,这些年三叔一直拒绝我寄的钱。

说要让我在城里好好发展,不要有负担。

他把我寄的钱都存起来,说是给小丽将来结婚用。

听到这些,我的心更加难受了。

原来三叔这么多年一直在为我着想。

而我却连他的死讯都不知道。

从坟地回来,我又去找了几个村里的老人。

从他们口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三叔这些年的情况。

卖掉牛以后,三叔家的生活确实变得很困难。

没有牛耕地,只能租别人家的。

光是租牛的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维持生计,三叔开始四处打工。

春天播种的时候给人家插秧。

夏天收割的时候帮人家收麦子。

秋天建房的时候去工地搬砖。

冬天农闲的时候就去县城打零工。

一年到头没有歇过一天。

即便如此,家里的日子还是过得很紧。

三婶经常半夜偷偷哭泣。

三叔总是安慰她说:“等建国毕业了,日子就好过了。”

可是等我毕业工作了,他们的日子还是没有好转。

因为三叔坚持不要我的钱。

他说:“建国在北京不容易,让他自己留着用。”

09

就这样,三叔一直熬到了1998年。

那一年,三叔已经五十多岁了。

年纪大了,很多活都干不动了。

只能去工地做一些轻松一点的工作。

没想到就是这样,还是出了事。

那天是冬天,工地上特别冷。

三叔在脚手架上干活,脚下一滑。

从三层楼高的地方摔了下来。

当场就没有了呼吸。

工地老板赔了一点钱,草草了事。

三婶带着小丽艰难度日。

实在撑不下去了,才改嫁他乡。

听完这些,我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原来这就是三叔的结局。

原来我的成功是建立在他的牺牲之上的。

而我,却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我在村里住了三天。

每天都去三叔的坟前坐一会儿。

跟他说说这些年在北京的生活。

说说我的工作,说说我的妻子。

说说我内心的愧疚和悔恨。

虽然我知道他听不到了,但这样做让我心里稍微好受一点。

第四天,我决定去找三婶。

王婶告诉我,三婶现在在邻县的一个小镇上。

我坐着长途汽车,颠簸了两个小时才到。

找到三婶的时候,我差点认不出她来。

曾经那个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

现在看起来苍老了许多。

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

“建国?真的是你吗?”三婶看到我,眼泪立刻流了下来。

“三婶,是我。”我也哭了。

“你怎么现在才回来?”三婶抽泣着说。

“你三叔临走的时候还在念叨你呢。”

“他说,建国要是能回来看他一眼就好了。”

听到这话,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三婶,对不起,我回来晚了。”

“都怪我,都怪我没有早点回来。”

三婶摇摇头:“不怪你,你在外面不容易。”

“你三叔知道你有出息了,他在天有灵也会高兴的。”

我把带来的五万块钱全部给了三婶。

“三婶,这些钱您拿着,我欠您们的太多了。”

三婶推辞不要:“建国,这么多钱我们不能要。”

“必须要!”我的态度很坚决。

“这是我应该做的,三叔的恩情我永远报答不完。”

三婶最终收下了钱,眼中满含泪水。

“建国,你三叔要是知道你这么有心,一定会很欣慰的。”

我又问起了小丽的情况。

10

三婶说她在广东的一家工厂打工。

生活很辛苦,工资也不高。

我要了小丽的联系方式,准备去找她。

离开的时候,三婶一直送到村口。

“建国,以后常回来看看。”

“你三叔虽然不在了,但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我点点头,心中暗暗发誓。

以后每年都要回来看看三叔,看看三婶。

从小镇回来的路上,我又经过了县城。

想起了二叔家,决定去看看。

十三年过去了,二叔家变化很大。

原来的二层小楼已经拆掉了。

建成了一栋三层的豪华别墅。

院子里停着一辆崭新的小轿车。

看起来这些年生意做得很不错。

我敲了敲门,出来开门的是二婶。

她比十三年前更加富态了。

穿着名牌衣服,戴着金手镯。

“哎呀,这不是建国吗?”她的声音很惊讶。

“二婶好。”我礼貌地打招呼。

“快进来快进来,你二叔在里面呢。”

二叔听到声音从屋里走出来。

头发有些花白了,但是精神很好。

“建国!真的是你啊!”他显得很兴奋。

“听说你在北京发达了,是不是?”

“还行吧。”我淡淡地回答。

“来来来,快坐下,我们好好聊聊。”

二叔热情地拉着我坐下。

二婶赶紧去泡茶,还拿了很多水果。

“建国啊,你看你二叔现在多威风。”二婶炫耀地说。

“县里的生意都被他包了一半。”

“前几天县长还来我们家吃饭呢。”

二叔也很得意:“这些年生意确实不错。”

“小军现在也帮我管生意,一个月能赚好几万。”

“对了,你现在在北京做什么工作?”

“在政府部门上班。”我简单地回答。

“公务员好啊,稳定。”二叔点头道。

“不过工资应该不高吧?”

“够用就行。”

“够用怎么能行呢?”二婶插嘴道。

“像你这样有文化的人,应该出来做生意。”

“我们可以合作,保证你发大财。”

听着他们的话,我心中涌起一阵厌恶。

想起十三年前他们的冷漠。

想起三叔的朴实善良。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了,你三叔还好吗?”二叔突然问道。

“这么多年也没见过他。”

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三叔已经去世三年了。”

气氛瞬间凝固了。

二叔和二婶都愣住了。

“什么?三弟死了?”二叔的声音在颤抖。

“怎么死的?”

我把三叔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说他为了供我上学卖掉了牛。

说他这些年打工的艰辛。

说他最终在工地上出的事。

二叔听完,脸色变得很难看。

“怎么会这样?”他喃喃自语。

“如果当年我借钱给你们,三弟就不用卖牛了。”

“也就不会...”

他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二婶也在一旁抹眼泪。

“都怪我们,都怪我们当年太势利了。”

看着他们的样子,我心中五味杂陈。

是的,如果当年他们愿意借钱。

三叔就不用卖牛,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但是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人死不能复生。

“那三嫂现在怎么样?”二叔问。

“改嫁了。”我简单地回答。

“小丽呢?”

“在广东打工。”

二叔沉默了很久。

“建国,都是二叔对不起你们。”

“当年如果我不那么小气...”

“算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我打断了他的话。

我不想听他的忏悔,也不想给他宽恕。

有些错误,是无法弥补的。

11

从二叔家出来,我的心情很复杂。

看着他们现在的富裕生活。

再想想三叔的悲惨结局。

人生的不公平让我感到愤怒。

但是愤怒又有什么用呢?

改变不了任何事实。

在村里又住了两天,我准备回北京了。

临走前,我去了一趟县城。

给三叔买了一块新的墓碑。

上面刻着:恩重如山。

还请人重新修整了坟墓。

在三叔坟前,我许下了一个承诺。

“三叔,我会照顾好三婶和小丽的。”

“您的恩情,我用一辈子来报答。”

回到北京后,我立刻联系了在广东打工的小丽。

那时她才十八岁,正是读书的年龄。

却在工厂里做着繁重的流水线工作。

我劝她回来继续读书。

并承诺承担所有的费用。

小丽在电话里哭了。

“哥,我想读书,但是家里...”

“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安心读书就行。”

后来,小丽回到了河南。

重新进入学校学习。

三年后考上了师范学校。

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老师了。

她经常给我写信,每次都说。

“哥,如果没有你,我这辈子就完了。”

“爸爸在天有灵,一定会很高兴的。”

每次收到这样的信,我都会想起三叔。

想起他当年卖牛时的坚决。

想起他对我的期望。

虽然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但是我相信,他在天有灵,会为我们感到欣慰的。

三婶后来用我给的钱在县城买了一套小房子。

生活过得很安稳。

我每年都会回去看她。

陪她聊天,听她讲三叔的故事。

每次去,都要在三叔坟前坐一会儿。

跟他说说这一年的变化。

说说小丽的成长,说说三婶的生活。

说说我心中的思念和愧疚。

现在,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

我经常对孩子们讲三叔的故事。

告诉他们什么是恩情,什么是报答。

“爸爸,三爷爷真的那么好吗?”儿子问我。

“比你想象的还要好。”我摸着他的头说。

“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人。”

“爸爸为什么要哭呢?”女儿天真地问。

“因为爸爸想念三爷爷了。”

“那我们去看三爷爷好不好?”

“好,等你们再大一点,爸爸带你们去。”

我要让我的孩子们知道。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为了他们的爸爸付出了生命。

我要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现在,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带着全家回老家。

在三叔的坟前烧纸,献花。

告诉他我们一家的近况。

告诉他孩子们的成长。

虽然他听不到了。

但我相信,他能感受到我们的心意。

有时候,我会想。

如果三叔还活着,看到现在的一切,他会有多高兴啊。

看到小丽成为了老师。

看到三婶生活安稳。

看到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这些都是他当年卖牛时所期望的。

可惜,他没有等到这一天。

没有等到我回来报恩的那一天。

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也成了我一生都无法释怀的遗憾。

但是我知道,三叔不会怪我。

他那么善良,那么宽容。

他只会为我的成功感到高兴。

为我的幸福感到欣慰。

现在,我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社会上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地位。

但是每当别人夸奖我有出息的时候。

我总会想起三叔。

想起他当年说过的话。

“建国,好好念书,咱家就指望你了。”

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我确实有了出息。

但是这份出息,是用他的生命换来的。

这让我永远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成功的快乐。

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他的善良。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就像当年他帮助我一样。

这或许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也是我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三叔,您在天有灵。

看到您的侄子没有给您丢脸。

看到您的女儿过上了好日子。

看到您的老伴晚年安康。

这些,应该足以让您瞑目了吧。

虽然我再也见不到您了。

但是您的恩情,我会用一生来铭记。

您的精神,我会用一生来传承。

这是我对您的承诺。

也是我作为您侄子应该做的事。

三叔,谢谢您。

谢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谢谢您用您的生命,成就了我的人生。

我会好好活着,不辜负您的牺牲。

我会好好做人,传承您的善良。

这是我能给您的最好的报答。

也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使命。

来源:阿妞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