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过了65岁后,无论男女一定要打这几种疫苗!别不当回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06:45 1

摘要:一到65岁,不是所有的“退休生活”都悠哉悠哉,有些人身体状态大不如前,却还以为自己是“老当益壮”。很多人觉得打疫苗是小孩子才做的事,年纪大了打这些干嘛?但过了65岁,不打疫苗,可能不是硬气,而是疏忽。

一到65岁,不是所有的“退休生活”都悠哉悠哉,有些人身体状态大不如前,却还以为自己是“老当益壮”。很多人觉得打疫苗是小孩子才做的事,年纪大了打这些干嘛?但过了65岁,不打疫苗,可能不是硬气,而是疏忽

年纪越大,免疫力越像旧手机电池,充电慢、掉电快。身体一旦被病毒缠上,不仅恢复慢,并发症还容易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肺部、神经系统,一旦被攻击,可能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打个喷嚏都多了一份风险。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65岁是个“分水岭”?因为从这个阶段开始,人体免疫功能的下滑已经不是缓慢的坡,而是明显的下坠曲线,免疫应答能力直接缩水,甚至对疫苗的反应都比年轻人弱。

所以我们说,65岁以后,疫苗不是“可选项”,而是“必修课”。别等到病毒找上门,才后悔没有早做准备。尤其是下面这几种疫苗,不分男女,都建议尽早安排上。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提前加装“安全气囊”。

首先要提到的,是肺炎球菌疫苗。它不是为了预防“感冒”,而是为了防“老年杀手”——肺炎。这类肺炎不是一般的咳嗽发烧,而是能让人住进ICU的那种,严重时甚至引发败血症和脑膜炎。

肺炎球菌在老人身上很“挑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比如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病的人,一旦感染,病情发展极快。这时候,早打疫苗,就是在病毒还没敲门时,先把门闩牢了。

有人会担心,打这种疫苗有用吗?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明确推荐,65岁以上人群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以显著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疫苗保护率虽然不是百分百,但就像雨天带伞,不一定不湿身,但总比全身湿透好。

第二种不能忽视的,是流感疫苗。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重一点的感冒”,扛一扛就过了,但流感对老年人来说,远比你想象的危险。它可以让原本稳定的慢病突然失控,比如让血糖飙升或者诱发心梗。

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脸”,今年的流感疫苗不防明年的毒株。所以65岁以上的人,每年都需要打一次。不要觉得这是麻烦,其实每年一次,就像给身体“换季保养”,避免重症才是长寿之道。

有人说,打了也可能得流感,那是不是白打了?其实打疫苗不是让你完全不得病,而是即使感染了,症状轻、恢复快、风险低。这就像系安全带,不是保证不出事故,而是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三个要提的,是带状疱疹疫苗。这个名字听着陌生,但你可能听过“缠腰龙”这种说法。它就是水痘病毒沉睡多年后,在免疫力下降时“复活”,引发的疼痛性皮肤病,疼起来像火烧、像刀割。

带状疱疹不是小病,它最怕的不是皮疹,而是神经痛,甚至有人疼了一年都没缓过来。65岁以上的人,发病率更高,恢复更慢,痛感更强。疫苗虽然不能百分百防住,但可以大大降低发病几率和严重程度。

不少人说自己年轻时得过水痘,难道还会得带状疱疹?恰恰得过水痘的人,更容易得带状疱疹,因为病毒早已潜伏在体内,等你年纪大、抵抗力差的时候,它就趁虚而入。

除了这三种,还有一个不太被重视但非常关键的,就是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联合疫苗(Tdap)加强针。很多人以为这些病早就“绝迹”了,怎么还需要打?但这些病在老年人身上一旦出现,后果远比年轻人严重。

特别是百日咳,咳得人喘不过气,还可能引发肺部并发症。而破伤风不用说,一旦感染,致死率极高。这个疫苗每隔10年就需要加强一次,很多人60岁以后就忘了这回事,等到发病了才后悔晚了。

还有一个被低估的疫苗是乙型肝炎疫苗。虽然这不是老年人“首发”的疾病,但如果年轻时没打全,年纪大后接触医疗操作多,比如输液、手术、血糖监测等,感染风险反而上升。补打疫苗,是对自己的一种基本保护。

不少人担心,年纪大了,打疫苗会不会“反应大”?但疫苗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是轻微的,比如局部红肿、发热、乏力,几天内可自行缓解。相比起可能面临的重症风险,这点“小插曲”根本不算事。

打疫苗不是老了才开始的事,而是每个阶段都要“查漏补缺”。65岁之后,身体不像以前那样“皮糙肉厚”,一旦出事,恢复曲线就拉平了。所以很多时候,预防的价值远远大于治疗。

也有人说,自己平时锻炼多、饮食健康,不需要特别打疫苗。但别忘了,病毒不看你吃得多好、睡得多香,它只看你免疫力强不强。高龄免疫力下降是生理规律,不能靠意志力挡住病毒。

有人觉得疫苗是“年轻人”的事,其实恰恰真正该打疫苗的,是那些免疫力差、基础病多、恢复慢的群体。而65岁以后,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

再说句实在话,打疫苗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未来。你现在身体好,不代表明天不会被病毒找上门。像带状疱疹、流感这些病,来的时候不打招呼,发作时后悔都晚了。

有时候我们对疫苗的误解,是因为对它的作用太低估。它不是万能盔甲,但它是保护你不被“一击致命”的最后一道防线。65岁以后,身体不是你说没事就没事的,主动防护意识越早建立越好。

疫苗的事,说到底,是“未病先防”的智慧。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一百种,但感染后的后悔,往往只有一种。与其抱着侥幸心理,不如花点时间,把这些关键疫苗打上,给未来增加一份安心。

65岁以后建议重点关注的疫苗包括: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Tdap加强针、乙型肝炎疫苗。打不打,决定权在你手里,但病毒不会跟你讲道理。

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对健康的认知还停留在哪个阶段。疫苗不是负担,而是你给自己最划算的“健康投资”。每一针,都是你对未来生活质量的一次“提前布局”。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张华,李丽.老年人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与推广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9):1245-1249.

2. 王建军,周晓.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55(2):205-209.

3. 陈晓红.带状疱疹疫苗对老年人健康的意义探讨[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3):310-314.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