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绽时代芳华,五部上海佳作奔赴第十八届文华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1 06:06 1

摘要:全线入围、亮点纷呈,五部“上海出品”组团冲刺文华奖,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在近日揭晓的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名单上,上海原创作品尽展芳华,戏剧、戏曲、曲艺、音舞等各个门类均榜上有名。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觉醒年代》、上海民族乐团国风音乐现场《

全线入围、亮点纷呈,五部“上海出品”组团冲刺文华奖,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在近日揭晓的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名单上,上海原创作品尽展芳华,戏剧、戏曲、曲艺、音舞等各个门类均榜上有名。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觉醒年代》、上海民族乐团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上海评弹团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上海戏剧学院群舞节目《江南》,10月3日起集结赴川渝,并肩角逐文华剧目奖、文华节目奖、文华单项奖。

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于江南文脉里捕捉诗意光影,以海派艺术的包容姿态打破边界,用当代视角让传统美学焕发新生。这批扎根上海的舞台精品,既是当代艺术审美的时代表情,更在全国乃至国际视野中,让原创作品的独特魅力熠熠生辉,让“上海出品”的能见度持续提升。

红色叙事里的海派风情

红色,是这座城市的底色。红色文化更是上海舞台创作的精神富矿,话剧《觉醒年代》与评弹《千里江山图》均脱胎自现象级红色IP。两部参评作品以不同艺术形式,使革命历史与当代观众进行情感对话,实现了1+1>2的文化赋能。上话是全国范围内唯一取得版权方合法授权、有权将电视剧《觉醒年代》改编为话剧作品的演出制作方。从2022年首演至今,话剧《觉醒年代》从上海出发巡演至全国,让上海的“雨”与北京的“雪”在舞台光影中交织,让历史人物的悲喜与信仰具象化为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

当《新青年》杂志跃然眼前,当五四游行的呐喊声在剧场回荡,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觉醒的年代。演员们充满张力的表演,将革命先辈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经典场景,总能让观众动容。

“这是历史性的突破!”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相当激动。他告诉记者,上海评弹团此前仅入围过文华奖的节目奖,此次则参与到剧目奖的终评。“近年来,上海评弹团不断以新剧目探索‘从书场到剧场’的突破,此次入围是对我们极大的鼓励。”改编自孙甘露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为红色叙事注入海派曲艺的独特韵味,成为近年来上海曲艺冲击文华奖终评的代表性之作。

高博文透露,剧组近日将进入排练的冲刺阶段。《千里江山图》将上海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融入琵琶三弦的悠扬旋律,“用最传统的评弹语汇,讲最当代的英雄故事。红色记忆在弦索声中代代相传,也让上海评弹的魅力被更多人看见。”高博文期待,《千里江山图》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的演出能让全国观众看到上海海派曲艺在红色题材创作中的突破,进一步扩大上海曲艺的全国影响力。

优质创作推动艺术“破圈”

深耕海派文化的包容特质与江南文化的灵秀基因,全本《牡丹亭》《海上生民乐》《江南》三部作品以各自擅长的艺术语言完成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自2022年推出以来,全本《牡丹亭》在两年时间内实现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双双创下上昆单一作品的历史新高。“集结号已吹响!”得知《牡丹亭》入围文华奖终评,国宝级昆曲艺术表演艺术家、《牡丹亭》艺术指导张静娴兴奋不已。为了以最佳状态决胜文华奖,上海昆剧团制定了系统且详细的准备方案。导演郭小男近日赶到上海,在专业剧场与演员们开启了早八晚十的排练日程。

景在画中游,诗意油然生。上海戏剧学院的群舞节目《江南》选用环太湖地区的汉族民间舞元素进行创作,舞姿小巧克制、一步三颤,散发着软糯灵动的韵味。无锡、江阴一带的渔篮花鼓、渔篮虾鼓,宜兴的男欢女喜和金坛的秧歌灯,老一辈民族民间舞专家们将这些素材归纳为“江南”。作品由吕梓民、李丹编导,他们对带有江南风格的舞蹈动作进行恢复提纯,融入当代审美意识和自身风格特点。《江南》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桃李杯”“荷花奖”的评选中大放异彩。要传神地表现出小巧细腻、克制内敛、曼妙柔美的江南舞蹈韵味,必须依靠大量打磨。为了备战“文华奖”的大考,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们近期正加紧排练。“我们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精抠舞蹈、音乐、道具、布景、服装、化妆、发饰等一切细节,尽可能诠释一个完美的《江南》。”李丹说。

创下6轮140场驻演纪录的国乐作品《海上生民乐》将骨笛的远古回响与电声的现代律动、尺八的禅意与手碟的空灵编织成流动的美学画卷。作品的创新推动国乐突破圈层,更让全国观众看到上海在传统民乐现代化、国际化探索中的领先地位——既有N刷的本地“民乐迷”,也有将其列入亲子打卡清单的游客,还有专程来沪聆听的外国观众。此次参评文华奖,更将这份“海派国乐创新样本”推向全国,成为上海文化包容活力的生动注脚。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