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关注的是,福建师范大学以黑马姿态跃居全国71位,首次超越福州大学成为省内亚军。本次排名体系延续"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的评价标准,特别强化了对科技成果转化率、毕业生薪酬增长率等高质量发展指标的考核,全省共有9所高校进入全国前300强,展现出"山海联动"的
近日,《2025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福建省高校格局迎来新一轮洗牌。厦门大学以全国第20位的成绩稳居省内龙头,延续着"南方之强"的卓越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福建师范大学以黑马姿态跃居全国71位,首次超越福州大学成为省内亚军。本次排名体系延续"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的评价标准,特别强化了对科技成果转化率、毕业生薪酬增长率等高质量发展指标的考核,全省共有9所高校进入全国前300强,展现出"山海联动"的高教发展新态势。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州大学此次滑落至省内第三(全国72位),表面看是位次调整,实则折射出深度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数据显示,其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保持增长,但在技术合同成交额、横向课题占比等应用型指标上较同类院校落后12.8个百分点。
学校新成立的未来技术学院已汇聚7个交叉学科平台,数字经济、海洋装备等领域的23项专利完成产业化,或许正孕育着下一轮爆发式增长。
拥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和国家级中药炮制基地的福建中医药大学,虽然保持3星级评价(全国280位),但省内排名从第8降至第10。深入分析发现,其附属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15%的亮眼数据,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指数下降形成反差。
学校近年着力打造的"AI+中医诊断"实验室已取得阶段性成果,5个道地药材数字化溯源体系通过验收,这种"守正创新"的探索或将重塑行业竞争力。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龙岩学院跃升至省内第18(全国441位),创下建校以来最佳排名。这所扎根革命老区的地方院校,凭借"紫金模式"校企合作体系,实现年度科研经费三年翻番。
其有色金属冶炼、机械设计等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1%,创建的"乡村振兴技术创新联盟"已孵化47个科技特派员团队。特别在半导体材料领域,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的实验室成功突破4项"卡脖子"技术,生动诠释了"校地共生"的发展哲学。
在这场高等教育版图的重塑中,福建高校呈现出"多点突破、特色发展"的新气象。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闽江学院"数字金融创新班"毕业生起薪突破万元,福建理工大学智能建造产业学院签约23家头部企业......这些变化预示着,在"新工科""新医科"建设浪潮中,福建高校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排名终究只是发展路标,真正重要的是每所院校都能找到契合区域需求的办学定位,在时代答卷上镌刻独特的价值坐标。
来源:城市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