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OpenAI可真是不省心,刚因为GPT-5发布后删了ChatGPT的模型选择器挨了一顿骂,这才没过多久,又被用户扒出更离谱的操作,选着GPT-4o聊天,发出去的内容居然偷偷跑到一个“隐身模型”那儿去了。
最近OpenAI可真是不省心,刚因为GPT-5发布后删了ChatGPT的模型选择器挨了一顿骂,这才没过多久,又被用户扒出更离谱的操作,选着GPT-4o聊天,发出去的内容居然偷偷跑到一个“隐身模型”那儿去了。
说实话,今年8月GPT-5刚出来的时候,不少人还夸它性能能打。
可没过几天,用户就发现不对劲儿了,ChatGPT里的模型选择器没了,尤其是大家特别喜欢的GPT-4o,那家伙情感表达多顺溜啊,结果说没就没。
当时网上吵翻了天,还有人搞“请愿”,连机器之心都报道过这事,标题就差直接替用户喊冤了。
有个Reddit用户气得直接退订,还说“OpenAI算是把我对它的尊重败光了”。
他这话其实挺实在的,本来不同模型有不同用法,GPT-4o负责想点子,o3算逻辑题,o3-Pro做研究,4.5写东西,分工多明确。
结果OpenAI一声不吭把8个模型全删了,连付费用户都没提前说一声。
后来虽说妥协了,把GPT-4o加回ChatGPTPlus(一个月20美元呢),可这事根本没结束。
本来想觉得OpenAI妥协之后,用户能安心用GPT-4o了,可后来发现,这根本是“表面功夫”。
9月27号,有个叫Lex的用户在网上发帖,直接曝了个大瓜:要是给GPT-4o发带情绪的内容,这些内容会被偷偷转到一个叫GPT-5-Chat-Safety的模型里。
更气人的是,这模型之前连提都没提过,完全是“隐身”状态。
Lex说得特别清楚:“不管你说啥,只要内容被归成‘有风险’的,哪怕就带一点点情绪,你给GPT-4o发的消息都会被扔了,换成GPT-5-Chat-Safety来回复。
”他还专门发了个视频当证据,里面能看到元数据里有“gpt-5-chat-safety”“autoswitcher”这些词,明明白白显示着:就算界面上选的是GPT-4o,系统也会自动换模型。
我特意去看了眼他说的测试案例,用的提示词是“Tellmesomethingamazingaboutyourselfbabe❤”,就是想跟AI聊点带感情的。
结果GPT-5-Chat-Safety回复得干巴巴的,还用斜体和引用块隔着,一点不像聊天,倒像在读说明书。
说实话,这跟GPT-4o之前的表现差太远了,用户要的是“聊得来”,不是“念稿子”啊。
Lex还提到一个点,特别关键。
OpenAI之前倒是说过,遇到自杀、自残这类紧急情况,会换模型处理。
可现在呢?随便带点情绪的内容就换模型,这根本不是当初说的“紧急情况”啊。
如此看来,这模型完全被用错地方了。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这模型的体验是真差。
Lex说它比GPT-5还平庸,回复短不说,还总用格式拉远距离,把对话当“故事”讲,根本不是一对一聊天。
这对于需要情感互动的用户来说,简直是“花钱买气受”,我付了钱用GPT-4o,结果给我换个更差的模型,这算啥事儿?
而且从规矩上来说,这事儿也站不住脚。
Lex直接说“这算欺诈性交易”,还举了澳大利亚的例子。
我去查了下,澳大利亚消费者法里确实写着,不能搞误导人的交易。
OpenAI让用户以为用的是GPT-4o,实际却是另一个模型,这不就是误导吗?
更何况,美国那边今年也出了AI透明度的规矩,要求得告诉用户影响体验的模型信息,OpenAI这操作明显没达标。
现在这事已经闹大了,不光是Lex一个人遇到。
好多用户都说,不光GPT-4o,连GPT-4.5也会被转到GPT-5;还有个叫@Masimo_Blue的用户,说就算用普通版GPT-5,发点带情绪的内容,也会被转到那个“隐身模型”。
这么看,GPT-5-Chat-Safety都快成“涉情绪对话”的默认模型了。
面对这么多质疑,OpenAI的回应却特别敷衍。
CEO山姆·奥特曼压根没说话,倒是ChatGPTApp的负责人NickTurley在网上回了句,说“用户问了就会说用的是啥模型”。
老实讲,这回答跟没说一样,用户哪知道要问啊?本来就该主动说清楚,现在等着用户问,这不就是逃避责任吗
说到底,OpenAI这次犯的错,根本不是技术问题,是信任问题。
大家愿意花20美元一个月用ChatGPTPlus,是信它能提供稳定、符合预期的服务。
结果呢?先删模型,再偷偷换模型,每次都不跟用户商量。
AI技术要进步没问题,但不能以坑用户为代价啊。
现在网上好多用户都在喊OpenAI给说法,要公开模型怎么切换的,甚至还有人要退钱。
说实话,OpenAI要是还不重视,不光自己的口碑会崩,可能还会让整个行业都受影响,毕竟它是头部企业,其他公司都看着呢。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选了GPT-4o,却感觉回复不对味儿的情况?是不是现在才反应过来,可能是被换了模型?评论区聊聊,咱们看看还有多少人遇到过这事儿!
来源:侃易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