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快到了,你家月饼买了吗?但你知道吗?市面上不少号称“榴莲冰皮”“燕窝流心”的网红月饼,可能连原料的边儿都沾不上!最近央广网记者暗访发现,一些标价上百的月饼,馅料里水果含量不到3%,商家还振振有词:“放多了谁买得起?”更气人的是,市场监管人员表示——这还真不
中秋快到了,你家月饼买了吗?但你知道吗?市面上不少号称“榴莲冰皮”“燕窝流心”的网红月饼,可能连原料的边儿都沾不上!最近央广网记者暗访发现,一些标价上百的月饼,馅料里水果含量不到3%,商家还振振有词:“放多了谁买得起?”更气人的是,市场监管人员表示——这还真不算违规!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榴莲月饼。你以为咬一口满嘴猫山王?别天真了!记者送检了一款198元的“榴莲冰皮月饼”,结果发现所谓的榴莲馅料里,真正的榴莲果肉占比不到3%,剩下的全是香精+南瓜泥调出来的“仿真馅”。
商家倒是理直气壮:“真要放30%榴莲,这盒得卖500!”但问题是,包装上可大大方方印着“精选榴莲果肉”,这不是明摆着忽悠人吗?类似的套路还有“低糖月饼”,有些商家玩文字游戏,包装上写“无蔗糖”,翻到配料表一看——好家伙,麦芽糖浆排第一位,糖分一点没少!
其实,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在月饼行业早就不是秘密。记者走访了几家烘焙原料供应商,发现所谓的“水果月饼馅”基本都是香精+色素+廉价果蓉调出来的,成本不到真材实料的十分之一。更夸张的是,一些直播间卖的“手工现做”月饼,其实是冷冻半成品解冻后包装的,保质期长达一年,主播却信誓旦旦说“当天现烤”。至于那些打着“保健”旗号的螺旋藻、益生菌月饼,营养专家直接泼冷水:“高温烘烤后,活性成分早死光了,吃了个寂寞!”
那普通消费者怎么避坑?业内人士悄悄给了三条实用建议:第一,死磕配料表。国家规定配料必须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列,如果“榴莲”“燕窝”排在白砂糖、植物油后面,基本可以确定是忽悠。第二,别迷信“私人订制”。没有SC生产许可证的作坊,很可能用陈年馅料回炉,吃出问题都找不到人。第三,别为包装买单。某品牌总监透露,158元的礼盒里,包装成本占60多,馅料反而不到20块——这钱花得冤不冤?
这事儿在网上吵翻了天。有人愤怒晒出检测报告:某网红月饼大肠杆菌超标11倍,评论区炸锅:“吃个月饼还得配消炎药?”但也有人觉得,3块钱的冬瓜馅月饼吃了几十年也没事,“非要较真那点水果含量,纯属矫情”。更讽刺的是,一些喊着“真材实料”的老字号,被扒出用的冷冻蛋黄;一边骂商家黑心的年轻人,转头又在直播间疯抢9.9包邮的“流心奶黄”……网友吐槽:“买椟还珠的冤种,终究轮到我们当了?”
最后说句大实话:月饼这玩意儿,也就是个仪式感。真要较真起来,超市里5块钱一个的豆沙月饼,反倒是最老实的那个。所以啊,别被华丽包装和网红噱头忽悠了,保留好小票,遇到货不对板直接12315举报——新消法规定虚假宣传能退一赔三,去年就有网友靠这招追回整盒钱!(所以问题来了:你家吃剩的月饼,最后是不是都进了垃圾桶?)来源央广网,取材腾讯新闻,侵权删除。
来源:孙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