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药税下的美国:巨头数钱,患者断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1 01:20 1

摘要:100%关税砸向进口药,美国药品市场的“吸血链条”彻底露馅。9月25日特朗普政府抛出政策:10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品牌药、专利药加征100%关税,号称要“逼药企回流、降药价”。可才一周,药价翻倍、小企倒闭、患者绝望的乱象就刷屏——这哪是救市,分明是给垄断者递“镰

药税背后的黑手:美国患者的钱被谁赚走了?

100%关税砸向进口药,美国药品市场的“吸血链条”彻底露馅。9月25日特朗普政府抛出政策:10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品牌药、专利药加征100%关税,号称要“逼药企回流、降药价”。可才一周,药价翻倍、小企倒闭、患者绝望的乱象就刷屏——这哪是救市,分明是给垄断者递“镰刀”。

这政策根本没戳中要害,反而给“药价黑洞”添了把火。核心问题藏在明处:美国本土药品自给率仅65%,35%的专利药依赖进口,救命药超四成来自海外。更关键的是,美国药价早被“三重垄断”掐住脖子:药企定高价、流通中介抽成、渠道说了算,关税不过是让垄断者多了个涨价借口。

不止药企:中间“黑手”吞掉半成药价

别只骂药企,药价里藏着更隐蔽的“吸血虫”——药品福利管理者(PBM)。这些机构本应帮医保和患者砍价,实际却和药企勾结:药企给高额回扣,PBM就把高价药塞进医保报销清单,还阻止低价药入场。

数据更刺眼:美国3大PBM垄断78%的市场,覆盖1.8亿人,2024年最大PBM的收入比最大药厂还高。100%关税后,它们更趁机加码:本土药涨价30%,PBM的抽成比例反而从15%提到20%,等于患者多花的钱,一半进了中介口袋。有分析师直言:“没有PBM点头,再便宜的药也上不了货架,关税只是让他们赚得更多。”

巨头与中介联手:涨价成“默契游戏”

关税成了药企和PBM的“共赢密码”。进口药价翻倍后,辉瑞、默克立马把本土药价上调30%-50%,利润率反升22%;PBM则同步提高报销门槛,逼着患者买“指定高价药”。更狠的是并购:政策宣布3天内,3家小药企被巨头低价收购,而这些小企的平价药,早被PBM排除在报销清单外。

他们还玩“障眼法”:药企喊“扩产能”,实际只是换生产线标签;PBM说“谈判降成本”,却把省下的回扣揣进自己腰包。患者看到的是药价涨,看不到的是垄断者的“分赃协议”。

患者:自救得绕开“三重坑”

普通患者直面“药价涨、报销坑、渠道堵”三重打击,自救必须找对方法:

• 查替代药先看“双清单”:FDA的23种替代药清单(官网搜“Import Drug Alternatives”)要结合医保报销清单看,避免选了替代药却不能报销,部分合规替代药价仅为进口药60%。

• 申请援助要“绕开中介”:别通过PBM找药企援助,直接上辉瑞、礼来官网“Patient Support”板块申请,低收入者凭证明可领免费药,通过率比中介代办高40%。

• 施压政策要“盯紧PBM”:向国会提交反馈时,不仅说药价高,更要附PBM抽成证据——2024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盯上PBM垄断,患者反馈能加速反垄断调查。

要认清:逼药企建厂要2-3年,但打破“药企+PBM”垄断只要动真格。比如设“药价涨幅上限”,同时严查PBM回扣,再给小药企原料药补贴,才能让平价药回来。

药价里藏着两条命:患者的“救命钱”,市场的良心钱。关税不该是垄断者的“提款机”,更不该让患者为政策失误买单。你觉得要先治药企还是先查中介?身边有被药价和报销坑过的经历吗?欢迎评论区聊聊。

政策和数据来源:新华网《综述|美国新药价格高企背后》(2024年9月14日)

来源:柒乐多养生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