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变“复读机”?小米营销陷审美疲劳:雷总,我们都累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23:38 1

摘要:“雷军式发布会”曾是小而美品牌营销的典范——白衬衫、牛仔裤、PPT上的“黑科技”标签,配上“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经典台词。然而,近年来,这一套路正遭遇反噬。

“雷军式发布会”曾是小而美品牌营销的典范——白衬衫、牛仔裤、PPT上的“黑科技”标签,配上“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经典台词。然而,近年来,这一套路正遭遇反噬。

社交媒体上,“雷军营销体”悄然走红:“连夜说服高管”“价格一步到位”“友商看了都沉默”……这些熟悉的句式被网友改编成段子,调侃小米产品介绍的固定模板。甚至有人总结出“雷军三件套”:对标苹果、跑分屠榜、价格跳水。一场场原本应展现技术实力的发布会,逐渐演变成观众眼中的“重复播放”。

小米的营销疲劳并非空穴来风。近期,小米多次因营销话术陷入争议:

· 技术宣传被指“夸大”:例如某机型宣称的“突破性材料”遭业内人士质疑;

· 对标策略审美疲劳:从“干翻华为”到“超越苹果”,频繁的对比被批“缺乏自信”;

· 情怀牌效力减弱:“米粉文化”和“和用户交朋友”的叙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逐渐失去独特性。

有消费者直言:“每次都是‘史上最强’,但实际体验却难达预期。雷总讲得热血沸腾,我们却越听越麻木。”

更值得玩味的是公众情绪的变化。近期,诸如“雷总累了,我们也累了”的言论在论坛刷屏。这种“共情式吐槽”背后,折射出用户对小米的两重期待:

1. 渴望真诚沟通:用户希望看到技术解读而非营销话术,需要实质创新而非参数内卷;

2. 品牌需要破圈:在华为、荣耀、OV等对手靠差异化破局时,小米若持续依赖“雷军IP”,可能陷入路径依赖。

事实上,小米并非没有意识到危机。从雷军亲自带队造车,到启用年轻代言人尝试潮玩营销,均可视为转型信号。但关键在于:

· 打破个人IP依赖:需建立更立体的品牌矩阵,让技术、设计、用户生态共同发声;

· 回归产品本质:如影象、系统、生态链等长板需持续强化,而非仅靠发布会“高光时刻”;

· 与用户真诚对话:放下“永远正确”的姿态,直面争议或许更能赢得信任。

雷军和小米的创业故事曾激励一代人,但当套路被解构、情怀被消耗,唯有技术与诚意能重新唤醒市场。正如某网友所言:“我们不是不爱小米了,只是希望它能再次让我们惊喜。”

如何在致敬初心与打破陈规之间找到平衡?这场小米的营销变革,或许才刚刚开始。

今日话题:你觉得小米营销需要改变吗?

来源:积极生活的老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