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在小区楼下的茶馆,碰到老周蹲在台阶上抽烟,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满是绿油油的K线。“老赵,你说我咋这么背?上个月追光伏,刚买就跌;这礼拜换AI,又被套了5个点。”他叹了口气,烟蒂在地上摁出个黑印。
前几天在小区楼下的茶馆,碰到老周蹲在台阶上抽烟,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满是绿油油的K线。“老赵,你说我咋这么背?上个月追光伏,刚买就跌;这礼拜换AI,又被套了5个点。”他叹了口气,烟蒂在地上摁出个黑印。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起自己刚入市那两年,也犯过同样的错——像个无头苍蝇似的追热点,今天听这个说消费好,明天信那个讲新能源行,最后钱没赚到,还把本金亏了近三成。后来跟着一位退休的老操盘手学了3年,又自己摸爬滚打12年,才慢慢搞明白:炒股不是“追热点”,而是“找主线”;不是“买股票”,而是“抓核心”。
这几年我身边不少散户朋友,要么是主线看不准,在冷门板块里熬到绝望;要么是主线找对了,却买了边角料股票,别人赚翻倍,他只喝口汤,甚至还被套。今天就用3个我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把“选主线、抓核心”的方法掰开揉碎了讲,全是大白话,没什么专业术语,普通人照着做,至少能少走5年弯路。
一、先搞懂:主线不是“热点”,是能“躺赢3个月”的赛道
很多人把“主线”和“热点”搞混了,觉得今天哪个板块涨得猛,哪个就是主线。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我给你讲个2021年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2021年3月,当时市场上突然刮起一阵“碳中和”的风,有个叫“顺控发展”的股票,15天涨了3倍,天天上热搜。我邻居小吴,当时刚入市半年,看别人都在买,连夜凑了10万块追进去,结果买的第二天就开始跌,跌了10天,亏了近4万,最后割肉离场。他后来跟我说:“我以为顺控发展就是主线,没想到是个‘昙花一现’的热点。”
这就是典型的“把热点当主线”。那什么是真正的主线?我再给你讲同年的另一个故事。2021年2月,我当时研究政策的时候发现,国家连续出了3个文件,都提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且明确说要“扩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那时候新能源汽车板块刚经历一波调整,很多人都不看好,觉得涨不动了。
我当时没急着买,而是花了一周时间做功课:先看上游的锂矿,全球锂资源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在涨;再看中游的电池,宁德时代的订单排到了半年后;最后看下游的整车,比亚迪的月销量同比涨了200%。这时候我才确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才是2021年的主线——因为它有政策支撑,有业绩托底,不是靠情绪炒起来的。
后来我在3月底买了宁德时代,当时股价大概350块,持有到11月,涨到了690块,翻了近一倍;中间还买了上游的赣锋锂业,也赚了70多个点。而同期那些追“顺控发展”这类热点的人,大多亏得一塌糊涂。
所以你要记住:热点是“一阵风”,可能涨3天就跌;主线是“一季雨”,能持续涨3个月到半年,甚至更久。怎么区分两者?就看两个核心:
1. 有没有“政策支撑”:主线一定是国家鼓励的方向,比如2023年的AI、2024年的低空经济,都是政策明确提到的;而热点往往没有政策背书,比如偶尔炒起来的“妖股”,全靠资金炒作。
2. 有没有“业绩托底”:主线板块里的公司,业绩大多在增长,比如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上游锂矿公司利润翻倍,中游电池公司营收增长50%以上;而热点板块的公司,很多业绩是亏损的,只是靠概念炒作。
二、选主线的3个“笨方法”:普通人不用看K线,照着做就能找对
很多人觉得选主线很难,需要懂宏观经济、看行业报告,其实不用那么复杂。我这几年总结了3个“笨方法”,不需要专业知识,普通人花10分钟就能学会,而且特别好用。
方法一:看“新闻联播”和“政府工作报告”,找“反复提的词”
我认识一位老股民,姓王,今年68岁,小学文化,不懂什么技术分析,但他炒股10年,每年都能赚20%以上。他的秘诀就是“看新闻联播,读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而且提了3次;新闻联播也连续一周报道AI相关的新闻,比如“AI助力制造业升级”“AI医疗进社区”。老王当时就觉得,AI肯定是2023年的主线。他没急着买,而是等了半个月,等板块调整的时候,买了中科曙光和三六零,后来这两只股票都涨了50%以上。
老王跟我说:“国家反复提的方向,肯定是要重点发展的,不会错。我看不懂复杂的报告,就找‘重复的词’,重复次数越多,越可能是主线。”
你别觉得这方法土,其实最管用。因为A股是“政策市”,国家支持的方向,资金一定会跟着走。你不用每天看新闻联播,每周花1小时,看看“国务院客户端”的政策汇总,或者读一下每月的“经济工作会议通稿”,找里面反复出现的行业关键词,比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半导体”,这些大概率就是未来的主线。
方法二:看“身边的变化”,从生活里找主线
2022年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现象:小区里的充电桩越来越多,以前找个充电桩要等半小时,现在楼下就有;而且身边买新能源汽车的人,从10个人里1个,变成了10个人里5个。我当时就想:“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这么快,产业链肯定有机会。”
后来我去4S店问了问,销售说:“现在新能源汽车要等车,最短等1个月,最长等3个月。”我又去网上查了电池的情况,发现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涨,而且很多电池厂都在扩产。这时候我更加确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是主线。
果不其然,2022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板块虽然有波动,但整体还是涨的,上游的锂矿、中游的电池、下游的整车,都有不错的涨幅。
这就是“从生活里找主线”的方法。你不用去看复杂的行业数据,就观察身边的变化:比如最近是不是很多人在用AI工具(像ChatGPT、AI绘画)?是不是小区里多了很多无人机配送?是不是身边的人开始买“智能家居”产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背后往往就是主线。
方法三:看“资金流向”,跟着“聪明钱”走
这里说的“聪明钱”,不是指游资,而是指“北向资金”和“机构资金”。北向资金是外资,机构资金是基金公司的钱,这些资金往往比散户更专业,更能提前找到主线。
怎么看资金流向?很简单,你在炒股软件上搜“北向资金持仓”,就能看到北向资金最近在买哪些板块;搜“基金重仓股”,就能看到机构资金在重仓哪些行业。
比如2024年4月,北向资金连续3周增持“低空经济”板块,机构资金也在一季度加仓了低空经济相关的股票。当时我就关注了这个板块,后来5月低空经济板块涨了40%,很多股票都翻倍了。
不过要注意:不要看到资金流入就马上买,最好等板块调整的时候再进。因为资金流入后,板块可能会短期上涨过快,调整后再买,风险更低,收益更稳。
三、找对主线后,怎么抓“核心股”?记住“3个不买,2个必买”
很多人找对了主线,却还是赚不到钱,为什么?因为买错了股票——主线里的股票有几十只,甚至上百只,不是每只都能涨,只有“核心股”才能领涨,才能涨得最多、最稳。
我给你讲个2023年AI行情的故事。2023年4月,AI板块爆发,我朋友老郑,找对了主线,但他觉得“买低价股涨得快”,就买了一只叫“XX科技”的股票,当时股价3块多,结果买了之后一直横盘,最后还跌了10%;而我当时买的是AI板块的核心股——中科曙光,同期涨了60%。
老郑后来问我:“为什么都是AI板块,我买的就不涨,你买的就涨?”我说:“因为你买的是‘边角料’,我买的是‘核心股’。”
那怎么在主线里找核心股?记住“3个不买,2个必买”,就能避开坑,抓住真正的龙头。
3个不买:避开主线里的“垃圾股”
1. 不买“业绩亏损的股”:主线里也有垃圾股,比如2023年AI板块里,有些公司只是蹭概念,没有实际的AI业务,业绩一直亏损,这类股涨得快,跌得更快,千万别碰。
2. 不买“市值太小的股”:市值小于50亿的股票,大多是“小盘股”,容易被游资炒作,波动很大,普通人很难把握,一不小心就被套。
3. 不买“涨幅已经过大的股”:比如主线板块里,有些股票已经涨了3倍、5倍,这时候再进去,很可能接盘。就像2023年的剑桥科技,涨了5倍后,很多人追进去,结果跌了40%。
2个必买:抓住主线里的“核心股”
1. 必买“行业龙头”:每个主线板块都有龙头,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宁德时代、AI的中科曙光、半导体的中芯国际。龙头公司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业绩稳定,涨的时候领涨,跌的时候抗跌。怎么找龙头?就看“市值”和“市场份额”,市值最大、市场份额最高的,大概率就是龙头。
2. 必买“业绩高增长的股”:核心股不仅要有龙头地位,还要有业绩支撑。比如2024年低空经济板块里的亿航智能,2023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50%,2024年一季度又增长了80%,这样的股票,才能持续涨。怎么看业绩?在炒股软件上看“财务报表”,看“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连续两个季度增长超过50%的,就是业绩高增长的股。
我再给你举个2024年低空经济的例子。2024年3月,低空经济成为主线后,我先找了行业龙头——亿航智能,它的市值在低空经济板块里最大,而且是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飞行器公司,市场份额超过30%;然后看它的业绩,2023年净利润增长150%,2024年一季度增长80%,符合“业绩高增长”的标准。我在3月底买了亿航智能,当时股价大概25块,持有到6月,涨到了48块,赚了90多个点。
而同期那些买低空经济板块里“业绩亏损”“市值小”的股票,大多没怎么涨,甚至还亏了钱。所以你要记住:主线里的核心股,一定是“龙头+业绩高增长”的组合。
四、最后提醒:3个“避坑技巧”,比选对主线更重要
这几年我见过很多人,选对了主线,也抓对了核心股,但最后还是亏了钱,原因就是忽略了一些“细节”。我给你提3个避坑技巧,比选对主线还重要。
技巧一:不要“满仓干”,留好“备用金”
2022年,我一个朋友老杨,当时选对了新能源主线,抓了宁德时代,但他把所有钱都投进去了,满仓操作。结果2022年4月,新能源板块调整,宁德时代跌了20%,他因为没有备用金,只能眼睁睁看着亏损扩大,最后扛不住割肉了。后来宁德时代涨回来,他却没赶上。
我炒股这么多年,一直坚持“最多半仓操作”,比如我有100万,最多只买50万的股票,剩下的50万留作备用金。这样即使板块调整,我也能有资金补仓,降低成本;如果遇到更好的机会,也能及时切入。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炒股永远不要满仓,至少留30%的备用金,这是“保命钱”。
技巧二:不要“频繁操作”,学会“长期持有”
很多人买了核心股后,看到股票涨了5%就卖,跌了5%也卖,频繁操作,最后手续费交了不少,还没赚到钱。我2021年买宁德时代的时候,持有了8个月,中间经历了3次调整,每次调整都跌了10%以上,但我都没卖,最后赚了近一倍。
核心股的上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波三折”的,需要长期持有才能赚到钱。一般来说,主线能持续3-6个月,核心股的涨幅会在这段时间里慢慢体现,所以持有时间至少要3个月以上,不要因为短期波动就卖出。
技巧三:不要“听消息炒股”,要有自己的判断
很多人炒股喜欢听“小道消息”,比如“我朋友说某只股票要涨”“某大V推荐了某只股”,结果往往是亏了钱。我2020年的时候,听一个“大V”说某只消费股要涨,就买了进去,结果亏了30%。后来我才明白,别人的消息不一定准,而且等你听到消息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很可能是“接盘”。
所以你要记住:炒股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听消息炒股。哪怕你用我前面说的“看新闻联播”“看身边变化”这些笨方法,也比听消息靠谱。
炒股不是“赌运气”,而是“找规律”
写到这里,我想起刚开始炒股的时候,老操盘手跟我说的一句话:“炒股不是赌运气,而是找规律。主线和核心股,就是股市里最大的规律。”
这几年我用“看政策、看生活、看资金”的方法选主线,用“找龙头、找业绩高增长”的方法抓核心股,再加上“不满仓、不频繁操作、不听消息”的避坑技巧,每年都能稳定盈利20%以上,虽然不算多,但比大多数散户强多了。
其实炒股没有那么复杂,普通人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开常见的坑,就能在股市里赚到钱。你不用羡慕那些“一年翻几倍”的人,他们大多是靠运气,运气不会一直好;而“选对主线、抓对核心、稳定盈利”,才是普通人炒股的“正道”。
最后问你一个问题:你最近观察到身边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里,可能就藏着下一个主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关注,后续我会分享更多炒股的实战技巧。股市里没有“一夜暴富”,但有“慢慢变富”,希望我们都能在股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主线和核心股”。
来源:红姐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