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6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
2025年9月26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
这项通知的发布,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收件人”并不仅仅是卫健委和疾控中心,而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这也能看出,为应对中秋前后和秋冬季包括新冠感染在内的各类重点传染病,本次通知要求做到跨部门、多层级的协同行动,并以应对特定公共卫生事件的未雨绸缪高度进行筹备和管理。
在《通知》中还明确提到:
各地要积极动员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主动接种流感、新冠、肺炎球菌等疫苗,探索对适宜人群开具疫苗处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高风险人群实施免费接种,不断优化接种服务,保障接种安全,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免疫水平。
在这部分信息中,不仅点名提到了需要推动接种的用于预防三种呼吸道传染病疫苗品类(堪称中国版“秋季三枪/Three Shots for Fall”),还提及了能够有效推动高风险人群疫苗覆盖率的“疫苗处方”和“免费接种”——不得不说,官方为了推动相关传染病防控下了不少心思,态度上也堪称“明牌”。
然而,在《通知》的文字背后,有6个问题却如同“房间中的大象”,亟待有人能够回答并解决这些潜在问题!
注:以下信息仅代表我个人,并且问题不针对任何单位、机构、组织、个人,因为这是需要群策群力解决的问题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款新冠疫苗获批。但却因不确定原因导致没有基于新的新冠病毒抗原疫苗获批。即便接种老疫苗,各地公众获取疫苗也存在极高难度。可以说,本应作为“秋季三枪”的疫苗已经有一把枪还没开战就折了。
除新冠疫苗外,现有的很多“经典疫苗”也不足以高效保护高风险群体,亟待新型疫苗填充“防病漏洞”。
各级机构去年没看到流感疫苗指南,今年还在等流感疫苗指南;新冠疫苗指南还处于“第一版”的状态,至今仍未见任何更新,当然现有疫苗也同样需要更新;肺炎球菌疫苗连指南都不曾有过,成人能用的肺炎球菌疫苗品类也极其单一。
要知道,相关指南的发布对专业人群而言,不仅起到技术指导的目的,也是一种对于疫苗应用和疾病防控的态度。
“疫苗处方”“免费接种”本身是降低特定群体疾病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疫苗处方”的处方权却在可能不了解疫苗甚至“反疫苗”的“专业人员”手里,因此实质意义值得商榷;“免费接种”本身是一种公益行动,但又考核接种率,似乎悖离了“公益”的初衷。
要知道,曾不止一次有地区为了达成接种率要求采用“免费接种附带赠送”的形式推动,结果导致了此后“不送东西不打针”的尴尬局面。
在我国,疫苗属于“零差价”的药品,即出厂价=终端销售价;而预防接种的服务费又大多不能直接用于绩效分配,这也导致接种科室缺少动力宣传“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流感疫苗)接种。此外,额外增加的工作量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问题也是阻碍接种动力的原因。
即便有了“疫苗处方”,不客气地说,一些非接种科室无动力甚至无专业能力推荐疫苗接种,但尴尬的是最脆弱的高风险群体只有他们能够高效触达。如何刺激基层服务是现在必须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在理想情况下,普通公众在经历了新冠大流行之后,本身应该对疫苗的认知有所提升。然而遗憾的是,本应“专业”的科室甚至某些学科很多人员反而成为传播不实疫苗信息的带头人,甚至明晃晃地制造有关疫苗谣言,但却未见有任何处理。这也导致了公众疫苗认知增多,但认知水平下降,疫苗犹豫愈加严重!
更可悲的是,一些科室和学科却在传播渠道协同下持续输出“垃圾信息”,但反驳这些反智信息的群体反倒可能被认定为“倒反天罡”。在这种认知和舆论环境下,很难有效推动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工作。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大量有关中国新冠疫苗和企业的谣言如井喷一般暴发,而网上大量传播的疫苗相关错误信息持续缺少监管和干预,至今还有愈加严重的势头。在这种背景下,尽管可以检索到大量有关疫苗犹豫的研究论文,却罕见各级专业机构拿出应对不实信息和疫苗犹豫的实质、有效的动作。
尽管官方出面做了很多事,但在公众认知面前,仍似乎有些“不太够”。上述是一些个人的问题和看法,同时个人角度认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单一个《通知》可能缺少实质效果。
重塑信任,或许就是挑出“小切口”的那柄“刃”。
愿
◀丸▶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公开平台,如果内容有误,大家多做自我批评(不是)
来源:卤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