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种少见突变类型,由于其发病几率低,患者生存期长,因此该突变又有“钻石突变”之称。为深入探讨这一特殊类型NSCLC的诊疗进展,医脉通特设【ALK“靶”话说】专栏,广邀领域内专家学者,从基因检测、靶向药
“靶”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种少见突变类型,由于其发病几率低,患者生存期长,因此该突变又有“钻石突变”之称。为深入探讨这一特殊类型NSCLC的诊疗进展,医脉通特设【ALK“靶”话说】专栏,广邀领域内专家学者,从基因检测、靶向药物应用、患者全程管理、典型病例解析,到最新科研动态与学术热点,全方位呈现ALK阳性NSCLC的前沿知识与实战经验,助力临床医生提升诊疗水平,为患者点亮长生存之路。
在精准治疗时代,精准检测是打开精准治疗大门的钥匙。关于ALK阳性NSCLC的基因检测,我们都需要了解哪些事项呢?本文围绕ALK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样本类型、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耐药机制检测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以助力提升基层检测的规范化水平。
ALK基因概述
ALK基因位于染色体2p23,其编码的酪氨酸激酶在正常情况下表达水平较低。当发生重排(主要为与EML4等基因融合)、扩增或点突变时,可导致AL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促进肿瘤发生与发展。在NSCLC中,ALK融合约占3%–7%,多见于年轻、不吸烟或轻度吸烟的腺癌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除经典的EML4-ALK融合外,目前已发现多种ALK伴侣基因及融合变异型,其临床意义及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也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ALK检测的适用人群
根据《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指南(2025版)》,所有病理诊断为肺腺癌或者含有腺癌成分的NSCLC患者均需进行ALK基因检测[1]。此外,ALK基因也可能在肺鳞状细胞癌中检出[2],有多个个案报道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检测出EML4-ALK基因融合,且可在接受ALK抑制剂治疗中获益[3]。同时一项针对我国1134例晚期(Ⅲb-Ⅳ期)NSCLC研究数据显示,在鳞状细胞癌(n=109)中ALK基因融合发生率可达3.7%[4]。因此,其他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也应考虑进行ALK检测,以避免遗漏潜在靶向治疗机会。
ALK检测的标本类型
样本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可用于ALK检测的样本主要包括:
01
组织标本:
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取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是首选样本类型。需注意样本保存时间(建议不超过3年)及前处理规范性,避免DNA/RNA降解影响检测灵敏度[5]。
02
细胞学样本:
对于无法获取组织的晚期患者,经病理评估合格的细胞学标本(如胸水细胞块、细针穿刺涂片等)可作为替代选择。需确保肿瘤细胞含量满足检测平台要求(通常≥20%)[5]。
03
液体活检:
在组织/细胞样本不可得时,外周血或脑脊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或RNA可用于ALK检测。液体活检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尤其适用于疗效监测与耐药机制分析。但其灵敏度受肿瘤负荷、脱落DNA量等因素限制,阴性结果需谨慎解读,必要时建议组织复检[5]。
ALK检测方法
目前临床常用的ALK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组织化学(IH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二代测序(NGS)。这些方法均存在优点和局限性。
01
FISH检测:
FISH检测曾被认为是ALK融合基因检测的金标准,其优势在于直观显示基因断裂与重排信号。然而,该方法存在信号判读主观性强、无法识别融合伴侣基因、成本高、操作复杂等缺点。此外,非典型信号(如单绿信号、伴扩增等)可能导致假阴性或结果不确定。目前FISH多用于验证其他方法的阳性结果,或在争议病例中作为补充手段[1]。
02
IHC检测:
IHC检测基于ALK蛋白表达水平进行间接推断,与FISH检测的一致率达95%,并且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可与常规病理切片同步进行等优点。目前,检测试剂盒Ventana ALK(D5F3)CDx临床应用广泛,其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且采用二元判读(阳性/阴性),降低了判读难度。然而,IHC无法区分融合类型,对弱阳性或异质性表达病例易产生假阳性,需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判读,必要时以FISH或NGS验证[1]。
03
RT-qPCR检测:
RT-qPCR检测适用于已知ALK融合类型的快速筛查,具备高灵敏度与特异性,操作相对简便。但其高度依赖RNA质量,且仅能检测已知融合型别,对于新型伴侣基因或复杂重排易漏检,存在假阴性风险[1]。
04
NGS检测:
NGS可同时检测ALK融合(包括未知型别)、点突变、扩增及共突变,提供全面的基因变异图谱。基于RNA的NGS尤其适合融合基因检测,避免DNA水平内含子干扰,提高检出率。NGS的局限性在于成本较高、数据分析复杂,且探针设计不当时可能出现漏检。随着技术普及与成本下降,NGS正逐渐成为ALK检测的主流平台[1]。
此外,在选择检测方法时,还应综合考虑送检标本类型、标本质量、费用、耗时等因素。
ALK抑制剂耐药机制检测
ALK抑制剂耐药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主要包括EML4-ALK融合亚型的影响、ALK激酶区突变、ALK基因扩增,以及基因旁路的激活、组织亚型或谱系改变等[6]。对于ALK抑制剂耐药的患者,基因检测内容应由临床医师和分子病理检测医师共同讨论决定。如果患者在接受ALK抑制剂一线治疗后出现耐药,建议患者再取活检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基因检测,优先进行NGS基因检测,分析具体基因变异类型,包括获得性突变和融合突变类型等,用于指导选择最恰当的二线治疗药物[5]。
小结
ALK基因检测是NSCLC精准诊疗的基础。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检测策略正从单一方法向多平台互补、从组织为主向组织与液体活检结合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更多ALK融合伴侣的发现及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检测内容将更加强调全面性与动态性。临床医生应与病理科、分子诊断中心密切协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样本与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临床可操作性,最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升生存获益。
编辑:Squid
排版:Squid
执行:Uni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科学挖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