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果是,各大评论区一边倒的骂HRBP,包括我们昨天文章的评论区,还有大量的人在“声讨HRBP”,委婉一点叫“反思HRBP不足”。
本以为,有赞取消HRBP,按以前的剧本,大家都会集中吐槽有赞“变相裁员”。
结果是,各大评论区一边倒的骂HRBP,包括我们昨天文章的评论区,还有大量的人在“声讨HRBP”,委婉一点叫“反思HRBP不足”。
来看几个典型评论。
第一个长评,主要批评HRBP“缺少创新、邯郸学步”,这位广东的伙伴认为,国内HRBP面临的问题,1.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个名字,2.HR能力不行,内部缺coe和ssc支持,3.业务伙伴不认同、不信任。
第二组评论,主要批评HRBP在企业被“定位错乱”,既要当顾问,又要兼顾传统事务工作,还有一些业务团队,硬生生将BP逼成上下级关系。
第三组评论,主要批评外企HRBP也“华而不实”,联合利华HR现身说法,证实2000年外企陆续推行HRBP,然而,HRBP模式并不能拯救20年之后,公司每况愈下。
第四条评论,这位江苏的伙伴认为,业务人员和HRBP都在“各说各话”,业务人员觉得BP没有什么用,BP自我感动拉满。
为什么大家都在骂HRBP?
除了HRBP自身“能力不足”、公司对BP“定位不清”等原因,有没有可能,HRBP模式本身存在一些bug呢?
既然HRBP是舶来品,给大家看看国外的网友和专家是如何骂HRBP的。
1、HRBP是不是皇帝新装?
2013年,有一篇文章《The Emperor Ulrich’s new clothes: re-evaluating the role of HR Business Partners》。
意思是说,HRBP模型就是一件皇帝新装,骂的挺狠的。
作者是某咨询公司的SVP Roger Edwards,作者认为,HRBP模式存在六个问题:
(1)HRBP缺乏对业务需求关注。
HRBP需要证明他们理解业务战略,并能制定明确一致的人力资源战略和计划。
(2)HRBP未能满足基础服务。
HRBP们总是感兴趣的研究新的“管理时尚”(比如员工敬业度、组织敏捷等),而不是提升一些基础服务(经理支持等)去满足交付要求。
(3)HRBP缺乏利益相关者参与。
大多数HRBP跟业务团队相处并不愉快,业务团队专注并忙于处理自己的危机和优先事项,即使他们有一个好主意,也不知道如何跟HRBP碰撞。
(4)HRBP低估时间和资源遇到的问题。
即使管理层的态度对HRBP持积极态度,但是,当HRBP未能达到预期时,这可能会迅速增加不信任感,继而冷嘲热讽。
(5)HRBP缺乏集成的流程和系统。
一些人力资源战略和内部流程完美地设计成一个死结,互相对抗。
(6)HRBP缺乏明确的措施和责任。
直线经理对HRBP有三个批评:一是HRBP自身缺乏担责,二未能有效地让管理人员参与HR流程;三未能建立任何类型的成功的衡量标准,因此,HRBP目标从未实现。
2、HRBP是不是一个陷阱?
2016年,英国著名HR媒体HRmagazine刊载一篇《Is the Ulrich model still valid?》,作者是该网站的编辑Jenny Rope。
针对HRBP模型,Jenny Rope在文章中表达的核心观点有:
(1)HRBP成了一个新陷阱
作者引用一个企业高管的原话说,“HRBP很容易陷入日常事务工作的泥潭,他们将企业通常更为短期的需求放在心上,以至于忽略或压倒了战略变革的总体业务需求。”
(2)HRBP走向极端标准化
作者引用美国南加州大学John Boudreau教授论文说到,“HRBP正在以标准化的方式为业务部门提供固定的服务,缺少灵活性。”
(3)HRBP拔高了大家期待
作者引用某公司高管Sand brook说:“HRBP模式造成最大的失败,是大家以为,HR可以一夜之间神奇地变成真正的战略、咨询性的业务合作伙伴”。
Sand brook说:“我和很多人交谈,坦率地说,他们还不是BP,尽管他们有着新的工作头衔和可观的薪水,但当我开始与他们谈论战略人力资源时,他们谈的事情,根本不是我所关心的。”
(4)HRBP正在失去主动性
文章评论区,有一个网友Sarah Packman是这么说的:
“HRBP的主动性是如何消亡?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企业雇佣了不合适的人做HRBP……这些人低支配、低影响力、高稳定性、高合规性,还有固定的心态。这些人每天都想坐在同一个地方,做事有条不紊,重复和例行公事。”
(5)HRBP终将成为过去
很多人问,“HRBP会不会只是人力资源发展史的一个过客?”
作者引用某集团高管Will Peachey说,“未来的企业生态,将使当前的人力资源模式过时,像Uber,实际上没有雇佣员工,你之前所有漂亮的人力资源模式开始消失。”
这个文章评论区的网友也很有才,来看看外国网友的评论:
1)批评的声音——HRBP造成HR更碎片化
Mark Lascola说:
“It's never been a valid design as it severely fragments and sub-optimizes the HR Function as a whole.”
“HRBP模式从来就不是一个有效的设计,它严重地将HR职能进行碎片化和降权。”
2)悲观的声音——HRBP终将被业务吸收
Gareth Williams说:
“我更长远的观点是,HR终将被技术和业务经理所吸收,不过还有一段路要走,HRBP也将由业务运营中的负责人取代,COE可能是最后一个残余。”
“作为一名见证者,我很高兴在未来5-10年内离开这个行业,因为我不想这样做。”
3)支持的声音——HRBP要因地制宜
Marco van Dyk说:
“必须记住,任何‘模型’或‘工具’都只是理论,除非你结合模型给定的场景匹配于特定的目的,否则它将变得无用,大型企业可以围绕这样的模型去构建一个部门,但在小型企业中,可能性要小得多。”
4)建设性的声音——HRBP获取尊重靠下沉
Mike Tucker说:
“HRBP想要在桌子上获得的尊重,是通过敏锐的参与感和自信得来的——不幸的是,对于一些HRBP来说,缺乏实际业务的经验和理解力,会削弱直线管理层对他们的的尊重。”
“我认识的优秀的HRBP,都是靠迅速下沉到业务,并能够确定针对业务难题,提出适当的干预措施,它能够在保持尊重其他人的同时敢于发起挑战。”
3、尤里奇对HRBP批评的回应
大家需要注意,前面这两篇文章批评HRBP的时间,是2013-2016年。
针对HRBP“无用论”,作为HRBP提出者,戴维尤里奇后来写文章回应了:
(1)HRBP的锅不是我的
尤里奇说,“我没有创造它(HRBP),是我观察、研究和写了它。”
严格的说,当初尤里奇的确只是提出HRBP理念,后面不同版本的HRBP、三支柱体系等延伸内容是其他学者、企业实践帮忙完善的。
而且,很多人误解尤里奇,误以为是HRBP一肩挑“人力资源转型”的所有任务,其实,人力资源转型成功与否的主要责任在直线经理和企业管理者,当然也包括COE和SSC。
(2)HRBP不是解决方案
尤里奇说,“HRBP大部分的问题出在,人们经常把他的理论看作是一个‘解决方案’,以为HRBP一旦实施,就会自动提供出色的人力资源方案。”
尤里奇解释说,与任何事情一样,现实是微妙的,与任何事情一样,它往往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是如何做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如何聪明地做的。
换句话说,不要以为公司设置HRBP从此走上“幸福生活”,这只能是一个童话。
(3)HRBP落地的前提条件
尤里奇还说,事实上,没有两种人力资源业务模式看起来应该是相同的,首先要确保人力资源组织与企业的战略和结构相匹配。
尤里奇强调,HRBP模型不能匹配所有企业情况,人力资源部必须适应业务需求。
尤里奇还解释说,“很多人看到了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力资源工作(模型),并想知道为什么它在2016年不起作用。我们的想法是,在过去20年里,我出版的6本书和50篇文章中,都有显著的发展(说明)。”
HRBP模式到底适合什么企业?可以参考文章 HRBP落地企业的三个特征
来源:HR实名俱乐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