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介石捏着那张《新华日报》,指节都泛白了——上面“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八个字,是周恩来的笔迹。他盯着看了半天,桌上的茶杯都凉透了,旁边侍立的戴笠大气不敢出,可直到最后,蒋介石也没吐出“抓”这个字。皖南事变闹到这份上,他对周恩来恨得牙痒,却
蒋介石捏着那张《新华日报》,指节都泛白了——上面“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八个字,是周恩来的笔迹。他盯着看了半天,桌上的茶杯都凉透了,旁边侍立的戴笠大气不敢出,可直到最后,蒋介石也没吐出“抓”这个字。皖南事变闹到这份上,他对周恩来恨得牙痒,却终究没敢下手。这背后的门道,得从二十年前的黄埔军校说起。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刚创办,蒋介石当校长,可政治部一直是个空架子,急得他到处找人。经张申府举荐,当年11月,26岁的周恩来才正式出任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一上任就立规矩、办“血花剧社”,把原本松散的学生拧成了一股绳。第二次东征打惠州,那城号称“南方第一坚城”,打了半天攻不下来,蒋介石都想撤了,是周恩来坚持主攻,还出主意“三面围堵留一面退路”,最后真把城攻了下来。蒋介石当时对着部下感慨:“黄埔能成事,靠的就是周恩来和邓演达。”
可这份情分没维持多久,1926年中山舰事件,蒋介石脑子一热扣了四十多个共产党员,还把周恩来软禁在铸币厂。周恩来直接打电话质问他,蒋介石在电话里心虚得厉害,一个劲说“是谣言”,最后还是把人放了。后来蒋介石又想让周恩来交出游击队里共产党员的名单,被周恩来硬顶了回去。1926年4月,周恩来辞去第1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职务,离开了黄埔体系 。这份早年的交集,成了蒋介石后来想动手时,总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毕竟是自己当年倚重的人,真动了,底下那些黄埔出身的将领难免心寒。
四一二政变后,周恩来在上海搞起了中央特科,这一下,蒋介石才算真正见识到这个人的厉害。特科专管情报和锄奸,当时叛徒层出不穷,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就是被何家兴夫妇出卖遇害的,周恩来当即下令制裁,特科红队出手干脆利落,没伤及半个无辜。后来军委秘书白鑫告密害死彭湃,周恩来再下绝杀令,由顾顺章带领特科红队在法租界将白鑫当场击毙 。最惊险的是1931年顾顺章叛变,这家伙知道党中央所有秘密,国民党特务立马围了上去,可周恩来硬是在48小时里把所有机关、人员全转移了,连一张纸都没留下。戴笠后来跟蒋介石汇报,气得蒋介石拍了桌子:“这么多人,怎么说没就没了?”他心里清楚,动周恩来,特科的报复绝对躲不过。
抗战时周恩来在重庆,手腕更让蒋介石头疼。皖南事变一爆发,周恩来不光在报纸上题词,还连夜找了英国大使卡尔和美国总统代表居里,把国民党挑事的证据摆了出来。他跟居里说:“现在打内战,日本正好趁机南下,到时候美国在亚洲的利益也保不住。”居里回去就给蒋介石撂了话:“美国的援助,得等国共不闹了再说。”苏联大使潘友新也跟着施压,说“内战等于让中国灭亡”。蒋介石在日记里骂骂咧咧,说“美国被共党蛊惑,援华政策都要动摇了”,可骂归骂,他真不敢赌——当时抗战全靠外援,美苏两边都施压,动周恩来就是自断后路。
更让蒋介石头疼的是周恩来的人脉。他在重庆把鲜英的“特园”当成了据点,天天和张澜、黄炎培这些民主人士见面,董必武都管那儿叫“民主之家”。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成立时 ,国民党想掺沙子,周恩来直接说中共不占名额,让民主党派自己选,一下就赢得了人心。张澜还在特园里印过“平江惨案”的报告,到处散发,把国民党的底裤都扒了。更要命的是,周恩来还在国民党内部安了人:侍从室的段伯宇是少将,手里攥着京沪杭的军需运输;重庆卫戍司令部的刘宗宽,连作战计划都往共产党那边送。后来蒋介石跟陈布雷叹气:“我身边到底有多少他的人?根本查不清。”这种情况下,动周恩来?恐怕刚下命令,全重庆的民主人士就得闹翻天,说不定自己内部先乱了。
1946年重庆谈判,蒋介石跟陈布雷私下说:“周恩来这个人,你跟他打交道越久,越觉得可怕——你想什么他都知道,你要做什么他早料到了。”其实从黄埔到重庆,二十年里蒋介石不是没想过动周恩来。早年的情分摆着,特科的刀子悬着,国际上的眼睛盯着,还有满天下的人脉护着,哪一步都踩不得。他不是不敢动,是真动不了。
来源:卡布奇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