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挑大梁·潮涌之江丨智造赋能 激活创新之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16:52 1

摘要: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引领发展升级的“动力源”。浙江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正以“勇立潮头”的担当、“敢为人先”的魄力,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浙江力量。央广网浙江频道策划推出《经济大省挑大梁·潮

编者按: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引领发展升级的“动力源”。浙江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正以“勇立潮头”的担当、“敢为人先”的魄力,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浙江力量。央广网浙江频道策划推出《经济大省挑大梁·潮涌之江》系列报道,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关键领域,通过全景式观察、深层次解读、多维度呈现,记录之江大地勇毅前行的奋进足迹,解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与强劲韧性。

央广网杭州9月30日消息 “过去,像航天配套低温泵的核心部件,不仅生产周期长达四五天,还得依赖外部协作,合格率不足80%。”在杭州新亚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的恒温车间,看着一个个低温泵过流部件在智能化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下逐步成型,企业董事长韩澎感慨万分。

眼下,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湾新城,集聚了一批如新亚低温一样深耕细分领域的优质企业,它们以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以数字化转型重塑生产模式,成为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微观注脚,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

国产化设备撑起“大国重器”

从加工到检测,从取料到入库,在新亚低温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自动化、智能化已融入生产各个环节。

据韩澎介绍,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国家级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该企业近年来将年产值的10%至15%投入智能化改造,从硬件升级到软件赋能,构建起全流程自主生产体系。

新亚低温生产车间(央广网记者 项楠 摄)

如今,企业零件精度从“几丝”跃升至“微米级”,生产效率提升80%以上,产品良品率稳定在90%以上,彻底摆脱了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其研发的低温泵系列产品,不仅为我国文昌、酒泉等航天发射场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还成功打入欧美、中东、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在全球能源设备领域打响“中国智造”品牌。

“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而是从‘制造’到‘智造’的思维变革。”韩澎介绍,企业正推进ERP、MES系统深度融合,未来将实现“客户订单——智能排产——实时监测——精准交付”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在现有生产空间内实现产能翻倍,为全球能源行业提供更多国产化解决方案。

高精度装备重塑行业标准

1分钟,就能快速隔空扫描整个室内空间,百米范围内测量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盎锐(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测量机器人高效、精准的“工作状态”,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过去建筑行业实测实量靠人工,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误差;现在用我们的设备,无接触扫描就能自动生成CAD图纸,工期能缩短30%以上。”企业联合创始人管淑清向记者介绍这款产品时,言语间满是自豪。

经过数字化测量机器人隔空扫描,空间精准三维模型快速生成(央广网记者 项楠 摄)

作为填补国内中远距离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空白的企业,盎锐科技凭借93项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突破了徕卡、法如、天宝等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其产品入选浙江省AI实用案例、杭州市首台(套)装备认定名单,还推动“智能建造测量员”成为人社部认证的新职业。从房屋建筑实测实量到隧道检测、数字孪生建模,从国内国企央企项目到俄罗斯海外订单,盎锐科技的设备正重塑建筑行业的测量标准。

“国内建筑行业数字化开支仅为GDP的千分之一,远低于国外1%的水平,这既是差距,更是机遇。”管淑清表示,企业将持续深耕数字孪生、智慧测量领域,推动建筑行业从“增量建设”向“存量更新”转型,为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细分赛道打造“隐形冠军”

杭州星辰三比齿科器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自动摆盘设备正将细小的牙齿矫正器部件精准排列,3个摄像头的检测分拣机快速筛选合格产品,1名工人可同时管控6台设备,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以上。“我们的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国内市场占比达60%,能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靠的就是智能化改造。”企业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倪其军说。

自动摆盘设备正将细小的牙齿矫正器部件精准排列(央广网记者 项楠 摄)

作为牙科矫正器领域的“隐形冠军”,星辰三比每年投入产值的10%用于设备升级,从自动烧结炉到数字化检测系统,逐步实现“减人、提质、增效”。过去人工摆盘易疲劳、差错率高,现在自动化设备不仅将产品损耗降低50%,还能根据不同牙位精准标注,避免医生使用时混淆。

倪其军介绍,当前企业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化管理系统落地,未来将实现“订单——生产——物流——售后”全流程可追溯,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政策赋能激活产业生态

富春湾新城内企业的蓬勃发展,并非偶然。近年来,新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产业转型,构建起集成电路、光电激光、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格局,通过“基金+园区+政策”的招商体系,引育产业项目19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88%。目前,新城新招引企业(自2017年起招引)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达44%,半年度产值同比增速46%,软信服务业营收(占营利性服务业营收)比重从2022年的0跃升至2024年的64%,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富春湾新城航拍(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富春湾新城的发展逻辑,正是浙江大力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根据浙江省2024年发布的《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评估规范》团体标准,数字化水平等级分为数字化1.0、数字化2.0、数字化3.0、数字化4.0四个等级,分别对应单一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多项核心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高效协作与智能联动、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衍生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

截至今年5月,浙江已有超90%的工业企业实现运营管理数字化,1.2万余家企业数字化水平跃升至1.0,6600余家企业跃升至2.0。从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到国家级单项冠军,从地方标准到国家标准,浙江正以“数智”为翼,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据统计,目前,我国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卓越级智能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提质增效降碳成效显著。

监制:夏倩

策划:李晓晓

记者:项楠

视频:项楠 张耀丹

鸣谢:富春湾新城管委会

来源:央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