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潮生•DB09绘新章│王树森教授:从惊艳ASCO到落地CSCO,看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ADC+」时代如何破浪而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9:36 1

摘要:时隔三月,在金风送爽的九月中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会场再传佳讯——DB09研究中国人群亚组数据也首次进行了披露,成为本届CSCO大会上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之一。值此之际,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深入解读DB09研究成果并剖析其对中国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从ASCO到CSCO,且看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ADC+方案”的崛起

,DESTINY-Breast09(DB-09)研究首次披露了T-DXd+帕妥珠单抗超越3年的PFS数据[1],标志着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项研究首次成功挑战了十余年来被视为金标准的"曲帕双靶"(THP)方案,也为后续全球乳腺癌治疗指南的更新奠定了坚实的循证基础。

时隔三月,在金风送爽的九月中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会场再传佳讯——DB09研究中国人群亚组数据也首次进行了披露,成为本届CSCO大会上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之一。值此之际,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深入解读DB09研究成果并剖析其对中国临床实践的影响,以飨读者。

破茧成蝶,DB09研究破局晚期一线,中国亚组“锦上添花”

DB09研究[1]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T-DXd±帕妥珠单抗(T-DXd±P)对比标准THP方案一线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在全球284个研究中心进行,共入组1157例患者,主要纳入既往未在晚期阶段接受过系统治疗(允许接受≤1线内分泌治疗)的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按1:1:1分配至T-DXd+安慰剂组(T-DXd组)、T-DXd+帕妥珠单抗组(T-DXd+P组)和THP组,主要终点是通过盲态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图1 DESTINY-Breast09研究设计

今年ASCO会议上,DB09研究首次公布了T-DXd+P联合治疗组晚期一线的重磅数据[1],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结果显示,T-DXd+P组经BICR评估的中位PFS为40.7个月,显著优于THP组的26.9个月(HR=0.56,95%CI 0.44-0.71,P其他次要终点同样支持T-DXd+P方案的优效性:T-DXd+P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85.1%(vs. THP 78.6%),其中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15.1%和8.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39.2个月(vs. THP 26.3个月)。亚组分析结果也显示,所有患者均有显著获益,包括新发转移或早期进展、HR+或HR-、PIK3CA是否突变等亚组。虽然此次中期分析时OS数据尚未成熟(仅16%),但从曲线上看T-DXd组相较于THP组已显示出OS获益趋势(HR=0.84)。T-DXd单药组仍处于盲态,将继续进行直至完成最终的PFS分析。

此外,整体安全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问题。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因为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不得不停药或减量,包括临床关注的间质性肺病(ILD)或消化道等不良反应,其中ILD所有级别发生率为12.1%,凸显了在长期应用新型ADC药物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管理的重要性。

图2 DESTINY-Breast09研究主要研究终点PFS数据

随后,在同样备受瞩目的CSCO大会上,DB09研究中国Leading PI江泽飞教授携其中国亚组数据登台,进一步夯实了循证医学证据[2]。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披露的两个治疗组的数据中共有179例中国患者入组(T-DXd+P组88例,THP组91例),占全球入组总人数的1/4,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多中心、大型III期研究中的国际贡献力,也保证了研究数据对中国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价值,更贴合中国诊疗实际。

图3 DESTINY-Breast09研究中国人群亚组入组情况

在入组基线方面,中国亚组与全球人群总体上保持了一致性,复发患者比例略高于全人群(T-DXd+P组:58% vs. 47.8%;THP组:62.6% vs. 48.3%)。中国亚组人群既往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的经治比例也高于全球人群(T-DXd+P组:曲妥珠单抗30.7% vs. 23.5%;帕妥珠单抗6.8% vs. 4.7%)。提示我国在HER2+乳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应用水平已与国际接轨甚至更优。

图4 DESTINY-Breast09研究中国人群亚组基线治疗情况

结果显示,T-DXd+P组经BICR评估的中位PFS尚未达到(NC),而THP组为27.4个月(HR=0.51,95%CI 0.31-0.84,P=0.00786),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9%,与全球人群相比优势更为显著(HR=0.56)。T-DXd+P组24个月PFS率高达75.3%,亦优于全球人群的70.1%。此外,中国亚组人群ORR高达95.5%,CR率达21.6%,均明显优于全球人群(ORR 85.1%,CR 15.1%)。

图5 DESTINY-Breast09研究中国人群亚组主要终点PFS数据

图6 DESTINY-Breast09研究中国人群亚组次要终点ORR/BOR/DOR数据

安全性方面,中国亚组与全球人群总体一致,T-DXd+P的安全性和单药已知的特征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任意级别间质性肺疾病/肺炎(ILD/p)发生率仅为6.8%(均为1-2级),无≥3级ILD发生,较全球ITT人群数据表现更优。左心室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7.0%(多数为1-2级),无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整体安全可控。

图7 DESTINY-Breast09研究中国人群亚组特别关注的AE数据

抽丝剥茧,解读DB-09的“破”与“立”,共话ADC一线治疗契机

HER2+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3],此类肿瘤的侵袭性强、复发风险高、预后较差。抗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等的问世,显著改善了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长期以来,CLEOPATRA研究建立的THP方案始终是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其将中位OS延长至前所未有的57.1个月,但约半数患者会在18个月左右出现疾病进展,紫杉烷类化疗药物带来的累积性神经毒性也限制了其长期治疗[4]。PHILA研究初步证实了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及多西他赛的大小分子联合方案在抗HER2晚期一线治疗的疗效,中位PFS达22.1个月,为此类患者带来了新的一线治疗选择[5,6]。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THP方案的标准一线治疗地位,但PHILA研究中对照组为单靶方案,缺乏两种方案头对头比较数据,因此,难以取代THP方案,吡咯替尼联合治疗方案所致的腹泻等安全性问题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尽管已有这些治疗选择,当前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仍面临“疗效瓶颈+选择受限”的双重困境,亟需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一项纳入865例患者的中国真实世界数据显示[7],我国最常用的1线方案为曲帕双靶联合化疗,但使用率仅36%,中位真实世界PFS(rwPFS)为13.6个月,较CLEOPATRA研究18.5个月缩短约5个月;单靶方案、含TKI方案占比>60%,rwPFS为9-13.0个月,相对更短。

图8 不同一线治疗方案PFS数据

曲径寻幽处,守得云开见月明。作为全球首个在HER2+乳腺癌领域头对头对比国际一线治疗“金标准”THP方案并展现出优效性结果的III期临床研究,DB09研究标志着ADC药物成功迈入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或将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也有望重塑当前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格局。

此外,T-DXd+P方案也为HR+/HER2+乳腺癌患者增添了新型ADC药物这一强有力的治疗选择。在DB09研究中,三阳性人群占比为54%,其中同时使用内分泌治疗(ET)的人群比例为13.5%,结果显示,T-DXd+P组中位PFS为38.0个月( vs. THP组27.7个月);与PATINA研究相比,DB09研究入组患者虽然同时使用ET比例显著较低(13.5% vs. 100%),仍可获得相当的疗效,且血液学毒性等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 23.9% vs. 67.8%)[8]。专家简介王树森 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
香港大学临床肿瘤学系荣誉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癌症中心乳腺癌诊疗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现在主要从事乳腺癌内科的精准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
主持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1项。
主编教材《临床肿瘤学(clinical oncology)》,参编教材或专著多部。
作为主要执笔人或参与者制定了多项国家级的乳腺癌诊疗相关指南。
在国内外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多篇, 其中近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于JAMA、JCO、STTT、CANCER COMMUNICATIONS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多篇。
作为主要研究者牵头发起多中心临床研究30多项,其中包括I期临床试验6项目,Ⅱ、Ⅲ期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多项。

专家点评

作为中国肿瘤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之一,CSCO大会为DB09这类重大研究成果的深入解读和传播提供了理想舞台。身为DB09研究的中国PI之一,我欣喜地见证了这项研究突破性的PFS数据,为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一线治疗选择;更值得骄傲的是,在这项研究中,约半数入组人群来自亚洲国家,其中1/4为中国患者——数字背后,是中国研究者已稳稳立于世界舞台中央,标志“中国智慧”深度参与的全球创新范式正式落成,也昭示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掷地有声的国际话语权。

DB09是近年来首个头对头成功挑战当前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标准THP方案的研究,其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首次将ADC推向晚期一线,更加强化了当前治疗路径,让“去化疗”的愿景成为可能;二是打破了传统治疗格局,为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建立了"新标准";三是标志着中国患者的临床数据在国际新药研发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中国亚组的优异数据也将进一步支持T-DXd+P方案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期待未来DB09研究数据的进一步披露能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循证证据,让更多中国患者从这一创新治疗方案中获益。

当然,未来仍有许多方向值得继续探索:一是优势人群的精准筛选,未来仍需探索更多的生物标志物,构建个体化疗效预测模型,为不同患者制定最优的个体化一线治疗策略;二是耐药机制的克服,应关注HER2表达变化、PI3K/AKT旁路激活等,探寻T-DXd后续更优的治疗方案;三是随着T-DXd逐步向一线治疗领域迈进,患者生存期与用药周期均显著延长,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管理将愈加重要,未来仍需建立有效的长期监测体系,及早识别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毒性,保障长期用药安全。期待随着应用经验的逐步积累,临床医生们能更好地管理T-DXd这一药物,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总结

作为新一代HER2 靶向 ADC 药物,T-DXd凭借着独特结构与机制优势,已在晚期二线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成功改写了晚期二线治疗诊疗指南并纳入医保,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希望。此次DB09研究揭示了T-DXd在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取得的卓越成绩,中位PFS突破3年大关,首次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超越标准THP方案,有望重塑HER2 +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格局。不仅如此,从晚期到早期,T-DXd一路拓疆辟土;如今,DB05与DB11两大早期研究也在稳稳推进中,数据有望年内揭晓,期待能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征程注入新动力,让“治愈”之光洒满更多乳腺癌患者的生命长河。

参考文献:

[1]Sara M. Tolaney, Jiang ZF,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 pertuzumab (P) vs taxane + trastuzumab + pertuzumab (THP) for first-line (1L) treatment of patients (pts) with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HER2+) advanced/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mBC): Interim results from DESTINY-Breast09. 2025 ASCO LBA1008.

[2]Jiang ZF, Li W, Tong ZS,et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 pertuzumab (P) vs taxane + trastuzumab + pertuzumab (THP)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R2+ advanced/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DESTINY-Breast09 interim analysis for China cohort. 2025 CSCO.[3]Slamon DJ, Leyland-Jones B, Shak S, et al. Use of chemotherapy plus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ER2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hat overexpresses HER2. N Engl J Med. 2001;344(11):783-792.[4]Swain SM, Miles D, Kim SB, et al. Pertuzumab, trastuzumab, and docetaxel for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CLEOPATRA): end-of-study results from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J]. Lancet Oncol, 2020, 21(4): 519-530.[5]Ma F, Yan M, Li W,et al. Pyrotinib versus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trastuzumab and docetaxel as first 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R2 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HIL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multicentre, phase 3 trial. BMJ. 2023 Oct 31;383:e076065.[6]Xu BH, Yan M, Ma F, et al. Pyrotinib or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trastuzumab and docetaxel for untreated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 prespecified final analysis of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of the phase 3 PHILA trial. 2024 SABCS. GS1-03.[7]Huang J, Chen L, Song L, et al. Real-world treatment patterns and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in China. Front Oncol. 2025 May 14;15:1527990.[8]Otto Metzger, Sumithra Mandrekar, Angela DeMichele, et al. AFT-38 PATINA: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I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lbociclib + Anti-HER2 Therapy + Endocrine Therapy vs Anti-HER2 Therapy + Endocrine Therapy After Induction Treatment for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HR+)/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2024 SABCS GS01-12.*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