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聊聊昆仑神话的来头。据传,这神山的故事不过两千多年。周朝才冒出名字,可人类对玉的迷恋那会儿早六七千年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见块玉就得夸两句,还编了个“玉山”。这一编,就全给叫“昆仑”了。
正文:
说起昆仑山,真是个伤脑筋的事。地点找不着,故事还一大堆。你说它是神?是山?还是地名?感觉啥都能沾边。这回就琢磨琢磨,它到底哪来的,有啥讲究。
先聊聊昆仑神话的来头。据传,这神山的故事不过两千多年。周朝才冒出名字,可人类对玉的迷恋那会儿早六七千年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见块玉就得夸两句,还编了个“玉山”。这一编,就全给叫“昆仑”了。
可问题是,真问昆仑在哪,到现在都没人指得清。古代人满脑子传说,各有各版本。比如有人说青海三江源,也有人干脆往西疆瞎推。秦始皇好家伙,还跑去西部看仙药,结果石刻留了,方向还是搞不明白。难啊。
要说古人的思维吧,也有点死板。一言以蔽之,没玉不算昆仑。啥瑶池、玉山,全都围着玉转。昆仑离不开玉,就这么简单粗暴。
而且出名的人物,一个个跟昆仑都绕不开关系。后羿射了太阳,还要去找西王母要药;周穆王呢,把两块玉当高端收藏品,还弄回了些顶级矿石;屈原更夸张,他幻想里的玉都能当点心吃。这么看来,昆仑就是个玉文化打卡地。谁要挂上它名字,都离不开玉。
当然也有比较实在的,比如张骞。这哥们发大招,用脚量昆仑。本来出使西域,顺手带了点新疆好玉回来交差。汉武帝一看这批宝贝,当场拍板:这些美玉的地方,就是昆仑。你说这定义简单吧,却谁都无话可说。
不过要真想去昆仑,可别想着能悠哉游玩。张骞走了两趟,第一次狼狈不堪,第二次命算保住。这地儿荒凉到离谱,不光自然条件是硬伤,当地人还特别排外。好声好气不招待,硬闯可能连命都保不住。你试试去青海采个草药?可能会出不来。
再扯点昆仑神秘人物吧,说黄帝就不得不提。这位当年不仅种玉,还亲手推广“玉文化”。《山海经》里都写,黄帝播出的玄玉,是“最牛的宝玉”。这些玉流通得广,能把昆仑一路串成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体系。而西王母的居所又是玉山,这下“有玉才能叫昆仑”铁板钉钉了。
转回现实,你说昆仑是不是扎陵湖那一片?从古人那套逻辑看,还真悬。扎陵湖周围没什么好的玉矿,考古队追了十几年,愣是没发现靠谱线索。反倒甘肃那几座山,更符合“玉昆仑”的标准。
比如鸳鸯山,出墨绿色蛇纹石玉;祁连山呢,有黑河玉;还有敦煌三危山,这几个地方都是老牌玉矿。照着“有玉才是昆仑”这说法,猜来猜去,好像方向都错了。嬴政、后羿、穆王他们,也许真的选错地盘。
所以,到底昆仑在哪?哎呀,这锅甭勒紧,一言难尽。但有一点很明确——没玉就别硬扯昆仑。这古人的逻辑,是不是有点意思?
来源:金城风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