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中秋假期前后,人们外出旅行、聚餐聚会和户外活动将明显增多,在此,马鞍山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假期应注意预防诺如病毒胃肠炎、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
国庆中秋假期前后,人们外出旅行、聚餐聚会和户外活动将明显增多,在此,马鞍山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假期应注意预防诺如病毒胃肠炎、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动物源性传染病,还要谨防食物中毒。下面的防病小贴士希望您和家人收藏保存,祝大家健康、平安、安心度假!
01肠道传染病
(一)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粪-口途径传播,传播方式多样,包括人传人、经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其中人传人包括直接接触吐泻物、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环境或物体表面以及摄入含有诺如病毒的气溶胶等。10月至次年3月为我国的流行高峰。潜伏期在12-72小时之间,通常为12-48小时。常见症状包括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成人以腹泻更为常见。
(二)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以发病急、传播快为特点,多发于夏秋季。主要临床症状为不伴发热的严重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海鲜,特别是甲鱼、虾、贝类等水产品。农村地区举办宴席时,应遵循食品安全管理规定,避免在食品准备环节由于生熟不分导致交叉污染。饮用水应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包装饮用水。集体单位应提供足够的安全饮用水,饮水设备和饮用水都应选定有相应资质和合格证书的产品,饮水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
2.保持手部卫生。当进行下列操作前请洗手:准备或分派食物,进餐,照顾病人等。当进行下列操作后请洗手:使用洗手间,换尿片,照顾病人,接触动物,清理吐泻物,处理未熟的食物,擤鼻涕、咳嗽或打喷嚏等。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
3.对诺如病毒感染者的吐泻物及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要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消毒,消毒人员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并在消毒完成后认真洗手。
4.出现症状立即就医。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典型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并主动告知医生可能的接触史。
02虫媒传染病
(一)登革热
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俗称“花蚊子”,身体黑白相间)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感染后常出现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皮疹等症状。
(二)基孔肯雅热
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相似,容易被混淆,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生活质量造成明显的长期影响。
(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直接接触急性期病例、感染的家养(野生)动物血液、分泌物等也可感染,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恶心等,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衰竭。该病流行期主要集中在4~10月,一般10月会出现流行小高峰,多见于丘陵和山地地区,从事农活及野外作业的人员更为易感。
主要预防措施:
1.清除虫媒孳生地。干净的小积水是“花蚊子”最喜爱的产卵地,仔细检查阳台、院子、小区等角落,及时将花盆底碟、水桶、废弃瓶罐等容器中的积水清理干净并彻底刷洗。定期清理居住环境,清除庭院及家庭周边杂草。
2.减少被虫媒叮咬。外出时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浅色长袖衣裤,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涂抹、喷洒正规有效的驱虫剂。建议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挂蚊帐,如住所无相关设施,可使用蚊香或灭蚊气雾剂。伊蚊在清晨(日出后2小时)和傍晚(日落前2小时)最为活跃,这段时间尽量不去草丛、树林或积水多的地方。在丘陵、山地、林地等野外环境作业或活动时,扎紧裤脚、袖口,戴上帽子,尽量避免在草丛、灌木丛中长时间坐卧或穿行,建议行走在道路中央,远离植被茂密区域。家养宠物每月使用驱蜱药物,户外活动返家后仔细检查宠物身上是否有蜱虫附着,以防携带蜱虫入室。
3.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如果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出现可疑症状,应尽快就医;从流行地区返回后两周内如出现发热、关节和/或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在户外活动如发现被蜱虫叮咬,建议尽快前往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理,被蜱虫叮咬后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03呼吸道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冬春季高发,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引发聚集性疫情。潜伏期为1-4天,多为2天。流感感染后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并发症中肺炎最为常见。
(二)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干咳、乏力,同时也可能出现鼻塞、流鼻涕、咽痛、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等表现。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潜伏期内即具有传染性。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为10-21天,以14-16天多见。症状可包括低热、畏寒、头痛、皮疹(疱疹)等。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手口卫生。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内侧遮挡,别用手捂口鼻。不要用脏手去摸自己的口、眼、鼻。
2.常开窗通风。居室、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停留的时间。
3.主动接种疫苗。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百日咳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都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入校、入园的学生及儿童更要全程、及时接种疫苗。
4.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出疹等症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04动物源性传染病
接触家禽家禽(尤其是病死的家禽家畜)、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及其环境,可能会感染上禽流感、鹦鹉热、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动物源性传染病。
主要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任何来历不明的动物,不捕猎、不食用野生动物,不食用病死动物。
2.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不直接接触鸟类和禽类,不从活禽市场、农贸市场活禽摊位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
3.不宰杀、不接触病畜。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时,不要私自处理,立即报告农业部门。
4.被猫、狗等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尽快去医院就诊,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遵医嘱注射狂犬病免疫制剂。
5.不食用未煮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05食物中毒
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频次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主要预防措施:
外出就餐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厅,避免光顾无证摊贩。
不食用感官异常或味道可疑的食物。不食用在非冷藏条件下存放超过2小时的熟食及易腐食品。不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和野菜。
进餐和处理食物前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生熟食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水果等直接入口的食物需彻底洗净或去皮。
如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补充水分,严重时及时就医并保留食品样本。
一审| 郭笑二审| 王永霞三审| 江勇
来源:马鞍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