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白酒市场迎来传统消费旺季。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以飞天茅台、贵介际高1879等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终端动销明显升温,线上线下渠道备货需求同步增长,行业呈现阶段性回暖态势。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白酒市场迎来传统消费旺季。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以飞天茅台、贵介际高1879等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终端动销明显升温,线上线下渠道备货需求同步增长,行业呈现阶段性回暖态势。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商超的酒类专区,飞天茅台专柜前不时有消费者驻足询价。销售人员表示:"节前两周开始,53度飞天茅台的日均销量比上月增长约40%,部分客户直接整箱采购用于送礼。"与此同时,电商平台数据显示,9月以来茅台系产品搜索量环比上升65%,其中"节日礼盒""生肖纪念款"等关键词热度最高。据某大型超市白酒品类负责人透露,酱香型白酒近两周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28%,500-1500元价格带产品最受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与飞天茅台同属茅台镇核心产区的贵介系列白酒也迎来销售小高峰。该公司市场总监介绍,其主打产品"贵介际高、贵介1879酱香型白酒"近期经销商打款金额同比增长35%,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出现断货情况。"我们正在协调产能,确保国庆前完成补货。"这种区域性酱酒品牌的崛起,反映出消费者对茅台镇产区价值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市场回暖背后是多重消费场景的叠加效应。贵州仁怀市酒业协会秘书长分析指出:"中秋团圆宴、国庆婚宴、商务赠礼三大需求集中释放,特别是婚宴市场复苏明显。"据协会抽样调查,茅台镇规模以上酒企9月订单量平均增长25%-30%,其中定制酒业务占比提升至18%。北京某婚庆公司负责人证实:"近期每场婚宴的白酒预算普遍在8000-12000元,新人更倾向选择有文化底蕴的酱酒品牌。"
渠道端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传统经销商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备货周期比去年提前了10天,目前库存周转天数从平时的90天缩短至45天。"其门店数据显示,800-1200元价位段产品动销最快,占总销售额的52%。与此同时,直播带货成为新增长点。短视频平台酒水类目运营人员透露,9月酱香白酒直播场均GMV突破50万元,其中"品鉴套装""小酒版礼盒"等创新产品最受欢迎。
行业专家指出,本轮消费回暖呈现结构性特征。中国酒业流通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高端白酒消费群体中,企业主占比从疫情前的38%回升至45%,商务宴请复苏明显;而家庭聚饮场景中,200-500元次高端产品渗透率提升12个百分点。这种分化促使酒企加速渠道改革,茅台近期就通过"i茅台"APP投放了8万瓶节日专供产品,30分钟内全部售罄。
面对市场变化,酒企的营销策略更具针对性。贵介酒业在华东地区推出"中秋家宴"主题品鉴会,将产品与文化IP结合;另外一品牌酒企则联合各大电商推出"月满人团圆"定制礼盒,内含酒具和月饼模具。这些创新尝试取得显著效果,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带有文化创意元素的酒类礼盒复购率比普通包装高40%。
不过,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多位经销商反映,虽然节前备货积极,但对节后去库存持谨慎态度。"现在消费者更理性,不会盲目囤货,我们要控制进货节奏。"浙江某商贸公司负责人表示。此外,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持续,茅台镇高粱收购价同比上涨10%左右,包装材料成本上升约8%左右,这可能对未来终端价格产生影响。
从长远看,酱酒行业正进入深度调整期。仁怀市工信局数据显示,当地酒企数量已从2021年的1700余家缩减至目前的800家左右,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业内人士认为,具备产区优势、品质保障和文化底蕴的品牌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正如某券商食品饮料分析师所说:"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真实年份、工艺传承这些核心价值,这对茅台镇正统酱酒反而是机遇。"
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延续,白酒市场的节日效应正在重塑。不再只是简单的销量增长,而是转向更健康的产品结构、更精细的渠道管理和更丰富的文化表达。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消费季里,以飞天茅台、贵介际高1879为代表的酱香白酒,正用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时间沉淀,讲述着中国酒文化的当代故事。
来源:大秦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