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说中国芯片只落后几纳秒 是实话还是生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9:25 1

摘要:“中国造不出AI芯片?这种说法太荒谬!”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近日一档科技播客中直言不讳。他驳斥了中国芯片落后美国两三年的观点,称实际差距只有“几纳秒”。

芯片巨头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一句“中国芯片仅落后美国几纳秒”,在科技圈炸开了锅。

“中国造不出AI芯片?这种说法太荒谬!”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近日一档科技播客中直言不讳。他驳斥了中国芯片落后美国两三年的观点,称实际差距只有“几纳秒”

这位芯片大亨将中国芯片产业描述为“一个充满活力、创业精神、高科技和现代化的产业”。

“几纳秒”背后的商业考量

黄仁勋的“几纳秒”比喻并非纯粹的技术评价。今年4月,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被美国禁售,导致公司面临45亿美元库存损失,市值一度蒸发1600亿美元。

他直言美国对华芯片限制政策短视,呼吁放宽出口限制,允许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

对中国来说,黄仁勋认为最有利的是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并参与竞争。他警告,科技竞争不是零和游戏,人为切断市场只会逼迫中国加速自主创新。

“几纳秒”背后的技术真相

“几纳秒”听起来微不足道,但在芯片领域却可能意味着代际鸿沟。

有技术分析指出,0.2纳秒的栅极延迟差距,实际对应着2-3代制程的代差。比如华为昇腾910B与英伟达H100的算力对比就非常直观,前者INT8算力256TOPS,而后者达到了4000TOPS。

面对技术差距,中国芯片产业正在探索多条突围路径。华为提出了“物理不足数学补”的集群优化方案,通过系统级创新弥补单点性能不足。

中国市场成全球芯片巨头的“必选项”

黄仁勋为何如此积极地为中国芯片产业“打call”?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他预估,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00亿美元

英伟达中国区营收占比高达22%。中国市场对全球科技企业来说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在全球化时代,黄仁勋的“几纳秒”比喻折射出芯片产业的复杂博弈。正如他所说:“未来是如此之大,不必只能有我们一个赢家,可以是我们和他们都是赢家”。

读者朋友们,你觉得中国芯片产业真的只落后“几纳秒”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老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