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北主产区新玉米已进入集中收割期,新粮陆续进入市场,其中黑龙江东部 30% 水分潮粮收购价从开秤时的 0.85 元 / 斤降至 0.80 元 / 斤,前期因农户售粮意愿较强,玉米到货量快速增长,黑龙江深加工企业也加快压价节奏,导致潮粮价格大幅回落,预计 10
玉米及副产品市场行情
东北主产区新玉米已进入集中收割期,新粮陆续进入市场,其中黑龙江东部 30% 水分潮粮收购价从开秤时的 0.85 元 / 斤降至 0.80 元 / 斤,前期因农户售粮意愿较强,玉米到货量快速增长,黑龙江深加工企业也加快压价节奏,导致潮粮价格大幅回落,预计 10 月上旬将迎来潮粮上市峰值;北方港口水分 15%、容重 720 以上的新玉米报价 2220 元 / 吨,较此前下跌 10 元 / 吨;山东地区 29 日深加工企业晨间剩余车辆为 851 车,较前一日增加 224 车,市场端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以弱势下调为主,此前的涨价趋势随到货量增加戛然而止,寿光金玉米、山东天力等头部企业单日多次调整报价,累计下调幅度达 50-60 元 / 吨,新粮集中上市的行情已进入预演阶段。后续随着天气持续转晴,秋粮收割进度加快,玉米行情下行走势将保持不变,而黑龙江东部农场的直收粮受天气、温度因素影响,储存难度较大,在深加工企业持续压价的市场环境下,基层农户再次陷入被迫售粮的局面。
玉米 “质价不匹配”:好粮难抢,潮粮风险高
新政强调的 “优质粮食工程” 让优质玉米成了香饽饽,但贸易商想拿到符合标准的粮源却并不容易。山东等地的深加工企业对水分要求严苛,优质干粮报价持续走高,可产区优质粮源有限,贸易商不仅要和同行竞争,还得跟中储粮新增的收购库点 “分蛋糕”,想锁定优质粮往往要付出更高成本。
而占比不小的潮粮则藏着多重风险。东北产区 “直收粒” 集中上市,农户因储存条件有限急于变现,导致短时间内潮粮货源扎堆,但这类粮源水分普遍在 25% 以上,若收购后烘干不及时,很容易发生霉变。更麻烦的是,今年黑龙江春播推迟 1-2 周,部分玉米成熟度不均,同一地块的粮源品质差异大,收购时若检测不到位,后续筛选损耗率会大幅增加,直接吞噬利润空间。
对于广大农户而言,当前玉米市场下行压力明显,需在保障粮源储存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售粮节奏,避免因集中售粮加剧收益波动。而对于市场从业者,新粮集中上市期的行情变化需重点关注,后续收割进度、天气变化及企业收购策略调整,都将成为影响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大家若有最新的当地收购价或售粮心得,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共同把握市场动态!
来源:中国玉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