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扛了!王博士说:A股跌穿成本还跌,多半是这3个问题,赶紧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8:55 1

摘要:今早点开炒股软件,账户里那几只早跌穿成本线、还在慢慢往下滑的股票,看得我心里发闷。随手刷了下股民群,满屏都是同款纠结:“明明上半年看公司业绩是涨的,怎么股价反倒跌个没完?”“都硬扛大半个月了,再跌真顶不住了”,估计不少朋友都有这体会,其实光靠扛根本没用,得先找

今早点开炒股软件,账户里那几只早跌穿成本线、还在慢慢往下滑的股票,看得我心里发闷。随手刷了下股民群,满屏都是同款纠结:“明明上半年看公司业绩是涨的,怎么股价反倒跌个没完?”“都硬扛大半个月了,再跌真顶不住了”,估计不少朋友都有这体会,其实光靠扛根本没用,得先找出问题出在哪。

这真不是某个人的麻烦。看2025年9月26日的行情数据就清楚,A股三大股指全是绿的:沪指跌0.65%收3828.11点,深成指跌幅更大,1.76%的下跌后收报13209.0点,创业板指更直接,跌了2.6%,3151.53点的收盘价看着就揪心。更让人闹心的是,两市个股涨跌比仅1805:3414,赚钱效应连35%都不到,近三分之二的股票都在跌,也难怪大家都没精神。

昨天刚好刷到资深金融研究员王博士的分享,他说很多散户碰到“跌穿成本还跌”的情况,别忙着补仓也别死扛,先查查自己是不是踩了3个常见的坑。今天我就结合最新的市场数据和政策,把这些实用干货说透,都是能对着账户直接自查的方法,咱别再瞎扛了,搞懂问题才是关键。

一、先搞懂:业绩明明在涨,股价为啥还跌?

有人可能会纳闷,之前看新闻说2025年上半年全部A股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同比增长了,营收增速从负数转成正数,到了0.13%,归母净利润增速更是达到2.59%,基本面看着没毛病,市场怎么还是这么弱?

王博士解释说,这其实是短期市场情绪和长期基本面的“暂时不匹配”。一方面,快到国庆假期了,资金本来就有避险的习惯,过去十年里,上证指数在节前十天的下跌概率高达70%,万得全A指数这段时间的涨跌幅中位数是-1.24%,不少资金提前撤出去观望,市场没了资金支撑,自然没力气上涨;另一方面,很多散户自己的操作有问题,把小亏损放大成了大亏损,跌穿成本后越扛越亏,其实多半是自己踩了坑,不是市场真的没机会。

二、自查第一步:这3个问题,大概率是亏损的根源

结合王博士的分析和最新的市场情况,大家现在就能对着自己的持仓和操作查一查,很多时候问题不在市场,而是咱们自己操作时没注意细节。

问题一:只看价格不看“估值合不合”,买在高位肯定扛不住

王博士反复强调,股价涨跌的核心是“估值和业绩能不能对上”,但很多散户买股票就看两点:“最近涨没涨”“价格低不低”,根本不管估值合理不合理。

比如有些股票,看着才十几块钱,好像挺便宜,但要是它所在行业的增速已经慢下来了——比如同比增速低于3%,可市盈率却比行业平均水平高50%以上,这就是典型的“高估值低成长”,相当于用买肉的钱买青菜,一旦市场情绪降温,跌起来就没底线。反倒是那些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超过10%、市盈率还比行业中位数低的公司,就算大盘跌,回调的幅度也有限,扛着没那么吃力。

还有人特别爱“追涨杀跌”,看到某只股票一周涨了20%就跟着买,连公司是做啥业务、近期有没有潜在风险都不看。有数据统计,散户因为这毛病亏的钱,能占到总亏损的40%以上。这种情况下跌穿成本是早晚的事,硬扛只会越亏越多,完全没必要。

问题二:资金没规划,单只股票仓位太重

“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这话谁都听过,但真能做到的散户没几个。王博士说他见过不少人,把60%以上的钱都投在一只股票上,这只股票一回调,整个账户直接跌穿成本,想补仓都没子弹,只能干着急。

再看2025年9月26日的数据,两市成交量缩到2.1万亿元,比前一天少了2242亿元,市场流动性弱了,单只股票的波动会更大,平时可能跌2%,现在就可能跌4%。这时候仓位太集中,哪怕只是正常回调,心里也会慌得不行,总觉得“扛不住”。

更关键的是,很多人没设止损点。王博士做过统计,设置了合理止损点(比如亏10%就卖)的投资者,单次最大亏损很少超过15%;但那些总想着“扛一扛就回去了”的人,有超过60%会经历超过30%的亏损。跌穿成本线还不看止损,其实是自己在放大风险,太不划算。

问题三:信息看得太“碎”,跟不上政策和市场节奏

现在财经信息满天飞,但散户容易被小道消息带偏,反而忽略了正规渠道的重要信息。王博士说,现在市场正在适应新的政策环境,比如2025年9月5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目的就是降低咱们投资者的成本,像管理费、申购费都可能下调,还能规范市场秩序,这其实是长期利好,但很多人根本没关注,还在跟着群里的小道消息瞎操作。

信息不对称还体现在忽视技术指标上。近期15分钟级别MACD指标已经下穿0轴,30分钟MACD死叉后一直在往下发散,60分钟MACD也快形成死叉了,这些都是市场短期走弱的信号,就像天气预警一样,提前看到就能避雨。要是能及时盯着这些指标,提前调整仓位,也不会等到跌穿成本才着急上火。

不少人获取信息全靠“群里说”“主播推”,根本不去证监会官网、券商研报这些正规渠道核实,这样操作能不踩坑吗?

三、自查第二步:3个方法,及时止损还能扭亏

查出问题别慌,王博士也给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就算已经跌穿成本,也能通过调整操作减少亏损,运气好还能扭亏为盈。

方法一:用“估值表”筛持仓,留强弃弱

先去东方财富网、同花顺这些正规平台,查自己持仓股票的两个关键数据: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还有当前市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值。

如果净利润增速超过5%,市盈率还低于行业平均,这类“低估值高成长”的股票,可以逢低补仓摊薄成本,但补仓的钱别超过原有仓位的50%——比如原有1万元仓位,补仓别超过5000元,别把鸡蛋全放进去;要是净利润增速低于0,市盈率还比行业高,别犹豫,赶紧减仓,就算亏点,留着本金才有机会赚回来。

方法二:按“仓位公式”调资金,别满仓硬扛

王博士给了个特别简单的仓位计算公式:“单只股票仓位≤(100-你的年龄)%”。比如30岁的话,单只股票仓位别超过70%;50岁的话别超过50%、年龄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弱,留的缓冲空间就得越大。

现在市场缩量,流动性不足,建议整体仓位别超过70%,留30%的现金,万一遇到急跌还能补仓,不用慌。要是已经满仓了,先把那些估值高、业绩差的股票减仓,比如减到30%仓位,腾出部分资金,别再硬扛、满仓扛跌,心态很容易崩,反而容易做出错误决策。

方法三:盯“正规信息源”,别被小道消息带偏

每天花10分钟就行:先看证监会官网、交易所官网的政策动态,比如9月5日那版基金销售费用的征求意见稿,后续落地可能帮咱们省不少手续费;再看看万得、财新这些正规平台的市场分析,了解机构对行业的看法;最后别再盯着群里的小道消息,那些没来源的信息,十有八九是坑。

技术指标方面,每天收盘后花5分钟看看日线、60分钟线的MACD和成交量:要是MACD出现死叉,或者成交量连续3天缩量,就提前调整仓位,别等跌穿成本才反应过来提前一步,就能少亏不少。

四、最后说句实在话

王博士反复强调,投资不是“比谁扛得久”,而是“比谁看得清”。现在A股虽然短期波动大,但长期来看,随着政策不断完善——比如降低投资成本、规范市场秩序,加上企业业绩稳步增长,市场还是有机会的。关键是咱们要学会自查,别踩那些没必要的坑,别再硬扛,扛解决不了问题,查明白问题、调整操作才是关键。

回到开头的问题:跌穿成本还在跌,真的只能扛吗?当然不是。先查自己是不是踩了这3个问题,再用对应的方法调整,就算短期亏点,长期也能把钱赚回来。

投资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学会避开坑、控制风险,比硬扛更重要。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自查找到问题,调整好操作,后续都能在市场里赚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来源:暖阳中打太极的闲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