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TIOBE榜单把Python的份额钉在25.98%,像一块铁板,铁板下面却冒出三股青烟:Perl、Rust、Go。
正文
2025年9月,TIOBE榜单把Python的份额钉在25.98%,像一块铁板,铁板下面却冒出三股青烟:Perl、Rust、Go。
青烟不喊口号,只拿合同和工资条说话。
Perl从榜单腰部蹿回前十,靠的不是情怀,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6月那份3年1500万美元的拨款,指定给Perl6(Raku)做基因组流水线。
Bioinformatics.org8月测完给出硬数:同样处理30G的GFF3文件,Perl比Python快40%,内存省25%。
钱和秒表一起说话,NIH就把票投给老脚本。
CPAN跟着添柴,一年新增1200模块,480个直接贴“bio”标签,投资人一看仓库更新频率,立刻把Perl写进招标技术规范,下游公司只能跟着换语言,于是榜单数字抬头。
Rust没人喊“取代C++”,却直接钻进Linux6.10内核,8月发布的正式版带上了Rust驱动,Linus把合并窗口多开了两周,专门让补丁过审。
Meta7月把Instagram后端最烧内存的媒体转码模块用Rust重写,线上实测内存降30%,CPU降15%,省下的服务器钱够给团队发两年奖金。
Stack Overflow把全球薪资中位数钉在145000美元,比Python高22%,比Java高38%,HR一看数字,岗位描述里“Rust优先”四个字就敢加粗。
Go没上头条,却在云原生账单里悄悄涨价。
国内一线猎头9月报价:38k给Rust,36k给Go,32k给Python,28k给Java。
差距看起来小,放到年终奖就是一辆代步车。
企业算过账:用Go重写微服务,同样QPS下Pod数量少30%,阿里云账单直接砍一条零,CTO年底汇报把“成本优化”标红,Go的招聘名额就多一页。
Python还是老大,可老大也开始挑活。
GitHub Copilot X 2025版训练集里65%是Python,补全准确率92%,Java只剩78%,Haskell跌到30%。
OpenAI发Codex-4,给Perl、Rust单独开小灶,却舍不得多喂数据,因为投资人只看Python项目的ROI。
深度求索的“AI编程导师”干脆把Perl支持度锁在10%以下,冷门语言想借AI翻身,先得自己凑够训练语料,否则助手只给你打半个括号。
Java份额掉1.09%,不是代码不行,是云原生门票太贵。
同样上Kubernetes,Spring Boot内存起步512MB,Go的Gin只要128MB,K8s节点少一半,老板直接拍板“以后新项目用Go”。
C++靠Unreal和Unity还能续命,全球游戏市场增速跌到5%,引擎不敢换语言,程序员就只能守着老代码领28k,想涨薪得先学Rust写引擎插件。
榜单数字背后是工资条,工资条背后是服务器电费、基因测序仪、Instagram的9亿用户。
语言谁老谁新不重要,谁能把电费砍一半、把科研经费拉到手,谁就能在2025年剩下的日子里继续涨价。
结尾
Python还是万能钥匙,可你确定明年开门的锁还认它?
来源:我就是我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