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江西景德镇一位卖炸鸡排的摊主李俊永意外走红网络,被网友亲切称为“鸡排哥”。凭借其风趣幽默的言谈、信守承诺的原则和对工作的无限热情,他在短时间内圈粉无数,甚至衍生出“鸡排宇宙”等网络热梗。
□张金玲 (广西大学)
近日,江西景德镇一位卖炸鸡排的摊主李俊永意外走红网络,被网友亲切称为“鸡排哥”。凭借其风趣幽默的言谈、信守承诺的原则和对工作的无限热情,他在短时间内圈粉无数,甚至衍生出“鸡排宇宙”等网络热梗。
鸡排哥的走红并非偶然,他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一、下午四点半后不接待散客,因为四点半学生放学;二、学生购买优惠1元,12点以后贵1元,因为要惩罚你不坚定的选择;三、装鸡排的袋子永远敞开。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反而赢得了顾客的尊重与赞赏。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语言风格。面对排长队的顾客,他金句频出:“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几句幽默,就把买鸡排这一桩简单的交易,变成了一场价值6元的“街头脱口秀”。
在效率至上的今天,鸡排哥提供了难得的情绪价值。有网友调侃,这是“6元的鸡排,60元的情绪价值,600元的服务体验”。当服务行业越来越标准化、程序化时,人们渴望有“活人感”的交流,而非机械化的销售话术。鸡排哥对此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会为鸡排炸过火而自责,也会开玩笑地说:“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若袋子被风吹走,我不承认收过钱。”这种接地气的幽默互动,让顾客们心甘情愿地排起了长队。
鸡排哥的经营之道,本质上是做人之道。他坚持“炸不到位,我无法原谅自己”,对食材要求“每天新鲜采购腌制”,公开表示“绝对不存在任何的科技与狠活”。在预制菜争议不断的背景下,这种对食材本真的坚守自然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此外,原价6元的鸡排,学生只需5元,这不仅是价格让利,更是守信重诺的表现。
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鸡排哥表现出难得的清醒与自持。他拒绝连锁加盟与直播带货的诱惑,坚持“小摊初心”,专注服务学生与本地客群。甚至在走红后,他召集全家出动摆摊,包括“鸡排嫂”“鸡排奶”“鸡排舅”等家庭成员,形成了独特的家族式经营。鸡排哥的独特魅力,为千年瓷都景德镇注入了鲜活的市井温情,让曾经略显“高冷”的景德镇,变得更加可亲可感。
鸡排哥的走红,远不止是一场网络奇观。他以6元的鸡排,提供了远超价格的情绪价值,精准回应了当下消费从“功能满足”到“情感慰藉”的深刻转变。游客排长队购买的不仅是一块鸡排,更是一场“脱口秀”、一份“被重视感”和一种真实的“烟火气”。正如景德镇文旅局负责人所言:“他让游客记住的不仅是鸡排的味道,更是这座城市的温度。”这标志着文旅消费理念已从“我到过”升级为“我感受”。
这一现象揭示了文旅发展的新逻辑:情绪价值已成为核心竞争力。无论是鸡排哥的爆火,还是淄博烧烤的长红,都证明了能捕捉并满足游客情感需求的目的地,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要将短暂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需要构建一个稳固的支撑体系。一要产品硬,鸡排哥对安全的坚持是根本;二要服务暖,让顾客全程感受到被尊重;三要文化活,把他个人的热度融入城市名片,正如景德镇授予鸡排哥“文旅推介官”的称号,让烟火气成为景德镇新的风景。
文旅产业的底层逻辑始终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创造。“鸡排哥”的案例启示我们,在后流量时代,对人性温度的坚守、对真诚连接的珍视,才是实现从“一时爆红”到“长久繁荣”的破局之道。
鸡排哥的摊位前依旧人头攒动,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网络热度来去匆匆,但真诚与敬业的精神永远不过时。正如网友所说:“他炸的不是鸡排,是平凡生活中的浪漫主义。”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