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慕尼黑车展归来,说说中国汽车出海的三个阶段与一个范本 | 燕过有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8:32 1

摘要:9月上旬,受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之邀,我去参加了“IAA MOBILITY 2025”——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简称慕尼黑车展)观展及期间的系列行业活动。慕尼黑车展是传统的全球五大国际车展里在变革挑战中转型最成功的一个,在欧洲被视为“汽车界的奥运会”。本届

在奇瑞港股上市的钟声中回望,奇瑞的二十四年出海之路,恰是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的生动缩影,从而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一个优秀范本。

文 | 柳燕

9月上旬,受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之邀,我去参加了“IAA MOBILITY 2025”——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简称慕尼黑车展)观展及期间的系列行业活动。慕尼黑车展是传统的全球五大国际车展里在变革挑战中转型最成功的一个,在欧洲被视为“汽车界的奥运会”。本届慕尼黑车展吸引了中国整车及供应链企业116家参展,较上一届增长40%,创下2005年实现中国参展商"零的突破"后20年间的最高纪录。在美国三大整车集团、特斯拉及日系各大车企等国际巨头集体缺席的背景下,展馆区几乎被中德两国企业包揽,让慕尼黑车展继2023年后,再次被媒体称为“中德汽车展”。

2025慕尼黑车展

与上届相比,中国参展企业的表现增添了诸多新亮点。中国汽车首次以“整车+三电+智能化企业”的全产业链生态阵容集中亮相,展台面积、首秀技术、互动体验及技术讲解活动等数量及规模均较上届显著扩大。更值得“划重点”的是,中国企业不再以单一新车型作为核心看点,而是密集展示搭载最新技术的成熟车型与供应链全栈方案,全面印证中国智造已从单纯的零部件供应商升级为技术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彰显出引领下一代汽车技术路径的自信与实力。

也由于中国汽车在国际车展舞台上表演亮眼,我在车展期间及回国后收到了包括央视新闻、新华社旗下媒体在内的多个专访邀约。其中被问及最多的共性问题是:“您认为中国汽车出海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本文作者接受央视采访

而我们协会旗下媒体《汽车纵横》主编在看完央视新闻报道后,更向我这个"自己人"加码了问题:"您认为中国汽车出海各阶段有什么特点,能否举具体品牌的案例来说明一下?"

在我准备给回复这个问题之际,汽车行业传来热点新闻——9月25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启了国际资本市场新征程,并成为2025年迄今为止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尹同跃董事长在现场发表题为《携手奇瑞,共赴美好》的演讲视频,刷屏了汽车人的朋友圈。

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作为尹同跃的前同事、奇瑞的老朋友,以及其发展的持续关注者与支持者,当我在视频中听到尹总说"未来奇瑞不仅要追求商业价值的成功,更要追求社会价值的贡献"这句话时,愈发觉得,要找中国品牌出海历程的代表案例,没有比奇瑞更合适的样本了。

中国汽车出海的阶段和特征因区域不同而并不均衡,我们不妨从共性的层面,以奇瑞为样本,来谈谈中国汽车出海的阶段和特征。

第一阶段

“走出去”——产品出海的破冰之旅

这一阶段的一切尝试,皆为完成一个目标“把车卖到国外去”。彼时中国自主车企在国内也还处于起步落后且正在努力向合资品牌学习的“跟跑”阶段。面向海外市场,中国车企主依托成本优势,以性价比切入市场缺口,以贸易形式将产品出口海外。受制于技术积累薄弱、品牌认知不足、本地化运营能力缺乏等诸多短板,此阶段多以低端产品为主,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部分欧洲边缘市场。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走出去”。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奇瑞首批风云10辆车出口中东,以至于它成为了中国汽车出海历史上的第一个具象化案例,载入中国汽车出海史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年10月,中东客商Hmisho兄弟在北京偶然看到奇瑞第一代风云轿车,看中了其皮实耐用的特性,辗转找到尹同跃签下代理协议,买走10辆车,这成为奇瑞跨出国门的第一步。中国汽车出海也以2001年为起始年,之后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扬帆出海,以“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叩开了国际市场大门。

奇瑞首批10辆车出口中东

奇瑞以单一产品为核心突破口,逐步将市场从西亚拓展至北非、东欧。尽管有技术、品牌、渠道等多种挑战,奇瑞以执着、韧性和百折不挠的努力,完成了原始市场积累,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的共识、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下,奇瑞于2003年成立专门负责海外业务的奇瑞国际部,次年随着出口量破万,进一步注册为“奇瑞国际销售公司”, 确保新品能及时推向海外。奇瑞以体系化运作国际市场,引领中国汽车出海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融进去”——全产业链协同的深耕之路

本次中国企业参展慕尼黑车展,充分体现了第二阶段特征。车企不再仅追求“把车卖到国外去”,而是从单一的产品贸易出口方式,进阶升级为“产品+品牌+生态”的全产业链协同出海,且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出海”,通过海外建厂、本地化运营、供应链落地、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与参与、融合当地文化的品牌建设、社会责任履行等方式,实现包括充换电、车联网、售后金融等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出海,让产业链和生态圈都“走进去”,从边缘参与者转变为核心竞争者。 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融进去”。

奇瑞以在全球建立了一批海外工厂、3000余家经销商和服务网点的海外表现,成为“融进去”最全面的范本。在制造端,奇瑞埃及、印尼等工厂相继落地;2024年奇瑞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与当地企业EV MOTORS合资建立的工厂实现EBRO品牌S700下线,使其成为首个在欧洲实现本土化生产的中国汽车品牌;在供应链端,奇瑞将零部件同步输出至海外基地,形成“整车+零部件”的协同出海格局;在品牌端,奇瑞深度融入当地文化,持续提升国际化营销水平。OMODA & JAECOO品牌仅用两年时间已覆盖44个市场,涵盖欧洲、澳洲及南美,下半年还将拓展丹麦、克罗地亚、德国、法国等新兴市场,实现全球快速渗透。奇瑞在全球建立起完善的本地化团队,将"管理全球化,运营本地化"理念扎实落地。

奇瑞欧洲工厂下线活动

奇瑞参加本届慕尼黑车展(IAA),也是一个生动的案例。车展之前,许多中国媒体在参展名录中遍寻“CHERY”而未果,在现场跑遍了6个馆也没见到奇瑞的踪影。事实上是,奇瑞以荷兰控股子公司的欧洲本土法人身份登记参展,展台则出现在面向C端的慕尼黑市中心的地标建筑:“国王广场”(Koenigsplatz)中。所带来的五款新车——包括OMODA5 BEV,OMODA7 SHS,OMODA9 SHS,JAECOO5 BEV,JAECOO7 SHS,均严格遵循欧洲WLTP工况标定,配备德文技术铭牌,并基于当地路况进行底盘调校。

奇瑞在慕尼黑车展

奇瑞本次在IAA上的媒体发布会,是地道的本土化活动,全程未设中文同传,首批试驾资源也优先面向欧洲汽车记者开放。

从注册主体、产品定义、传播范式到产能布局,奇瑞完整诠释了“In Somewhere, For Somewhere”的深度本土化战略,为中国汽车品牌“融进去”提供了系统而具示范意义的实践样本。

第三阶段

“立起来”——全球化品牌的价值跃迁

面向未来,中国汽车出海第三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在全球,为全球”的品牌升维,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品牌打造、生态共建、社会责任履行和价值引领,成为对当地产业和社会发展有关键贡献的“自己人”,成为真正被认可、被尊重和信赖的长期伙伴和社会公民,成为当地发展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从品牌的角度,在这一阶段,中国品牌将完成从“性价比”到“心价比”的价值升华,真正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品牌,建立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认知,拥有可与传统豪强比肩的品牌美誉度与溢价能力,跻身世界品牌价值榜前列,与当地社会实现“文化认同”与“价值共生”, 以“价值”赢得全球的认同与尊敬。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立起来”。

在“成为优秀企业公民”方面,奇瑞又是“走在前面”的那一个。奇瑞长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精准扶贫、抗灾抢险、捐资助学等各类公益慈善行动。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奇瑞汽车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发起了“通过教育赋能未来”的倡议,并成立专项教育基金。该基金将携手南非基础教育部等核心合作伙伴,精准支持基础教育与儿童早期发展,推动非洲教育公益迈向“多方协同、系统变革”新阶段。奇瑞不仅要做全球市场的价值赋能者,更以切实行动展现中国品牌在全球ESG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奇瑞×IUCN全球合作项目“珍爱自然”

我们对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前景坚定看好,对迎接第三阶段的到来充满信心。但中国汽车品牌切不可在出口强劲增长的数字之下迷失自我,要对品牌现状有清醒的认知。近年来中国汽车在品牌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除了销量增长之外,品牌价值亦提升显著,在权威的全球汽车价值榜单上的上榜数量越来越多,价值增长速度高于行业平均,可圈可点。但必须同时看到,与传统汽车强国品牌差距仍然明显。

两周前,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中国品牌建设”培训课上,我作为受邀的汽车行业授课讲师,分享了几个最新的品牌价值数据:在BrandFinance发布的最新《2025全球汽车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中国有24个品牌上榜,数量占比24%,但合计的品牌价值占比为7.5%,仅占榜首品牌丰田的71.5%;在该榜单中,中国品牌历史最高排名为第11,从未进入过TOP10;Interbrand发布的2024《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TOP100》中,有13个汽车品牌上榜,无中国品牌的身影;BrandZ发布的《2025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有3个汽车品牌上榜,无中国汽车品牌的名字。

所以,中国汽车企业打造世界级品牌之路,仍然任重道远,但进步可喜,且差距可追。在从“追赶”到“引领”的路上,作为中国汽车出海的优秀范本,奇瑞正在通过"技术+制造+品牌+责任"的多维发力,向世界级品牌大步迈进,引领中国汽车全球化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结语

从“中国样本”到“世界品牌”:

世界会给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让路

已经“走出去”,并正在“融进去”,“立起来”的奇瑞,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努力深耕海外市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回报。2024年,奇瑞集团年出口汽车114万辆,平均每27秒就有一辆“奇瑞造”交付海外用户,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今年前8个月,奇瑞集团出口汽车79.9万辆,同比增长10.8%,保持了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其中8月份出口汽车129,472辆,同比增长32.3%,不仅连续4个月出口突破10万辆,且创造了单月出口新纪录。除了“中国汽车出口第一”之外,今年奇瑞还获得了“世界500强排名增速全球车企第一”、“质量自主第一”等成绩。截至8月底,奇瑞集团累计全球用户超过1744万,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用户超过530万。这些傲人的数据是对奇瑞出海24年所付出努力的肯定,是市场奖励给奇瑞的勋章。

奇瑞品牌成都车展现场

四年前的2021年11月,我在芜湖参加了“奇瑞出海20周年记”高峰论坛,那场干货满满的活动,回顾了奇瑞出海20年的历程,之后有感而发,我写了一篇专栏文章《柳燕:我和我的前同事之尹同跃的“两颗心”和“三步走”》,记录了我和尹总的过往同事交集,尹总的“奇瑞心”和“中国心”,和奇瑞“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故事,那正是中国汽车全球化进程的生动缩影和写照。

四年过去了,奇瑞继续连创佳绩,势不可挡。奇瑞的销量和市场更大了,技术和品牌更强了,尹总的头发更白了,名气更大了,奇瑞的影响力更高了,未来更被看好了。我也再次提笔了,从写奇瑞的三步走,到谈中国汽车的三阶段,文章的视野更大了,中国汽车品牌更强了,虽长路漫漫,任重道远,但与奇瑞同行,前景可期。

作者与尹董在四年前“奇瑞汽车出口20年记”活动上

在奇瑞港股上市的钟声中回望,奇瑞的出海之路浓缩了中国汽车出海的进程,是“长期主义”的有力注解。从这个角度看,奇瑞在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接国际资本市场,奇瑞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国际影响力,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实现从“中国样本”到“世界品牌”的蜕变。

在四年前那篇文章的最后,我写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会向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让路。作为本篇文章的结语,还是用这句话,加上两个字:世界会继续向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让路。

希望写下一篇文章之际,是奇瑞进入世界销量和品牌前10强之时,或许并不需要再等四年,世界已经给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让出了路。

来源:汽车纵横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