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大家觉得打仗就是飞机大炮,现在可不一样了,俄罗斯玩起了一手叫“混合战争”的组合拳,一边在乌克兰前线真刀真枪,另一边在摩尔多瓦这类国家搞网络攻击、散播假新闻,让人防不胜防...
最近欧洲大地可不太平,战火硝烟之外,一场看不见的“影子战争”是越打越凶。
以前大家觉得打仗就是飞机大炮,现在可不一样了,俄罗斯玩起了一手叫“混合战争”的组合拳,一边在乌克兰前线真刀真枪,另一边在摩尔多瓦这类国家搞网络攻击、散播假新闻,让人防不胜防...
要说这混合战争,摩尔多瓦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个紧邻乌克兰的小国,最近正因为大选成了风暴中心。
用西方媒体的话说,就是“欧洲的夜幕下,普京的影子无处不在”。
据彭博社披露,克里姆林宫这回是亲自操盘,手法相当老练,他们不光派人去招募那些生活在海外、对祖国有复杂感情的摩尔多瓦人,鼓动他们回国投票,支持亲俄势力;
更厉害的一招是在网络上发动了“僵尸大军”...
数万个伪装成普通网民的社交账号一夜之间冒出来,像刷屏一样散布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目的只有一个:搞乱选举,让亲西方的现任总统桑杜下台。
摩尔多瓦总理雷切安对此是一肚子苦水,他公开哀叹,政府虽然已经抓了几十个涉嫌策划暴力活动的人,删除了超过十万个假账号,但这网络攻势就像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根本没完没了。
总统桑杜带领的亲欧盟阵营,现在真是“敌暗我明”,对手藏在暗处,天天搞小动作,这选战的胜负,还真不好说。
就在摩尔多瓦进行“暗网大战”的同时,乌克兰前线的真实战况更是让人心惊肉跳,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最近透露了一个新情况,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战争的想象。
俄军改变了以往依赖重兵集团猛冲猛打的战术,沿着那1250公里长的漫长战线,集结了高达70万兵力,但玩起了新花样。
他们不再搞大规模推进,而是把部队化整为零,组成六人一队的“破坏组”。
这些小组就像幽灵一样,利用地形和防线漏洞,不断进行小规模渗透和突袭。
西尔斯基形容这种战术叫“千刀流”,意思是不求一刀致命,而是用无数把小刀慢慢切割,让你全线紧张,疲于应付,直到露出破绽。
为了应对这种新战术,乌军也只能见招拆招,西尔斯基调整了防御策略,把前线部队也相应拆分成数百个小型作战单元,给他们配足无人机和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用“以快制快”的方式来反制。
幸好,北约的援助也到了点子上,首批“海鹰-10”无人机干扰器已经交付乌军,这东西能在10公里范围内瘫痪俄军的小型无人机,算是暂时顶住了俄军“破坏组”的嚣张气焰。
面对俄罗斯这套组合拳,欧洲国家这次看起来没再坐以待毙,开始联手出招了。
欧盟的数字事务专员蒂埃里・布雷东站出来宣布,要启动一个“虚假信息快速响应机制”。
简单说,就是联合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网络安全高手,一起给摩尔多瓦的选举“保驾护航”,实时监测、删除那些针对选举的假新闻,同时帮摩尔多瓦把边境管控做得更扎实,防止有人偷偷摸摸进来搞破坏。
波兰更是实在,直接在跟摩尔多瓦接壤的边境线上部署了电子战设备,试图用技术手段阻断俄罗斯向摩尔多瓦境内传输的“有害信息”。
这架势,有点像在边境建起一堵“电子墙”。
更有意思的是,前拉脱维亚情报局长卡佐辛斯给欧洲支了个狠招,这位情报老手说,光防守没用,欧洲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学会俄罗斯那套“搅局技巧”,搞点暗中反制。
他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关键:“只要无法归因,就能有效阻拦对方。”
这话说白了,就是你也得会玩阴的,但只要不留下证据,对方就只能吃哑巴亏,不过,这套路对习惯明面上办事的欧洲来说,操作起来难度不小。
面对西方的指责,俄罗斯方面的回应一如既往的“淡定”,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口咬定,俄罗斯“从未干涉他国内政”,说摩尔多瓦的乱象完全是他们自己的“内部问题”。
但另一边,他又毫不掩饰地夸赞俄军在前线的战术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扬言要继续“稳步推进军事目标”。
这还不算完,俄国防部适时地公布了新型“柳叶刀-4”无人机的测试画面,炫耀说这玩意续航时间提升到了90分钟,打得更准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对乌克兰获得无人机干扰器的一种直接回应和威慑,意思很明白: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大佬们在台上过招,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在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的街头,你能看到不少民众举着“拒绝外部干预”的标语游行,他们心里怕啊,怕自己手里那一票,抵不过外面来的狂风暴雨。
而在波兰边境城市卢布林,不少居民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囤积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就怕隔壁的冲突万一升级,波及到自己。
整个欧洲的氛围,就像被一张无形的“普京之网”慢慢收紧,丹麦机场前段时间那次莫名其妙的“乌云压顶”事件(指疑似网络攻击导致系统故障),欧洲网友们一边看热闹,一边又对自己政府的无力表现痛心疾首。
欧盟和北约这回能不能真正拧成一股绳,化解这场混合战争危机?
还是会像过去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最后各自为政、步步退让?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个夜晚,那突然响起的无人机轰鸣声里。
总而言之,现在的欧洲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从摩尔多瓦的投票站到乌克兰的战壕,从网络空间的假信息到边境线的电子对抗,这场混合战争没有明确的战线,却无处不在。
它考验的不仅是军队的战斗力,更是整个社会的韧性,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和平的日子显得格外珍贵,而这场漫长且结局未知的博弈,恐怕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