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中秋,伴随着怡人秋风和八天长假,大家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增加;秋季草木繁茂、尘螨增多,易引发过敏性疾病,同时蚊媒传播疾病势头不减。随着出入境人数的增多,输入性疟疾传播风险也增加,毕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毕节市卫生监督所)
国庆中秋
看这里!!
GO
健康风险提示
国庆+中秋,伴随着怡人秋风和八天长假,大家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增加;秋季草木繁茂、尘螨增多,易引发过敏性疾病,同时蚊媒传播疾病势头不减。随着出入境人数的增多,输入性疟疾传播风险也增加,毕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毕节市卫生监督所)提醒您,假期出行,需注意流感、诺如病毒胃肠炎、过敏及蚊媒传染病等。
一、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尤其对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威胁较大。
主要预防措施
01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02
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及咳嗽时遮住口鼻。
03
出游时尽量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密切接触,前往人群密集地区可佩戴口罩。
04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二、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排泄物、以及污染的物体表面、环境等传播。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主要预防措施
01
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勤洗手,保持手卫生。
02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瓜果彻底洗净,不饮用生水。
03
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三、过敏性疾病
秋季杂草花粉、霉菌、尘螨等过敏原增多,是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季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湿疹、过敏性哮喘等疾病多发。
主要预防措施
01
减少接触过敏原。若对花粉、蒿草等过敏,应采取防过敏措施,如出门穿长袖衣物、戴口罩、戴墨镜、避免大风天气出门等。日光性皮炎也是春夏季多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因此参加户外活动的次数和时长应循序渐进,并做好防晒。
02
注意居住地卫生,常通风、保持清洁。
03
若感到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时,应马上远离可能的过敏原;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
四、基孔肯雅热、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登革热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主要预防措施
01
翻盆倒罐清积水。定期清理花盆托盘、水桶等积水容器,并对储水容器进行加盖。水培植物,应勤换水和清理植物根部,避免蚊虫产卵。
02
物理隔离。使用纱窗纱门,睡觉使用蚊帐。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婴儿车使用婴儿车蚊帐。
03
化学驱蚊。暴露皮肤涂抹有效驱避剂(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有效成分),按说明书使用、定期喷涂。
04
出游避免“高峰”。伊蚊白天叮咬高峰是天色微暗时(尤其是6-8时,16-19时),减少在树荫、草丛、灌木、积水等处逗留。
05
成蚊杀灭。居家有成蚊时,可使用杀虫气雾剂、蚊香(盘式蚊香、电热蚊香)等卫生杀虫剂,电蚊拍等灭蚊。
五、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或输血传播。典型症状呈周期性,表现为“寒战-高热-大汗”三联征:突发寒战,体温迅速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大汗淋漓,体温骤降。近年来我省疟疾发病均为输入性,多因境外务工、旅行感染。
主要预防措施
01
境外出行前准备。查询目的地疟疾流行情况(如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可到辖区海关国际旅行保健中心或疾控中心咨询疟疾相关防控知识,增强防疟意识,准备驱蚊液、花露水、蚊香等防蚊用品。
02
出行期间防护。避免在按蚊活跃时段(黄昏至黎明)外出活动,如外出应穿长袖衣物、涂抹驱蚊剂(含避蚊胺成分);住宿尽量选择有防蚊设施(如纱窗)的场所,使用蚊帐、空调房也可降低蚊虫叮咬风险。
03
归国后健康监测。归国后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尤其从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返回者,应尽早到当地疾控或医疗机构进行血涂片或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就医时告知境外旅居史,避免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
04
感染后治疗。若被确诊为疟疾,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疟药物治疗,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