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精力越来越充沛的5种方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7:18 1

摘要:临近年底,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开始变得更加忙碌了,人也变得容易疲倦,时常感觉提不起精神,有时还有一种能量耗尽的感觉。

临近年底,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开始变得更加忙碌了,人也变得容易疲倦,时常感觉提不起精神,有时还有一种能量耗尽的感觉。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也许是时候该为自己补充心理能量了。

今天的文章,想跟你分享几种有效的方式,让你在感到能量耗尽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补充心理能量,精力越来越充沛。

自然:广阔的力量

人是需要更广阔的活动空间的。

这是传承自远古时代的天性。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意味着更丰富的食物,更多样化的栖息地,更容易躲藏起来的环境,更多的居住和生活的选择……因此,这种需求才会通过基因传递下来,传递到我们身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就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的进化过程塑造了我们的大脑,使得大脑会对树木、草原、湖泊、河流等空旷而开阔的自然空间,产生更为积极的反应。

近几十年来,这个观点不断发展。许多研究发现:在植被繁茂的地方或有水的地方,待一段时间,可以极大地提高心理健康程度,缓解包括抑郁、焦虑、压力等在内的心理问题,同时,让我们感觉更幸福、更舒适。

比如2021 年一项针对全球90个城市的研究发现:城市绿地面积同居民的幸福感呈高度正相关。

研究者提出的解释是:更多的绿地面积,为居民提供了更丰富的活动和社交空间,从而改善了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Kwon等, 2021)

2019年的一项研究,提出了27种基于自然空间的干预措施,认为它们能够极大地改善心理健康,缓解心理问题。

这些措施包括什么呢?森林浴(在森林中呼吸和冥想),户外健身房(在户外环境中工作),户外运动小组(在户外锻炼,比如徒步),社区绿地,城市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等。(Shanahan等, 2019)

一项对英国约2万人的调查发现:每周花2小时的时间亲近自然,可以有效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让人感到放松和舒适。

诸如此类。

但是,生活在现代高度城市化环境中的我们,几乎每天都处于人群之中,跻身逼仄的空间,我们对广阔活动空间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尽管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但这种长期得不到满足的需求,会在内心逐渐形成一个空洞,吞噬着我们的激情、活力和能量,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试着走到大自然中,去接受「自然疗法」。

如果你居住的周围,有社区公园、绿道,那么出去散步、跑步、骑车,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也可以交一些有共同兴趣的朋友,趁着周末和节假日,一起去郊外走走、逛逛、徒步、野餐……

不妨把它加入到自己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方式里,替代刷手机和闲极无聊的上网闲逛,让自己疲惫的心灵,重新得到净化和舒缓。

敬畏:宏大的力量

你是不是很久没去过博物馆和美术馆了?

如果是的话,也许可以试一试。找一个周末,把它们安排上日程,去看一看、逛一逛。

如果你不知道看什么主题好,那我会建议你,找一个关于历史的展览,让自己投入进去,去感受、思考、沉浸、体验。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主题能够提供一个独特的价值:对于宏大事物的敬畏感。

近几十年的心理学,已经开始意识到「敬畏」这种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把它列为最重要的几种高级情感之一(与爱、感恩、道德感等并列)。

什么是敬畏呢?

简而言之就是:体验到一种比个体更宏大、更广阔的的事物,意识到个体在其面前的渺小,需要重新调整框架以适应它。

许多研究发现:体验到敬畏感,能够让一个人变得更平静,更从容,更谦和,对生活会有更高的感恩和满意度,面对压力时也能更加心平气和。

这就像什么呢,见识过广阔的世界,你就不再容易为了一点小事而执着。敬畏感能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宇宙、时间、世界面前的渺小,意识到自己所经历和烦扰的一切,只是庞大时间之流里的一点小小涟漪而已。

不妨去看一个关于文物和考古的展览,从中感受历史的宏大和浩瀚。从汉,唐,宋,明,再到近代……感受这片土地上曾经搏动的心跳和流动的热血,感受背后的厚重和苍茫。

这种对宏大事物的敬畏感,也许会重新点燃你对生活的热情。

兴趣:期待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惫和空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在生活中找不到乐趣,仅有的能量都被工作消耗殆尽了。

一个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工作日只被工作占据。即使每天很忙、下了班已经九点十点,也尽量抽出一点点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它最好是跟工作完全无关的,有一定的创造力的,能够有成品和产出的,是你所感兴趣和擅长的,并且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最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你感到快乐的。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学一门乐器,学唱歌,编制自己的歌单;学跳舞,做瑜伽,或其他你喜欢的健身方式;养植物,养宠物,像照料孩子一样照顾它们;做饮料,泡茶,冲咖啡,研究茶叶和咖啡豆;做饭,学新的菜式,自己改良菜谱;做手工,做模型,折纸,编织,画画;讲故事,写小说,写剧本,说不定还能发表出来;玩游戏,做攻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做播客,写文章,建一个自媒体账号,聚拢同频的人;

……

它的意义是什么呢?不在于「我能否做得很好」,而在于为自己营造一个防火墙,把关于工作的疲惫和压力「隔离」出去,让自己意识到:我的工作日并不是只有工作,我还有很多别的事情可以做,可以从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它最大的价值在于:让生活充满期待。即使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即使要面对许多挑战和困难,依然可以在心里留下一个小小的期许:在自己的生活里,始终有一个小小的角落,是我的「心灵后花园」。

它能帮你安放灵魂,也能抚去你的疲倦和烦恼,让你得到疗愈。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花费宝贵的时间去做这些事情,是不是没什么用?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心态。快乐本身就是一种作用,而且是一种再珍贵不过的作用了。

只要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感受到快乐、自由和释放感,能够暂时忘掉压力和不愉快,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这种纯粹的、干净的喜悦,就是我们生命中最真切的幸福感。

一定要珍惜它。

身体:感知的力量

如果你平时比较喜欢阅读和思考,那么你可能存在一个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问题:过度地使用大脑,而忽略了对身体的感知和使用。

这是许多脑力工作者的毛病。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大脑总在一刻不停地转动,紧张地进行着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判断……这并不是坏事,但如果过度地依赖这种生活方式,会导致一个后果:

大脑会把更多的资源预算放在「思考」上,而把更少的预算放在身体上。

这会带来什么结果呢?你对身体的感知会慢慢变弱,身体跟大脑之间的联系通道被关闭。一方面,你的身体可能会变得更弱,或者容易过度疲劳;另一方面,这种身体状态的信息又会被阻断,难以有效被我们感知到。

但与此同时,身体跟大脑并不是独立的,大脑的运转实际上极大地依赖于我们的身体状态。它无时无刻不在扫描着我们的内部状态,以此来更好地构建「我能干什么」的预测框架。

因此,对身体的感知变弱,就会同时影响到大脑的工作状态,让我们特别容易疲倦,精力不济,难以集中注意力,随便做点什么就失去耐心。

所以,想要重建身体跟大脑的连接,让它们能够更好地协调工作,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更多地去刺激和运用我们的身体,去感受它传递出来的信号。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吃饭的时候,试着不要看手机、看电脑,也不要分心,而是专注地吃饭,降低进食速度,感受它的色、香、味。

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注意自己的姿势:肌肉是否过于紧绷?脖子是否过于前倾?呼吸是否太急太浅?眼睛是否太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干涩?是否坐得太久而缺乏走动?这些,都很容易造成过度疲劳。

试着养成锻炼的习惯,感受肌肉的发力,感受自己身体每一天的变化。多观察自己,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哪里感到疼痛,是不是缺乏休息了,等等。

有条件的话,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最好是到自然界中,充分打开感官:闭上眼睛,感受风吹过树叶的响动,鸟扑动翅膀的声音,空气湿润的味道,阳光晒在石头上的热气,四野无人的寂静……

让自己重新找回那种「大脑跟身体合二为一」的感觉,这可以帮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状态。

助人:联系的力量

很多人可能经常会有一种感受:孤独。

尽管身边不乏朋友,也经常一起出去玩,但还是时常感到孤独,以及伴随而来的空虚和虚无。

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朋友和社交,而是因为我们缺乏对自身意义感和价值感的确认。尤其当你的工作偏流程和机械化时,更容易产生这种感受。

当我们缺乏意义感和价值感时,就会产生一种「被孤零零地抛到这个世界上」的感觉,觉得无法跟周围的人产生足够强而有效的连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方式,就是对别人伸出援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举手之劳就可以。

原因在于,对别人提供帮助,你会感受到一种来自他人的强有力的反馈,这种反馈可以成为你的一个「锚点」,帮助你与外在世界联系起来。就像漫无目的地飘浮在空荡荡的世界中时,踩到了一块坚实的木板。

而我们的意义感和价值感,就可以构建在这么一块块木板上,坚定地支撑住我们的自我认同。

所以,我一直很提倡一个做法,叫作「5分钟给予」: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帮别人一个小忙,跟别人建立联系。

可以是解答一个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可以是参与讨论和交流,给别人一个响应;又或是为别人提供一个建议和指导,解决别人的困惑……

如果你有条件和能力,能够去做一些能帮助到更多人的事情,那就更好了。

可以试试参与到一些活动里面,大家一起做一些事情,比如读书会、讨论会等等,从中感受到协作、默契和认同。如果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互相的肯定和激励,那就会更有效果。

试着跟别人产生有效的联系,它能够让你体验到跟世界紧密相连的感受,从而满足对联系、认同和价值的需求。

写在最后

还要注意一点:把日常生活过好。

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运动,让生活保持一个稳定、良好的作息习惯,对维持我们的心理能量同样重要。

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对生活充满热情。

作者:李睿秋Lachel,《打开心智》作者,深度思考践行者,专注于心理学、思维和心智成长,虎嗅、36氪年度优秀作者。来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平台。

来源:读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