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上开的玩笑成了现实了,美军不准备和我们拼科技,而是准备和我们拼意志品质,甚至是拼刺刀了。近日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接受播客采访,公开承认他已经无法预测中美两军交战谁会赢,紧接着话锋一转,宣称如果中美开战,美军将依靠“钢铁般的意志”取胜。
网络上开的玩笑成了现实了,美军不准备和我们拼科技,而是准备和我们拼意志品质,甚至是拼刺刀了。近日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接受播客采访,公开承认他已经无法预测中美两军交战谁会赢,紧接着话锋一转,宣称如果中美开战,美军将依靠“钢铁般的意志”取胜。
历史仿佛开了一个玩笑:当年志愿军靠“钢少气多”对抗美军装备优势,如今美军高层却主动捡起这套话语体系,背后的技术焦虑不言而喻。
德里斯科尔在采访中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军事实力:“他们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突飞猛进...创新能力、培养出的博士数量,以及作为一个国家获得的专利数量,都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并补充说中国的技术很有效,然而话锋一转,他又称中国“过度依赖技术”,一旦进入地面战,美军依靠士兵的“勇士精神”就能一场接一场打赢。
这番言论与流传在中文互联网多年的那句“以前你们有飞机大炮,我们有钢铁般的意志,现在我们也有飞机大炮了,最好你们也有钢铁般的意志。”形成了惊人的重合。
事实上,德里斯科尔的表态并非孤立事件,真正的剧情反转早在美国防长赫格赛斯紧急召回全球美军高级将领开会。
这事一出,全世界还以为美军要搞什么大规模战略调整,毕竟让驻外高层回国,平时可不是小动作,但结果谁都没想到,此次紧急会议的议题不是为了协调战场资源,而是为了提升美军的“勇士精神”。
如今美军学起了中式思想政治工作,但区别在于,他们以前习惯靠牧师搞精神辅导,而我们军队的精神锤炼是融在训练和血性里的。
想想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当时美军武器装备全球第一,凭借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体系就能碾压对手,根本无需强调“意志”。
但局势变了,美军也意识到,靠武力征服全世界的时代结束了,中国在传统武器和现代装备的研发与配备上已经追上甚至超过美军的多个领域。
五角大楼自己也清楚,美军单靠武器已经不一定能绝对压制解放军。2022年,日本前岸田文雄问美军:“中国是不是真的有电磁航母”,美国则支支吾吾回答:“有当然是有,虽然但是,他们可能操作还不熟练,缺乏经验和技术”。
2024年,面对我们横空出世的六代机,美国智库推演的时候,甚至研究出了“用8架F-35A换取一次对中国六代机开火的机会”的神奇战术……这话听起来更耳熟了。
反过来,我们已经很多年不讲022群狼战术打航母了……因为以后这些事业,都后继有人了。解放军陆军列装的小型战术无人机超过1万台,边境巡逻甚至用上了搭载机枪的机器狗;而美军地面无人作战平台不足2000台,且多限于侦察任务。
所以赫格赛斯才会推动所谓的“勇士精神”计划,这是一种焦虑的反应。心理上先找个支点,不然在军备赛道上看着别人越来越近,心态会崩。
更何况,美军试图模仿的“钢铁意志”与中国军队的精神内核存在本质差异。
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源于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政治信念,这是美军难以复制的。正如前美国陆军部长沃穆思所提醒的,即便美军有战斗经验优势,也不应自满,这与德里斯科尔的盲目自信形成鲜明对比。
2011年阿富汗“落锤行动”中,装备“阿帕奇”直升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的美军精锐,在遭遇近距离伏击时,因担心误伤而不敢使用空中火力,最终狼狈撤离。这与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在零下40℃环境中潜伏的作战意志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形势反过来了,我们的军力迅速发展,装备水平足够硬气,同时军队的精气神更是深植在文化和制度之中。这时候美军喊出“勇士精神”,就像把我们当年的台词拿去用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军的“勇士精神”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他们以前是技术导向作战,精神层面只是锦上添花,而我们则是精神先行,技术赶上就成了铁打的组合拳。
这两种精神的底层逻辑完全不一样。高志凯先生以前说过一句值得美军记住的话,最好能培养出中国军队那种钢铁般的意志。我们从“钢少气多”到如今的“钢多气更足”,这是一个体系和文化的长期构建,不是几场会议就能复制出来的。
赫格赛斯的会议和德里斯科尔的谈话串在一起看,就能明白美军现在的处境。美国依然在全球维持驻军,但心态和策略不得不向对手学习,这种心理调整往往预示着一些深层的危机感。
只是,解放军的精神与美军的精神差距,恐怕短期内无法弥合。我们是在艰苦环境里打出来的信仰和决心,美军的精神,在很多情况下是基于技术优势之上的心理稳定剂。
德里斯科尔声称“若战争进入地面战,美军靠意志能赢”,这种论调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现代战争早已不是拼刺刀的时代。
过去十年,中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增长超过200%,8万余吨的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已经完成三种舰载机的弹射,同时,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领域领先全球,东风-17成为世界首款实战部署的高超音速武器;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6B射程覆盖关岛,被美军称为“航母杀手”。这还不算我们还有铺天盖地的无人机,无孔不入的机器狗……这个时候谁会和你在战场上“拼刺刀”呢?
虽然即使战争形态演变,武器、科技、生产力不是最重要的,决定战争结果的仍旧是人,但是单纯强调任何单一因素在战争环境中都过于片面,更何况中国人没有变,我们仍然有钢铁般必胜的意志。
虽然中国有了更多的科研人才、工程师,中国年轻人变得更加聪明、理性、有知识,但是我们的勇气、勤劳和坚韧一直都没有减少。
不信看看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在垂发导弹舱上跳房子呢,还指着垂发的坑问大人——这里面能装核弹吗?
来源:奇圆科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