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地球两极的冰正在加速消融,海平面就会上升,一些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就可能会被海水淹没。根据科学家们的说法,20世纪以来,海平面已经上升了20厘米,而如果全球变暖继续恶化,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会上升2米,像东京、纽约这样的沿海城市就会被淹没。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地球两极的冰正在加速消融,海平面就会上升,一些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就可能会被海水淹没。根据科学家们的说法,20世纪以来,海平面已经上升了20厘米,而如果全球变暖继续恶化,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会上升2米,像东京、纽约这样的沿海城市就会被淹没。
如果地球上没有陆地,那么许多海洋动物会继续生存,那人类和其他陆地动物如何生存下去,是否会进化成童话里的人鱼一样的水生动物。
如果包括两极在内的所有自然冰川都融化,海平面会上升66至70米,这就意味着世界上将会失去很大一部分的陆地,很多人不得不被迫生活在海上。
人类最终是否会进化成人鱼不得而知,但是世界上确实有一个在海上生活了至少十几个世纪的民族——巴瑶族。
东南亚的巴瑶人,被称为“海上游牧民族”或“海上吉普赛人”,他们生活在马来西亚、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之间那片三角珊瑚区,巴瑶族人从相貌上看与菲律宾人类似,巴瑶族自称萨马人,生活在陆地上的巴瑶人称为"陆萨马",生活在海上的称为"海萨马","巴瑶"是外界对他们的称呼。
可能由于生活在海上的时间太久,他们的眼睛能在水下精准搜捕猎物;他们的身体平衡机制也易于陆地上的人类,更适应颠簸摇晃,据说他们其中有些人出现了“晕陆地”的症状——就像我们有些人坐船会晕一样,他们走上平稳的陆地反而会感到天旋地转、难以站立。
科学家们发现,巴瑶人的脾脏比附近地区的正常人类的脾脏大50%,这是自然选择的一个显著例子。脾脏越大,潜水时血液中的氧气就越多,科学家们发现,巴瑶人拳头般大小的脾脏位于胃附近,可以清除血液中的旧细胞,并在长时间潜水时充当氧气瓶。
早在1521年,威尼斯探险家安东尼奥就在其著作中提到了巴瑶人,他们以非凡的潜水能力而闻名,他们能在水下屏住呼吸很长时间。科学家们也发现,他们每天重复潜水大约8小时,大约60%的时间都在水下,他们能不借助任何呼吸设备,潜到70米深的水下,时间在30秒到几分钟不等。
人类在进入水中的时候,会自动触发身体的”潜水反应“,当你屏住呼吸并将自己浸入水中时,心率会减慢,外周血管会收缩,四肢血管变窄,为重要器官保存含氧血液,最后是脾脏收缩。脾脏是含氧红细胞的贮存器,因此当它收缩时,会给你增加氧气。
科学家们发现,巴瑶人身体上的这种差异,有明显的遗传基础,几千年的海上生活,已经使得他们的基因组,相对于其他陆地人群有了高频率的基因变异。其中一个名为PDE10A的基因位点被发现与巴瑶人的脾脏增大相关。
而BDKRB2基因的突变,会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帮助身体在潜水时优先把氧气供给大脑。还有其他基因的突变,也有帮助维持血液PH值、调节脾脏收缩、调节神经中枢对缺氧的反应等等。
巴瑶族能做长时间的水下停留,除了自身演化出的适应性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人为因素——刺破耳膜,出生不久的巴瑶族孩子就会被刺破耳膜,这样能减小水压造成的痛感和不适,大大增强人的潜水能力
大约15000年前,巴瑶人与陆地上的萨隆人分离,来到了海上,一个来自陆地的人种因此进化出非凡的潜水能力,也许再给巴瑶人多一点的生存压力(比如,浅海的贝类减少,它们不得不潜入更深的海域去寻找食物),他们或许真的会进化成能一整天待在水底下的“人鱼”。
在5000万年前,一种像小狗般大小的陆地偶蹄目哺乳动物,巴基斯坦鲸,在经历了800万年水生生活后,最终四肢退化成鳍,进化成彻底的水生动物鲸鱼,然而,不管是鲸鱼的进化,还是巴瑶人的脾脏变大,都经历了几千年甚至上百万年的缓慢演变。
而海平面上升,一个世纪就上升了20米,随着冰川的消融,或许到再下一个世纪海平面会上升五六十米,短短一两百年,如此“仓促”的时间,可能不够人类适应海洋,进化成“人鱼”。
那如果自然进化不能适应生存,在假设地球还是地球,只不过外表发生了改变,海洋取代了陆地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科技来生存呢?
实际上,地球的日常状态就没有冰盖,我们习以为常的景色是第四纪冰川造成的。人可以生活在船只和浮岛上,也可以用地球工程将冰盖规模扩大,造成海平面根本无法上升
冰川消融的活动是需要时间的,即使陆地现在开始崩落,几百年能全沉下去都是很快的速度了,人可以在这时间里造些船并发动地球工程,将许多人和一些其他生物搬到冰盖上去。
几十年到一二百年内,没有技术奇点事件发生的话,大部分国家根本没有能力造出承载1%国民的船,无论是水面舰艇还是潜艇。如果我们不考虑基因工程整出将人类改造成具光合能力、呼吸海水溶解氧之狂野海洋生物的逆转录病毒、人人有份,不考虑地球工程,那么地球上绝大部分人会有生命危险。
按联合国估计,2070年全球人口可能超过百亿,哪怕要在船上维持全人类1%的人口,中国和南朝鲜都会承担过大的造船压力,美国、欧洲从现在开始着手恢复产能也缓解不了这个形势。不过,还是有很多建船以外的方法去构造漂浮在水上的居住结构。
海洋的农业生产效果极大地受到营养匮乏的限制,水深200米以上的海域从表面到海底都比撒哈拉沙漠更贫瘠,哪怕剩下一亿人,单靠地球上现存的海洋生物维持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准备工作里更重要的是设计利用阳光大量分解水的设备(氢气可以作为燃料,未收集的部分会自发散入太空;氧气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大量分解水会尽量降低届时的全球水深)、向平流层散播粉尘或二氧化硫来降低地球气温(让北冰洋和南冰洋大面积结冰,压制一部分水并利用坚实的冰盖承载部分建筑)、制造转基因超级藻类、设计有效抽提海底资源顺便散播营养物质的设备,为处理藻类有毒生物,可能需要特化的几种转基因病毒扫过整个表层海水。
事实上,地球上现存的水量经过这样处理,是根本不可能淹没全球陆地的,而它无论怎样也淹没不了这时可以自主扩张的冰盖,人类总会有船以外的地方可以落脚。
舰船可以配备温差发电系统供自身运转,但不一定有必要(船上的核反应堆与太阳能之类一般来说足够供能),淡水供应不成为问题,现代军舰已经可以配备海水淡化装置,不过一般是核动力航母·核潜艇之类电力充足的舰船使用。
这二十多万吨的巨型邮轮加床之后最大乘员数也不到一万人,五十年造一万艘这水平的船和它们的配套船舶、浮动船坞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它们的使用寿命要尽可能长、损坏了也尽可能好修理,结构上要更多地考虑船自己的可维护性,而不是堆载人空间。让巨型舰船的船底长时间抵抗海水的方法倾向于制造特化的有毒转基因生物,在船底形成一定规模的生物膜。
但是这都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还有齐心协力,如果没有假定技术奇点事件发生,要么消灭人类,要么赋予人类过大的力量,让“没有陆地”这件事变得毫无意义。
来源:心的希望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