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短视频被各种西安攻略刷屏,优衣库却摒弃了速成的传播逻辑,带着对城市的好奇与探索,用一本精心打磨的纸质刊物,为我们揭开了西安城的B面。
提到西安,你会想到什么?
是令人欲罢不能的“碳水上头”美食?是世界闻名的兵马俑、大雁塔等历史遗迹?还是活跃在抖音等平台、身着唐装汉服穿梭于街巷的城市拍客?这些元素构筑了互联网上大众对“西安”的印象。
当短视频被各种西安攻略刷屏,优衣库却摒弃了速成的传播逻辑,带着对城市的好奇与探索,用一本精心打磨的纸质刊物,为我们揭开了西安城的B面。
9月27日,优衣库在西安大雁塔下发布《新生活城市巡游志·西安》,这是该系列继上海、武汉、北京等城市后的第八站。与常规的快闪活动不同,优衣库选择以一本实体刊物为载体,深入探索这座十三朝古都的文化肌理。
翻开这本刊物,我们发现“生冷硬倔”这个曾经贴在老陕身上的标签,正在被年轻一代重新定义。
在流量焦虑席卷品牌营销的今天,我们目睹了太多短平快的狂欢与转瞬即逝的爆款。当很大一部分品牌的营销活动仍以流量为驱动时,以文化为锚点的品牌显得尤为珍贵。
当我们拿到这本《新生活城市巡游志·西安》时,仅是目录篇章,就足矣勾起我们翻开它的兴趣。
围绕着“保护传统不是固守,而是让它在当下找到新鲜生命力。”的核心精神,《新生活城市巡游志·西安》共规划了十一大章节。
那么,优衣库为何要在此时推出这样一本关于“西安”的刊物呢?
事实上,自2012年在西安开设首家门店以来,13年来优衣库已在西安布局24家门店,门店网络已深度融入了城市的商业脉络。
在我们看来,优衣库此次的在地化实践也是品牌长期主义的延续。
曾经,“生冷硬倔”是外界对陕西人最鲜明的印象,短短四个字构成了西北土地特有的厚重与棱角。但翻开这本刊物,你会发现当代西安年轻人正用行动消解这份“硬气”。
他们会在城墙根下支起露营椅,喝着冰峰美式亦或者特有的茯茶,谝着闲传;也会在碑林博物馆里用手机记录碑文细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无缝衔接。
不再刻意强调地域符号,而是把陕西人的直爽、实在,融入到更chill的生活节奏里。爱本地文化,却不被传统束缚;有地域归属感,却更追求无压力的生活状态,这也是独属于西安的新青年气质。
在「大城小事」栏目,音乐人张楚的记忆中,西安的秋天与面食构成了创作的养分;而对“公共选书人”杨素秋而言,菜市场与图书馆同是城市的“精神呼吸”。
正是精准抓住了这种文化焕新,优衣库在这本刊物里没有堆砌兵马俑、羊肉泡馍等“传统西安符号”,而是选择“服装场景+本地人物”作为表达载体,构建出“平凡却鲜活、富美感更具创造力”的整体风格,也巧妙诠释了西安城市精神与“服适人生”理念的深层共鸣。
随着《新生活城市巡游志·西安》上线,优衣库还将门店纳入城市「老街新趣」探索地图,以小寨、南门、大雁塔等核心店铺为锚点,连接起城南饺子馆、Oops coffee、虎子水盆羊肉等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宝藏”小店。
不难发现,通过这本刊物,优衣库以巧妙的方式将门店转化为城市文化的导览站,让品牌文化与在地性之间建立起更有机的关联,而并非单向的价值观输出。
文化之外,优衣库又是如何让商品与消费者建立一种可持续的、基于情感与价值认同的深度关系?
在《新生活城市巡游志·西安》的「服适街头」栏目中,优衣库展现出将全球化标准产品,通过场景化穿搭提案,无缝接入西安独特生活节奏与气候的能力。
「服适街头」栏目,堪称一部“西安生活穿搭指南”。
说到西安气候,“只有冬夏,没有春秋”在网络上被年轻人们戏谑。然而,即便这样的天气下,这里的年轻人们依然会“一边撸着烤串,一边喝着精酿”。
我们看优衣库是如何精准捕捉的,并提出它的解决方案的。
漫步南门街区,昼夜温差大的秋季需要更具适应性的穿搭。刊物示范了,PUFFTECH空气棉服与HEATTECH内搭的组合,既能抵御早晚凉意,又便于在午间温度升高时灵活调整,在城墙下的CityWalk中兼顾实用与风格。
在青春洋溢的小寨街区,一件简约UT搭配休闲裤,即可从容穿梭于二次元聚集地、经营三十年的老街小吃店与现代商场之间。
而在另一端的西北环线上,景象则截然不同。
旅行者通常要面对的是壮阔天地间骤降的体温、戈壁长风与烈日晴空的无常切换。此时,轻便易收纳、能随时应对巨大温差的优衣库的高级轻型羽绒背心与户外系列,便成了这种极端体感环境下的理想答案。
这一栏目下我们看到,从大学东路到西仓市集,从古城墙到现代艺术空间,优衣库的服饰在不同场景中自如流转,生动印证了“服适人生”的品牌理念。
更重要的是,刊物上的人并非模特,而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真实面孔——从优衣库店员、创业青年,到设计师、大学教师。当他们在不同场合、条件下穿着优衣库时,品牌所呈现的已不仅是服饰,更是一种现代都市的生活必备品,如同衣橱中的基础架构,服务于所有年龄层与职业群体。
这种上身示范显然更具说服力,同时也表达出优衣库的观点,当下的服饰品牌不应再定义“谁该穿什么”,而是告诉他们“任何人都可以这样穿,并活出自我精彩”。
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也让选择优衣库成为一种关于生活智慧的自信表达,而非预算限制下的妥协。
正是基于以上特质,《新生活城市巡游志·西安》的共创叙事才显得如此水到渠成。它并非品牌自说自话的宣传册,而是与城市青年共同书写的生活读本。
这背后,是品牌对当地关键意见消费者的深度挖掘与信任。由这些真实、有故事的本地人创造内容,其所产生的文化感染力与可信度,远非流量明星或硬广所能比拟。
它让“服适人生”的理念不再抽象,而是具体化为书院门前的书香、街边饺子馆的烟火气、秦岭脚下的艺术村落——一个个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
在此过程中,品牌退居幕后,成为谦逊的记录者与呈现者,信任度与亲和力由此建立。
在线下门店,优衣库也展现了品牌的温度。
活动期间,优衣库全城门店上线西安方言广播。当熟悉的陕西方言在店内响起,唤起本地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同时,也通过遍布城市的门店网络,将西安人的豪爽热情直接传递给国庆期间到访的外地游客。
与此同时,在四家核心门店(小寨、大悦城、荟聚、熙地港),优衣库还进行了场景化布置,打造了两大创意打卡点,并在小寨店策划了乐队快闪等活动,以增强节日期间的购物体验。
更令人意外的是,优衣库竟然还敏锐捕捉到“购买文创”已成为西安旅游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永宁门、大唐不夜城等经典景区,琳琅满目的文创商品经常令人目不暇接。
基于此,优衣库还分别与长安腔调、插画师刘璐、青年艺术家文钰晨合作,推出三款各具西安特色的UTme!城市限定系列,让怀揣城市情结的年轻人与游客都能“将西安穿在身上”。
配合刊物发布,西安全城优衣库同步开启满赠活动。消费者依据不同消费金额,可获赠UTme!长安腔调文创冰箱贴、限量版迷你挂包、城市折叠包、或纸质版《新生活城市巡游志·西安》等极具城市风格的限定好礼。
由此,优衣库在西安的实践为“国际品牌+本土文创”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服饰的穿搭场景实现了商品的隐性输出,内容上的贯穿与意见消费者的共创,使品牌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至城市各个角落。而对本地文创的合作开发,更让“优衣库”超越单纯的“服装”功能属性,成为承载“城市文化符号”的情绪价值提供者。
通过服饰、内容与体验的三重结合,优衣库将零售空间转化为社区文化交流中心,并借助纸质刊物这一载体,持续与本地青年群体沟通,呈现出易于理解的服饰理念。
事实上,在层出不穷的新品牌中,少有能像优衣库这样,真正关注商品与城市消费者之间的深度关联。这份刊物所承载的文化影响力,不言而喻。
我们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仔细翻看这本刊物,发现优衣库的“服适人生”与西安人的生活哲学天然契合。
老陕人大碗吃面、大口吃肉的碳水哲学,正是一种不做作、生活化的体现,而优衣库与时俱进的服饰美学,也在为西安的美好生活持续赋能。
随着国庆假期临近,优衣库还通过将高品质秋冬服饰与西安独特的城市文化肌理相融合,提出了兼具经典与创新的生活穿搭提案。在满足消费者假期出游体验与穿搭需求的同时,也激活了城市消费的趣味性。
在西安这座永恒与现代并存的城市,优衣库用十三年的时间证明,服饰不仅是日常必需品,更是连接人与城市的纽带。当人们穿着优衣库的服装漫步在古城墙下,或探索着城市的新趣角落,品牌与城市的文化对话已然完成。
这个秋天,不妨跟随《新生活城市巡游志·西安》的脚步,重新发现古都魅力,体验服饰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来源:商业新灵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