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起点上,一场穿越山海的问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年会义诊活动纪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6:15 2

摘要:医师报讯9月1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门诊大厅,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健康心脏为心护航”的巨幅立牌上。320余名患者与市民攥着厚厚的病历,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着来自全国最顶尖专家的看诊。

医师报讯 9月1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门诊大厅,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健康心脏为心护航”的巨幅立牌上。320余名患者与市民攥着厚厚的病历,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着来自全国最顶尖专家的看诊。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上海同济大学东方医院何奔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杨毅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广林袁祖贻教授……

李大爷望着专家名录上一串专家名字红了眼眶:“没想到在咱家门口,能见到全国最顶尖的心脏专家。”当天,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届心血管年会暨2025长安国际心血管病学大会大型义诊活动在此举行,这座丝路起点的健康新地标里,西安市民收获了专属的“心守护”。

三场特殊问诊:穿越山海的医患深情

“这下心里总算踏实了。”

76岁的郑先生是位退休铁路工人,有多年吸烟史。今年夏天,他因突发胸痛就医,检查发现心脏最重要的血管——左前降支已存在80%-90%的严重狭窄,血脂指标也显著异常。

面对如此高风险的情况,韩雅玲院士在全面评估后,为他制定了两大核心策略:一是建议通过微创手术解决血管堵塞问题;二是启动“强化降脂”等综合治疗方案,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院士还特别叮嘱:“戒烟和规律监测血压血脂,与手术同样重要。”

科学的治疗方案给了家人莫大的信心。郑先生的老伴欣慰地说:“以前总怕他一个人时出意外,视线不敢离开半步。现在有了院士的明确方案,终于敢让他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了。”

韩雅玲院士(右一)正在为患者看诊

42岁的小周刚从西咸新区的建筑工地赶来,衬衫上还沾着水泥印。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常熬夜赶工,最近总觉得胸闷却舍不得请假。袁祖贻教授为他做完心电图,神色凝重却语气温和:“你这是早期心梗信号,40岁正是心血管防线的关键期,再熬就危险了。以后胸痛别扛着,陆港院区有胸痛中心绿色通道,20分钟就能完成急救检查。”

小周不仅做了免费的血糖、血压、心电图检测,更得到了个性化诊疗方案;专家们不仅解答用药疑问,还教大家如何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守护心脏。义诊现场设有急救宣教-心肺复苏现场示教及实用的急救技能,小周非常认直地跟着医护学习。经过这次义诊活动,小周对健康有了最新的认识,他感慨道:“以前觉得看病是麻烦事,现在才知道,对家人最大的负责就是照顾好自己。今天回去后就好好跟工友们说道说道学到的急诊和保健知识。”

袁祖贻教授正在为患者看诊

广场舞队的健康队长诞生了

63岁的李阿姨带着广场舞队的三位老姐妹组团问诊,她三年前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总担心运动不当出问题。何奔教授看着她的复查报告笑着说:“您恢复得很好,完全能跳广场舞,但要记住‘三步口诀’:热身够5分钟,心率不超100,感觉气短立刻停。”

义诊间隙,李阿姨跟着护士学会了心肺复苏术,当场在模拟人身上练了三遍。“以后我们队活动前,先由我做健康宣讲,再教大家急救技能!”她举着刚领到的《心血管保健手册》,笑得格外灿烂。

何奔教授正在为患者看诊

院士的“心路”:把诊室搬向百姓身边

“这些年我走过全国28个省份的偏远地区,最懂老百姓看病的难。”韩雅玲院士在义诊间隙接受采访时,胸前的听诊器还带着余温。作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领军者,她深知,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尚不均衡,许多基层群众难以获得最前沿的诊疗。因此,她始终将“下沉优质资源”视为己任。她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同心·共铸中国心”等大型公益医疗活动中,深入西藏、青海、甘肃等边疆和高原地区。

她不仅看诊,更注重“传帮带”,每到一处,都会组织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甚至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进行复杂介入手术,将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毫无保留地留在当地。她说:“作为一名军医,为人民服务是天职;作为一位医生,让每个病人都能得到好的治疗是梦想。”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公益模式,真正为基层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此次义诊启动仪式上,院士的话语掷地有声:“陕西是丝路起点,这里的心血管防治网络,要成为全国的样板。”这种心系民生的担当,正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使命所在。

丝路新地标:家门口的“国家医学中心”

“以前看全国专家要飞北京上海,现在出小区坐三站地铁就到了。”市民的感慨道出了陆港院区的特殊意义。作为交大一附院国家医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地,这里配备了世界先进的影像设备,地下直通地铁3号线,楼顶的停机坪能实现“空中急救”。冯广林副书记在致辞中描绘了未来图景:“这里不仅是诊疗中心,更要成为辐射一带一路的健康驿站。”

义诊临近结束时,韩雅玲院士特意走到急救宣教区,看着市民们围着模拟人练习心肺复苏。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孩子问:“院士,小孩也会得心脏病吗?”她立刻蹲下身,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儿童先心病预防知识。夕阳西下,门诊大厅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标语:“每颗心脏都值得被温柔守护”,这或许正是这场义诊最动人的注脚。

“学术的高度,终究要落地为民生的温度。”在丝路起点的这片热土上,一场关于“心健康”的守护行动,才刚刚拉开序幕。

排版:张晶

编辑:黄晶

审核:许奉彦

2025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来源:医师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