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少城小学教师获得中小学劳动课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6:09 1

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五育并举”的关键环节。成都市少城小学始终以《劳动课程标准》为指引,立足校情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依托毗邻宽窄巷子的资源优势,打造“服务性劳动”特色课程体系。近日,在“青羊区第三届中小学劳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五育并举”的关键环节。成都市少城小学始终以《劳动课程标准》为指引,立足校情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依托毗邻宽窄巷子的资源优势,打造“服务性劳动”特色课程体系。近日,在“青羊区第三届中小学劳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该校劳动教育团队的实践成果与教师专业能力双双凸显,展现出学校在课程创新与育人实践中的扎实探索。

在本次大赛中,该校教师罗欣怡代表学校劳动教育团队参赛,紧密围绕“志愿我先行,少年有担当”服务性劳动项目展开教学设计,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宽窄巷子的真实社会场景。赛课内容以“服务性劳动”为核心,构建“目标设定→需求调研→技能学习→服务实施→成果反思→优化提升”的课程闭环,融入“劳动即责任”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担当”。凭借扎实的课程设计、创新的教学实践与团队的通力协作,她在本次大赛中斩获多项荣誉:青羊区第三届教师劳动技能大赛“小学组综合一等奖”;青羊区第三届教师劳动技能大赛“劳动课例特等奖”(课例《志愿我先行 少年有担当——少城“志愿红”护航宽窄巷服务性劳动总结优化》);青羊区第三届教师劳动技能大赛“协同育人策略特等奖”(策略《以志愿之名 共育少年担当——基于服务性劳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策略》);青羊区第三届教师劳动技能大赛“典型问题解决二等奖”。

“这些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罗欣怡老师个人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创新、教师团队协作成效的认可,彰显了学校在‘五育并举’落实过程中的扎实成果。”少城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在课堂设计中,罗老师的团队充分联动家校社资源:邀请有非遗讲解经验的家长参与技能培训,联合宽窄巷管委会设立志愿岗亭与非遗展示点位,联动慈善机构规范义卖流程。通过“游客需求调查”“精灵有声讲解”“文明宽窄服务”“快闪非遗传播”“义卖募捐帮扶”五个分队的模块化实践,让学生在调研、讲解、环保、文化传播与爱心奉献中,既掌握劳动技能,又树立社会责任感。这种“真实场景+协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不仅获得评委高度认可,更成为该校劳动教育课程创新的生动样本。

一直以来,少城小学立足“团队协作、互助成长”教师培养机制,以“善教乐成,达己立人”为教师文化核心,针对劳动教育这类实践性强的课程,组建由骨干教师、学科顾问、家校社代表组成的专项教研组:课前共同梳理宽窄巷子文化资源、分析五年级学生劳动能力基础;课中分工观察课堂效果,实时优化教学细节;课后汇总反思,将赛课经验转化为全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化方案。此外,该校还通过“工具、课堂、课程、评价”四轮驱动的教师培训体系,为劳动教育团队提供资源支持。不仅组织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专题学习,还搭建“校际交流+社区实践”平台,让教师走进宽窄巷子管委会、慈善机构学习对接经验,确保课程设计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贴近社会实际。这种“个人成长+团队共进”的培养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赛课不是终点,而是劳动教育常态化推进的起点。据悉,少城小学已将赛课中的“服务性劳动”模式转化为常规课程:每周组织“星光志愿服务队”走进宽窄巷子开展常态化服务;每月开展“家校社劳动共育日”,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服务日志”;每学期根据社区需求更新志愿项目清单。

“从赛课舞台到真实社会场景,学校的劳动教育始终以‘育人为本’,让学生在服务中体验责任、在协作中收获成长。”少城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家庭项目作业+社区志愿清单+学校课程评价”的三位一体机制,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培养更多兼具劳动技能与社会担当的“少城元气少年”。(图/文 成都市少城小学)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