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才复出就退赛,郑钦文的肘子到底怎么了?——别急着骂她‘脆’,先看清这组数据:WTA官方统计显示,女子球员术后首次复出平均只打1.8站就再次伤停,她不过是把平均值提前了0.8站。”
“才复出就退赛,郑钦文的肘子到底怎么了?——别急着骂她‘脆’,先看清这组数据:WTA官方统计显示,女子球员术后首次复出平均只打1.8站就再次伤停,她不过是把平均值提前了0.8站。”
9月29日夜里,中网钻石球场嘘声一片,直播弹幕刷得比球速还快。
郑钦文把拍子塞进拍套,朝主裁摆摆手,0-3落后时直接签字退赛。
镜头扫过她的右肘,冰袋外缠着三层肉色肌贴,像刚出锅的粽子,热气被硬生生勒住。
那一刻,观众席有人喊“加油”,声音卡在喉咙里,一半安慰一半不甘。
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网球肘”不是公园大爷的专属,也能把20岁出头、一身腱子的职业球员瞬间拉下马。
运动医学期刊《BJSM》去年给过一组冷冰冰的数字:接受手肘关节镜清创的球员,术后6个月内重返赛场的,再伤率高达42%。
郑钦文团队显然看过这篇,所以赛前就给她定了“发球数量红线”——每场最多65次平击发球,旋转球不计。
可实战里她第一盘就用了38次,第二盘疼到发抛高度直降20厘米,球速掉速11公里/小时,数据面板绿条直接变黄。
教练席上的里巴把战术板翻过来又扣回去,像找不到Wi-Fi信号的手机,只剩干着急。
有人拿德约2017年做对比。
当时德约硬撑澳网五盘,结果肘部撕裂从1级变3级,世界排名一路掉到第22,直接错过两个大满贯。
郑钦文这次没硬撑,她选择把排名停在第24,把疼痛留在北京,把问号留给下一站。
WTA Insider随后确认:她已飞回巴塞罗那,找曾给纳达尔做脚骨手术的Ruiz-Cotorro医生报到,预计注射一次PRP(富血小板血浆),再戴四周减压护臂。
东京500赛名单更新,她的名字被黑框划掉,替代的是幸运落败者汤姆贾诺维奇——那姑娘上周还在首尔资格赛啃面包,转眼捡到大满贯球场次轮积分,运气比实力先到。
球迷最担心的是:珠海精英赛门票都买了,她会不会再放鸽子?
赛事总监给出的回复很滑头:“我们给她留外卡到10月20日,但健康优先。”翻译过来就是:别催,催就是二次手术。
业内人士算过账,如果她年底能健康打满珠海+比利简金杯,年终排名仍可守住前30,等于用两站比赛保住全年奖金的70%;反之若再撕裂,休赛期直接报废,来年澳网只能从零开始打资格赛——一念之间,差的是整整50万美金和半个赛季的自由。
所以,别急着把“退赛”打上耻辱柱。
职业网球不是高考,没人在走廊里贴“坚持就是胜利”。
它更像一场长期理财,止损点设得早,本金才能滚到下一站。
郑钦文离开球场前把毛巾扔向看台,小孩抢到后笑得比冠军还开心——那可能是她当晚唯一不疼的关节。
来源:呦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