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岁娃给偶像捡球,王楚钦一个摸头杀冲上热搜,可真正戳中家长群的,是王皓偷偷把儿子塞进赛场的这一招——原来追星还能这么用。”
“7岁娃给偶像捡球,王楚钦一个摸头杀冲上热搜,可真正戳中家长群的,是王皓偷偷把儿子塞进赛场的这一招——原来追星还能这么用。”
球童名单公布那天,没人留意到第18号签上写着“王海嘉(小名海螺)”。
直到直播镜头扫到小孩弯腰捡球,球衣后背用记号笔歪歪扭扭写着“大头是我哥”,弹幕才炸锅:这不是王皓家的老二吗?
王皓没走官方通道。
他先问赛事志愿者缺不缺人,再把孩子塞进下午班,连老婆闫博雅都是赛前一小时收到“儿子上岗”照片。
家长群里有人截图:原来奥运冠军也怕走关系太明显,干脆让孩子从“临时工”干起。
小海螺第一次进场,球滚到脚边不敢动。
王楚钦回头冲他勾手,那一下像喊“喂,自家人”。
小孩抱起球一路小跑,回来时被摸头,耳朵红到脖子根。
网友剪出0.5秒动图,播放量半夜破两千万,配文只有四个字:血脉压制。
赛后通道更热闹。
王楚钦从志愿者保温箱里掏出一块没拆封的提拉米苏,蛋糕是主办方给运动员的夜宵,他顺手塞给小孩:“今天工资,不谢。”
小海螺抱着蛋糕找爸爸,王皓正在跟记者唠嗑,回头一句:“哟,下班就领福利,比你爹退役金来得快。”
周围记者笑成一片,第二天这段对话被剪进官方花絮,标题叫“国乒团宠现场发糖”。
有家长私信闫博雅:这样追星会不会耽误学习?
她甩出一张作息表:早上文化课,下午体能,晚上写完作业才能练球,球童值班只排在周末。
“先让他把偶像当同事,再决定要不要当同行。”
一句话把家长群怼安静,转头就被教育博主做成截图:顶级资源也不逃过普娃流程。
热搜挂了一晚,中国乒协官号顺势发招募:下一站球星挑战赛继续招球童,条件只有两条——8岁以上,能连续弯腰30次不喊累。
报名通道开放5分钟,系统挤爆。
评论区最高赞:以前送孩子去补课,现在改送去“弯腰”,反正都是卷,不如选个有蛋糕的赛道。
王楚钦第二天男单四强赛,镜头再给小孩,他已经会提前预判球路,把板子抱在怀里像抱宝贝。
解说笑:“这捡球姿势,比正手攻球还标准。”
家长群再次更新金句:偶像最好的周边,是让他给你打工。
故事到这儿还没完。
闫博雅后来发视频,小海螺把蛋糕盒剪成奖牌形状,用马克笔写上“WTT北京2024”,挂在自己卧室门口。
配文:“第一块‘金牌’,靠跑腿换来。”
底下一排家长打卡:原来追星终点是让孩子把偶像活成自己的日常,而不是把偶像供在神龛。
所以,别再问“孩子沉迷球星怎么办”。
王皓给出答案:把赛场当兴趣班,把偶像当临时教练,把蛋糕当工资条。
追星追到最后,拼的是家长能不能把“喜欢”翻译成“参与”。
毕竟,先弯腰才能抬头,先捡球才能发球——这道理,奥运冠军懂,7岁娃也懂了。
来源:上步揽雀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