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80%参与者投赞成,特朗普:失去理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5:37 1

摘要:如果说20世纪的政治是通过政党、媒体和公共舆论三角互动完成的,那么马斯克正在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权力回路:意见领袖直接通过平台抵达选民,绕过传统中介。

6月份,马斯克的提问在互联网上引发震荡。

"现在是不是该建立一个真正代表中间80%群体的新政党了?"

竟然超过500万人参与了这场民意测试,80%的参与者投下了赞成票。

一个月后因"大而美法案"的通过而愤怒的马斯克正式宣布:他要成立一个新的美国政党。

结果过了一个月,这位世界首富再也没有公开提及这个计划。

对于马斯克的提议,特朗普却表示并不感兴趣,认为马斯克“失去了理智”。

如果说20世纪的政治是通过政党、媒体和公共舆论三角互动完成的,那么马斯克正在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权力回路:意见领袖直接通过平台抵达选民,绕过传统中介。

自2022年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并更名为X以来,马斯克的粉丝数量翻了一番多。

美联社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前十大账号中没有任何一个能像他这样实现持续、逐月的增长。研究人员指出平台算法在某些时候被调整,系统性地放大了马斯克的声音。

而这不仅仅是商业操作,更是一种政治基础设施的重构。

马斯克承诺将X打造为"言论自由的避风港",但现实却是这个平台已经成为他个人的"数字扩音器"。

他频繁转发右翼内容,与欧洲极右翼政治人物互动,甚至涉及到了资金支持!这些举动在欧洲引发了对外来干预的担忧,讽刺的是,威胁竟来自传统盟友美国。

传统政治家需要通过竞选筹款、媒体采访、辩论和政策白皮书来争取选民。

马斯克不需要,他拥有平台,掌控算法,坐拥数亿用户的注意力经济。

马斯克的政治话语体系不同于任何传统政党。

他不谈税收改革或医保计划,而是描绘火星殖民、脑机接口和通用人工智能。他控制的不只是X这一传播平台,还包括生成AI话语的工具、Neuralink、Starlink以及Tesla和SpaceX。

这是一种"技术先知"式的政治角色。在这套叙事中,复杂的社会冲突被简化为工程难题,政策主张被未来蓝图替代,民主协商被技术必然性遮蔽。

对于在后工业时代感到迷茫的年轻人、理性主义者和自由主义企业家而言,马斯克提供了传统政党无法给予的兴奋感、规模感与目标感。

他将电动车研发包装为"市场创新优于政府管制",将太空探索绑定"让美国再度伟大"的情绪,将AI发展塑造为"防止政府垄断"的自由之战。

这种"科技自由主义"叙事精准击中了特定群体的深层焦虑,让他们相信:我们不需要更好的政策,我们需要"把出路造出来"。

但是从网络民调到真正的政治力量,中间横亘着巨大的鸿沟。

美国的两党制早已构筑成一座难以撼动的坚固堡垒。无论是决定总统归属的选举人团制度,各州纷繁复杂的选民资格审查规则,还是以 “赢者通吃” 为核心的多数制选区划分。

这些制度设计层层叠加,如同无形的屏障,精准遏制了第三股政治势力的崛起空间,让两党垄断的格局长期稳固。

在历史的长河中,并非没有挑战者试图打破这一垄断,从独立候选人到新兴小党,无数次尝试最终都未能突破现有政治框架,大多只扮演了短暂的 “搅局者” 角色,既无法撼动两党根基,也未能真正成为改变权力结构的力量。

而更核心的矛盾,在于科技乐观主义的叙事与选民的现实关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认知落差。

对普通选民而言他们更迫切关注的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如何缩小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让医疗保障更可及、让教育机会更公平。

这些关乎切身利益的诉求,远比 “火星殖民”“脑机接口” 这类遥远的科技构想更具吸引力。

若政治叙事过度渲染未来科技,反而容易被选民视为 “脱离现实”,难以引发情感共鸣与支持。

而马斯克的领导风格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核心逻辑是快速决策与颠覆性创新,追求打破常规、高效推进目标。

但民主政治的运行逻辑恰恰与之相悖,它依赖的是制度化的规则体系来保障稳定,需要权力制衡机制来规避风险,更强调通过多方协商、妥协达成共识。

这种对 “程序” 与 “平衡” 的重视,与马斯克个人化的领导模式形成了鲜明反差。

如果新党完全围绕马斯克个人构建,一旦他失去兴趣或转向其他项目,整个组织可能迅速瓦解。

当一个人同时掌控着信息传播平台、人工智能工具、全球卫星网络和太空运输能力时,他已经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竞选"。他拥有的是更根本的东西,那就是定义未来的权力。

从特斯拉到SpaceX,从推特到政府效率部,马斯克的每一次跨界都在挑战既有边界。

这一次,他挑战的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架构。这是美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在技术重塑一切的时代,民主本身也需要迭代升级。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