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合 三服务 三赋能”:科普之光点亮成都工贸职院高质量发展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5:31 1

摘要:近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智慧交通青少年科技体验科普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凭借“三融合、三服务、三赋能”的创新模式,在科普教育领域初显成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成都市科技局批准的科普基地,该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智慧交通前沿技术与时代工匠精

近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智慧交通青少年科技体验科普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凭借“三融合、三服务、三赋能”的创新模式,在科普教育领域初显成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成都市科技局批准的科普基地,该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智慧交通前沿技术与时代工匠精神为主题,积极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资源整合:三融合构建科普新生态

为充分利用资源,打造“手脑并用”的科普课堂,学校将基地选址于轨道交通学院综合实训中心。这里不仅是学校工匠文化博览园中的“轨道探秘”场馆,更为科普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背景下,基地实现了科技普及与党建工作、实习实训、文化传承三方面的深度融合。

在党建工作融合层面,实训中心微党校工作站成为重要载体。党员教师主动承担科普课程研发与教学任务,将党建元素巧妙融入科普内容。同时,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和创新理念,拉近科技与大众的距离,有效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实习实训融合方面,实训中心先进的轨道交通实训设备和真实工作场景发挥了关键作用。基地将科普课堂与实习实训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科技知识,真正实现了“手脑并用”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文化传承融合上,基地不断弘扬“轨道探秘”场馆所蕴含的轨道交通文化和工匠精神。通过将科技普及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技知识、投身行业发展的热情。

服务拓展:三服务覆盖多元科普群体

基地立足提升地方经济,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拓宽工作路径、拓展服务群体,针对学校学生、企业员工、社区群众三种群体开展精准科普服务。

针对学校学生,基地积极与电子科大附小、棕北中学等成都市中小学开展合作,打造“沉浸式”科普教育环境。通过开发系列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科普课程,运用生动的模拟演示、精彩的科普视频和互动性强的手工制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育科学种子。

服务企业员工时,基地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为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员工开展精准化的科普培训服务。同时,联合企业组织开展专利申请、科技项目申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创新资源和智力支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贴近社区群众方面,基地积极开展面向西园街道尚雅社区、红光街道思源社区等社区群众的普惠性科普活动。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热点,举办应急救护、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科普讲座和咨询活动,邀请四川省红十字会救护师资等专业人员为社区群众讲解相关知识和技能。此外,还组织科普志愿者深入社区,通过发放科普资料、开展科普游戏等形式,让科普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效能提升:三赋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基地的建设不仅实现了传播科技知识、推动科技普及的目标,更从赋能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提升、赋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赋能学校综合竞争力提升三方面,加快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在赋能教师队伍方面,科普工作的推广为教师提供了锻炼平台。教师在科普讲解、科技推广等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专业能力得到显著强化。例如,轨道交通学院况瑢老师通过深入剖析高速磁悬浮技术,在市级科普讲解大赛成人组中荣获一等奖,充分展现了科普工作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赋能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协助科普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锻炼了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组织协调等能力,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赋能学校综合竞争力方面,基地通过加入成都郫都区“科普班车”等方式,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更多的科普爱好者通过这一平台认识基地、认识学校,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综合竞争力也随之增强。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智慧交通青少年科技体验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三融合、三服务、三赋能”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科普之路。未来,基地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其他科普基地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来源:成都职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