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怎么做?一份实例教会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5:24 1

摘要:在我做财务这些年,遇到不少医药零售企业的高管来咨询:销量上不去,利润也不高,但问题是商品价格不合理?还是门店效率低?这些问题他们往往只能凭感觉和经验猜。

在我做财务这些年,遇到不少医药零售企业的高管来咨询:销量上不去,利润也不高,但问题是商品价格不合理?还是门店效率低?这些问题他们往往只能凭感觉和经验猜。

其实说白了,经营分析可不是看表面数字这么简单。想要做好经营分析,就要把这些数据用好用对了,否则是很难指导业务决策的。

下面我就以医药行业为例,来给大家说说怎么靠数据做好经营分析。其它行业也可以用做参考,思路是相通的。

对于政策监管严、顾客需求特殊、商品品类多的医药行业来说,经营分析具体重要在哪里?

1、它是合规经营的预警系统

药品效期、存储条件、特殊药品管理,任何疏漏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合规风险。而经营分析能实时监控近效期库存,自动预警异常情况,将风险从“事后补救”变为“事前预防”。

2、它是优化库存的参考依据

药品资金占用大,库存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现金流健康。我们通过分析商品的动销率和库存周转天数,可以精准识别哪些是贡献现金流的现金牛,哪些是拖后腿的产品,从而优化采购和库存策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既然经营分析这么重要,那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根据我多年经验总结,企业经营分析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模块,我整合了一张图表,大家可以结合来看。

经营业绩总览:展示企业整体运营状况的核心监控界面。作用为决策者提供全局视角,这样能够快速掌握企业经营的健康状况与发展趋势,及时识别表现突出或需重点关注的业务领域。经营预算达成分析:这部分的核心任务是追踪实际业绩与预算目标的差异。比如,销售没有达标,这时候要进一步分析是销量问题还是价格影响?是普遍现象还是特定业务单元或商品品类?通过将总体偏差逐层分解,它能精准定位执行环节的问题,为运营调整和责任考核提供明确依据。核心指标PK对标分析:这部分是引入外部视角以评估竞争力。它有两个维度的对比:一是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间的横向比较,目的是为了促进内部提升;二是与行业竞争对手或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标,客观判断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分析有助于企业识别相对优势与短板,确保战略制定不脱离市场实际。

除此之外,还有整体目标分析、风险与合规监控等模块。如果再细分,还可以从“人、货、场”和电商管理等维度切入,进一步细化到会员管理、采购管理、仓库管理等具体环节。

前面我们讲了理论框架,接下来我们结合几张真实的经营分析图表,来看看具体如何落地。

那么要怎么制作方便简单的可视化经营分析图表呢?

比如我用的数据分析工具FineBI,一键拖拽就能生成复杂多样的图表,为了方便大家直接操作,我在这里把这份看板图模板整理好了放在这里,大家可以改个参数直接套用:(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1、商品总览分析

首先来看“商品总览分析”图,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几个关键问题:

品类结构失衡。销售额高度依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者占总销售额近80%。但高毛利的保健品和医疗器械销售额占比相对较低,说明高利润品类贡献不足。

库存效率承压。整体库存周转天数偏高,说明资金占用严重。尤其是中纯饮料库存达93天,存在明显滞销风险。

SKU管理粗放。SKU总数近千,但“其他”品类SKU占比高达20%,说明可能存在大量长尾低效商品,而拉低了整体运营效率。

那么该怎么调整?

优化品类策略,提升盈利水平:

重点发展高毛利品类:对保健品、医疗器械制定专项促销计划,通过关联陈列,比如处方药+保健品和会员精准推送,提升其销售占比。制定SKU策略:对“其他”类别及中纯饮料等动销慢的品类进行SKU清理,建立定期评估与淘汰机制,集中资源来支持核心商品。

强化库存管控,加速资金周转:

推行品类差异化库存策略:对处方药等畅销品设置安全库存,确保供应;对中纯饮料等滞销品立即启动清库存行动,比如打折促销、组合销售,目标是将整体周转天数降至60天以下。2、商品毛利带分析

接着我们再看“商品毛利带分析”,从中可以看出:

盈利结构失衡。低价带商品销售额最高,但毛利率环比下滑幅度最大,说明当前销售增长可能过于依赖降价促销,结果侵蚀了整体利润;而高毛利商品尽管利润贡献突出,但销售额占比有限,说明结构有待优化。

门店表现差异大。不同门店在毛利带表现上分化明显,说明门店定位与资源投放可能没有跟当地消费能力实现有效匹配,从而影响了整体盈利效率。

SKU效率有待提升。高、中价带SKU数量环比减少超10%,说明企业可能在清理库存,但还需要警惕有没有把潜力商品给清理掉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行动:

优化商品策略,推动利润升级:

对低价带商品进行效益评估,逐步减少无效促销,避免“量增利减”。重点提升高毛利品类,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关联推荐、会员专享等方式引导消费升级,将客流向高利润区引导。

精准配置门店资源:

对高毛利带表现突出门店,可以增加高利润品类库存和陈列资源,打造为利润增长标杆。对低毛利带为主门店,就要分析本地客群需求,调整商品结构,引入适销对路的中高价产品,进一步改善盈利水平。

建立SKU动态评估机制:

建立以“销售额+毛利率”为核心的SKU动态评估机制,定期淘汰低效商品,这样就能确保资源集中在核心盈利商品上。3、商品关联分析

最后我们来看“商品关联分析”:

关联销售贡献高。关联销售贡献率达48.17%,说明近半数订单含组合购买,“黄金组合”销售表现突出,也就是说交叉销售潜力是非常大的。

疾病导向明确。以糖尿病等慢病为例,关联商品转化率极高,如胰岛素+二甲双胍达82.61%,说明顾客购物具有明确的疾病管理需求。

品类角色清晰。我们通过分析可识别出引流商品和形象商品,但还需要加强其连带销售能力。

知道了商品关联的销售量,那么我们怎么针对这些数据来行动呢?

优化陈列与促销:将高频关联商品就近陈列,并设计组合促销包,提升客单价。制定疾病解决方案:针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核心病种,打包相关药品、器械和保健品,形成“健康方案”主动推荐给目标会员。培训店员推荐话术:基于关联规则数据,培训店员主动推荐关联商品,比如顾客购买维生素B1时,提示可搭配谷维素,将数据洞察转化为销售行为。

不管是哪个行业,只要是涉及经营分析,都离不开主要的分析思路,这里我送给大家一份业内人手必备的《集团经营分析解决方案》,里面包含目标制定、任务执行、过程监控、结果复盘及策略改进等关键经营环节。链接地址:(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所以说,经营分析绝不是列个图表,整理数据的事,它是实现精细化运营的实战工具:把将分散的销售、库存、毛利等数据串联成完整的决策链条,让管理者能精准回答问题出在哪以及具体怎么改。

靠这些数据驱动,就能精准提升高毛利品类销售、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最终实现利润增长。

这套系统化方法,是企业从粗放经营转向精益管理的必然选择。

来源: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