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央视《寻找失传的手艺》,镜头里老师傅把榫卯敲得咔哒一声,弹幕齐刷刷飘过:这才是家具。
一块好木头,到底能不能撑起一个家?
昨晚刷到央视《寻找失传的手艺》,镜头里老师傅把榫卯敲得咔哒一声,弹幕齐刷刷飘过:这才是家具。
我脑子里却蹦出赵辉——那个把杉木偷偷换成密度板、最后差点连老婆都弄丢的小老板。
时间拉回2023年春天,苏州蠡口家具城,他的12平米门店门口贴着“实木清仓”,里面堆的却是贴皮冒牌货。
导火索很普通:幼儿园一批课桌椅甲醛超标,孩子集体咳嗽,家长把桌子劈开,里层全是碎木渣。
那天他老婆站在门口,把离婚协议压在刨花板上,说给你三年,做不出真东西就散伙。
我当时在现场,空气里呛鼻的胶水味比眼泪更快落下。
赵辉最初不是坏人。2016年,他跟着陈伯学榫卯,老师傅一句话像钉子:木头有年轮,人得有良心。
可订单一来,机器一开,账面上的窟窿像锯末飞得到处都是。62%的同行都在换便宜料,他也把杉木背板换成E0级密度板,再贴一层“北美黑胡桃”木皮,成本砍一半,钱确实进来了。
第一次掉包他整晚没睡,第二天老婆把饭端到车间,他端着碗手抖,米粒撒进电机,机器卡壳,像给他敲警钟。
可客户看不出,商场抽成、房租、孩子奶粉,层层加码,第二次换料就顺手多了。
道德妥协螺旋就这样一圈圈把人往下带,直到幼儿园那声咳嗽把他踹到谷底。
老婆走后,他没马上追,把店门关了,带着剩下来的真杉木,租了个农村老仓库,直播做桌子。
镜头怼着榫卯,弹幕问值不值,他闷头敲,说值不值看十年。
杭州有人学他,透明工场直播,订单排到三个月后;工信部给无息贷款,最高五十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出的“匠心认证”,贴在产品上像给木头盖了个戳。
他一样都没申请,只把做好的第一把椅子寄到前妻单位,附了张纸条:三年到了,我没发财,但也没再骗人。
那天是2024年1月15日,新国标刚生效,儿童家具必须E0级,还要十年质保。
他刚好达标,却像跑完一场没人记时的马拉松。
昨晚节目结束,我搜他微信,头像还是那块杉木剖面,年轮清晰。
我问他生意怎样,他说单子不多,够付房租和抚养费,多了不要。
我问陈伯呢,他说老师傅去年走了,临终把工具箱留给他,里面一把卷尺刻着字:木头不会说谎。
说完他发来个视频,车间里新做的书桌正打包,纸箱上亲手写的提示:拆开若闻到木头味,别慌,那是树在呼吸。
好木头能不能撑起一个家?
赵辉用三年证明,撑不起豪宅,但撑得住两个人不分开。
来源:顶风喝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