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老槐树下的证言:八十载回响里的和平密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5:13 1

摘要:在山东惠民县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一棵沧桑的老树依然挺立。树干上深嵌的弹痕虽经岁月磨洗,仍依稀可辨——这是80年前那段烽火岁月的无声证言。每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日子,总会有青少年在此驻足,听老一辈讲述他们如何见证了渤海区军民同日寇进行

在山东惠民县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一棵沧桑的老树依然挺立。树干上深嵌的弹痕虽经岁月磨洗,仍依稀可辨——这是80年前那段烽火岁月的无声证言。每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日子,总会有青少年在此驻足,听老一辈讲述他们如何见证了渤海区军民同日寇进行的殊死斗争。

历史不只是教科书上的文字,更是镌刻在大地上的记忆。在惠民,像这样的抗战遗迹有十余处:八路军兵工厂旧址、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遗址、“抗日沟”村落防御工事...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历史碎片,共同拼凑出一幅全民抗战的生动图景。它们或许不如大型纪念馆那般恢宏,却以其贴近性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纪念胜利的最好方式,是让历史照进现实。惠民县清明前夕开展的“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暨“传承红色基因 讲述英烈事迹”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全县三百多名师生走进烈士陵园,用耳朵倾听真实的抗战故事,用作文记录自己的感悟。这种代际传递,让抗战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具体可感的价值观传承。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我要像抗战英雄那样勇敢面对困难。”

在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回望80年前的那场人类浩劫,更具现实意义。法西斯主义并非一夜之间形成,它萌芽于偏见、偏激与极端民族主义的土壤。抗战胜利纪念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和平需要守护,文明需要包容,人类命运休戚与共。

在惠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抗战遗址的保护和抗战故事的收集整理。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抗战历史“活”起来。这种参与式纪念,让年轻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在创造性转化中深化了对历史的理解。

80年光阴流转,亲历者逐渐老去,但记忆不应褪色。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抗战故事——曾祖辈参与支前工作,祖辈在战时出生...这些家族记忆汇成国家的集体记忆,构筑起民族的精神谱系。在纪念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重温这些故事,我们更能体会和平的珍贵与发展的重要。

老树年年萌发新枝,如同记忆需要代代传承。抗战胜利80周年不仅是回顾历史的节点,更是思考未来的契机: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如何在和平年代发扬抗战精神,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当每个普通人都能从历史中获得启迪,和平的种子就会在心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遮风避雨的参天大树。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