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女孩的红烧肉”店名引争议,店铺玩梗也该有边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4:38 2

摘要:最近,沈阳一家名叫“卖女孩的红烧肉”的餐馆因店名引发热议。网友锐评“这种低俗的店名,也不会有高质量的食物”“这样的名字有违公序良俗了”“没必要再这种上面抖机灵”“不喜欢卖女孩这三个字,看着觉着揪心”……

最近,沈阳一家名叫“卖女孩的红烧肉”的餐馆因店名引发热议。网友锐评“这种低俗的店名,也不会有高质量的食物”“这样的名字有违公序良俗了”“没必要再这种上面抖机灵”“不喜欢卖女孩这三个字,看着觉着揪心”……

尽管店主解释自己姓麦,店名是谐音,但这看似是谐音梗的小聪明,将“卖女孩”与“红烧肉”诡异嫁接,并未得到大众认可,因为这个名字并不幽默,而是让人感觉到对儿童、女性群体的轻佻冒犯。

商家或许会委屈:不过是玩梗吸引眼球,何必上纲上线?可商业创意从来有边界。从“叫了个鸡”的擦边球到“无饿不坐”的抖机灵,多少商家把低俗当个性,把冒犯当创意?他们忘了,街道不是法外之地,店铺招牌更不是私人日记——它是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承载着无形的社会责任。

东北人骨子里的幽默感带着大碴子味的亲切,但真正的幽默从不是踩着他人的痛处跳舞。与其在店名上搞小聪明,不如在菜品和服务上踏实耕耘,尤其是做餐饮,本质还是要做好味道且保证食物干净卫生。

近期火爆全网的鸡排哥,摊车上挂的招牌名也是最朴实的“回头客鸡柳鸡排”“景德镇鸡排哥”,也侧面说明了真诚的烟火气才是餐饮业最硬的招牌。

街头巷尾的招牌,映照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脸面。对他者的尊重,永远高于营销的狂欢。店招可以是颇具创意且独特的名字,但应该有边界,你以为的搞笑,可能是别人的噩梦,不能为了博眼球,在伦理底线上蹦迪。

每位商家在给店铺取名时,不妨想想——你想让这座城市,因你的招牌微笑,还是皱眉?倘若当初这家红烧肉店的老板肯多花点时间想想隔壁大婶的感受、过路孩子的目光,也不会有现在的质疑和争议。

来源:冬冬美食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