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谁能想到啊!国内知名的医药外包企业里,居然出了这么大的安全事故!两名正值壮年的员工,一个 37 岁、一个 38 岁,在实验室里工作时突然没了呼吸,最后被认定是缺氧窒息死亡!这事儿光是听着就让人心里揪得慌,好好的人怎么会在实验室里窒息呢?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
家人们谁能想到啊!国内知名的医药外包企业里,居然出了这么大的安全事故!两名正值壮年的员工,一个 37 岁、一个 38 岁,在实验室里工作时突然没了呼吸,最后被认定是缺氧窒息死亡!这事儿光是听着就让人心里揪得慌,好好的人怎么会在实验室里窒息呢?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安全漏洞?官方的调查报告又披露了哪些让人震惊的细节呢?
这起悲剧发生在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可不一般,它是国内知名的 CRO(合同研究组织)企业,还在 A 股和港股都上市了,2025 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 64.41 亿元,在 A 股医药外包板块里,收入仅次于药明康德,排第二的位置,实力那是公认的强。可谁能料到,就是这样一家大公司,居然会发生让人痛心的安全事故。
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官网最近发布的事故调查报告,今年 6 月 3 日,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泰河路 6 号的康龙化成公司里,发生了一起亡人事件,直接导致两名员工死亡。而且这起事件当时已经按照要求上报给了市应急管理部门,现在调查报告一出来,更多细节也被公之于众。
在这起事故中离世的两名员工,都是因为缺氧窒息没的。其中一位 37 岁,已经在康龙化成公司从事实验工作 6 年了,算是公司的老员工,对实验操作流程按理说应该很熟悉;另一位 38 岁,更是在公司干了 8 年,经验比 37 岁的同事还丰富。这么有经验的两位老员工,却偏偏在日常工作中出了意外,实在让人惋惜。而且家属们在了解了死亡原因后,也没有提出异议,这也从侧面说明,两人的死亡确实是事故导致的,没有其他离奇的情况。
可能有人会好奇,他们当时在做什么实验,怎么会缺氧呢?调查报告里说了,这起事故涉及一款一类创新药,主要是用来治疗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目前还处在 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批阶段,还没正式投入市场。这款药有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对氧气特别敏感,所以在进行终产品步骤操作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氧含量,就连用到的溶剂和试剂,都得提前除氧才行。整个项目一共有 22 个步骤,其中最后 5 步反应,需要在康龙化成北京的放大实验室里进行生产,而事故就发生在这个放大实验室里。
事故的具体地点是在公司 12 号楼一层的纯化间 1 内。时间回到今年 6 月 2 日晚上 7 点左右,井某学和郭某这两位员工,按照公司的工作安排,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夜班的实验生产操作工作。谁都没料到,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到了 6 月 3 日早上,放大实验室的白班生产操作员刘某伟,大概 7 点 50 分左右来到 12 号楼 2 层的员工休息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可他等了半天,也没见到前一天值夜班的郭某和井某学,心里顿时觉得不对劲,就赶紧往纯化间 1 跑。一进纯化间 1,刘某伟就看到了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画面 —— 郭某和井某学两人,头部朝南,平躺在柔性隔离器里面,其中井某学躺在靠近反应釜的那一侧,郭某则躺在另一边,两人都一动不动。刘某伟当时吓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赶紧冲过去,分别把两人的头部挪出柔性隔离器,然后跑到走廊里,用走廊的电话大声呼救。很快,二楼的同事们听到呼救声,都急忙赶到现场帮忙施救,同时还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可遗憾的是,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郭某和井某学还是没能醒过来,最终不幸离世。
事故发生后,调查组立刻展开了调查,还依法委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对这起事故进行技术鉴定分析。最后分析得出的结果显示,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柔性隔离器里面通入了氮气,这就导致隔离器内的氧气浓度急剧下降,降到了窒息阈值以下(也就是低于 19.5%),而郭某和井某学在进入隔离器的时候,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最终因为缺氧而窒息死亡。
那柔性隔离器到底是个啥东西呢?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用来隔离外界环境、控制内部气体成分的设备,在对氧气敏感的实验中经常会用到,本来是为了保证实验安全,可没想到这次却成了 “夺命陷阱”。
调查组还依法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勘查,及时提取了相关的证据资料,还对事故相关的人员进行了调查询问,一点点查明了事故的原因,也认定了事故的性质。从直接原因来看,郭某和井某学作为放大实验室的生产操作员,安全意识实在太淡薄了,他们没有按照康龙化成公司制定的《柔性隔离器使用和清洁》中第 5.3 条操作使用要求来做,在进行抽滤前的准备工作时,没有通过柔性隔离器上的手套进行操作,而是直接进入到柔性隔离器内部进行操作,这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当然,除了员工自身的问题,公司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责任。从间接原因来看,康龙化成公司有多处工作落实不到位。比如,对郭某和井某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督促落实到位,等于说这些制度和规程都成了 “纸上谈兵”;还有,公司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也没有落实到位,没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这才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最后,经事故调查组认定,这起事故是一起因为违章作业引发的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在责任认定方面,调查报告也给出了明确的结果:郭某和井某学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不过鉴于这两位责任人已经在事故中死亡,所以不再追究他们的责任;建议对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楼某强,处以其上一年年收入 40% 的罚款;另外,还建议对公司中国区生产副总裁、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裁、放大实验室生产总监等另外 9 名相关人员做出责任认定,并对他们进行罚款;同时,建议对康龙化成公司处以三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事儿传到网上后,网友们都特别痛心,纷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网友说:“太可惜了!37 岁、38 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就这么没了,家里人该多伤心啊!公司也太不负责任了,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这不是拿员工的生命开玩笑吗?” 还有网友说:“医药实验本来就有风险,安全措施必须做到位才行!这么大的公司,居然连基本的安全防护都没做好,罚款是应该的,更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别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了!” 也有网友感慨:“安全无小事啊!不管是员工还是公司,都得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然出了事儿,后悔都来不及!希望其他企业也能从这起事故里吸取教训,好好检查自己的安全隐患。”
其实说到底,这起事故之所以会发生,既有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的原因,更有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力的问题。两条年轻的生命就此逝去,背后是两个破碎的家庭,这样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康龙化成作为一家知名企业,更应该明白,业绩再重要,也比不上员工的生命安全。
希望这起事故能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尤其是那些涉及危险操作的行业,一定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别再让 “安全” 成为一句空话。同时,也希望每一位员工都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毕竟,只有活着,才能拥有一切;只有安全,才能让家庭幸福、企业发展,你们说对吗?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