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下旬,一则校园车祸消息让不少人揪心——华南理工大学校内,两名学生遭遇车祸,最终一人失去生命,一人受伤,而方向盘后坐着的,是一名老师。这个时间点很特殊,事发在9月27日晚上9点多,正是学生们结束自习、结伴返回宿舍的高峰时段,路上来来往往的大多是背着书包、讨论
9月下旬,一则校园车祸消息让不少人揪心——华南理工大学校内,两名学生遭遇车祸,最终一人失去生命,一人受伤,而方向盘后坐着的,是一名老师。这个时间点很特殊,事发在9月27日晚上9点多,正是学生们结束自习、结伴返回宿舍的高峰时段,路上来来往往的大多是背着书包、讨论功课的年轻人,事故就发生在学生宿舍楼和教师公寓楼之间的小路上,那片本是学生日常穿梭的生活区。
咱们先把涉及的人捋清楚。开车的老师姓金,不只是普通教师,还是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同时有党员身份。事故发生后,有信息提到他没喝酒,但现场有个细节很关键——他副驾驶上坐着72岁的母亲,老人在碰撞中骨折,车上的安全气囊都弹了出来,能想象当时撞上去的力道有多大。更让人在意的是,最先打急救电话的不是他,是路过的路人,而且有说法称他在事发后第一时间想离开现场,面对询问只说车子出了故障。
再看两位受害的学生。其中一位是舞蹈生,事故中受到惊吓,送医治疗后很快就出院了,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另一位就没这么幸运,她是刚入学的大一本科生,读的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电气专业。这个女孩不简单,高考考了644分,还是全市前几名,十年时间埋首书本才考上这所双一流大学,本该有四年校园生活和无限未来,现在却永远停在了大一。
她的堂兄后来晒出两人的聊天记录,记录里还能看到之前送花给她的对话,堂兄在网上明确说,一定要让肇事者受到该有的惩罚。而她的父母,花了全家心血把孩子培养成才,原本等着孩子带来更多骄傲,现在却要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这份打击没人能真正感同身受。
那好好的生活区小路,怎么会出这么严重的事故?咱们接着说现场的情况。那条小路属于校园生活区,平时走的都是学生和老师,路灯亮度不够,晚上走起来视线不算好。而且生活区的小路特点很明显,路口多,偶尔还会有小猫小狗突然跑出来,按说在这种路上开车,得把速度压得很低才对。大家都知道,就算是乡村小路,限速也才三四十公里每小时,校园生活区的路限速更低,很多地方只有一二十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下就算碰到人,也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伤害。现在气囊弹开、学生一死一伤,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当时车速肯定超出了这个安全范围,甚至可能快了不少。
警方后来发了通报,确认了金某没饮酒,但事故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不过有个问题绕不开——不管当时被撞的学生有没有横穿小路,有没有走得快一些,这都不能成为开车撞人的理由。校园道路的核心是保障行人安全,尤其是学生群体,司机握着方向盘时,本该把注意力提到最高,把速度降到最低,可这次事故里,这些该有的谨慎显然没做到。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调查结果。家属在等一个明确的说法,公众也在等肇事者承担责任的结果。会不会有人因为金某的教师身份、党员身份而有所偏袒?调查过程能不能完全公开透明?这些都是大家心里的疑问。另外,这起事故也给所有学校提了个醒,校园里的车辆管理是不是还有漏洞?生活区道路的限速有没有真正落实?晚上的路灯能不能再亮一些?这些问题不解决,类似的风险就一直存在。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觉得校园里该如何更好地平衡车辆通行和行人安全?是完全禁止校外车辆进入,还是对校内车辆实行更严格的速度管控?毕竟每一个走进校园的学生,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待,没人愿意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
来源: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