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农民朋友都知道,种大蒜是项技术活。同样的地块,同样的大蒜品种,为啥有人种得出苗齐苗壮,有人种的却稀稀拉拉?关键就在于那种蒜的讲究上!
咱农民朋友都知道,种大蒜是项技术活。同样的地块,同样的大蒜品种,为啥有人种得出苗齐苗壮,有人种的却稀稀拉拉?关键就在于那种蒜的讲究上!
老农们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三看一定”法,掌握了这套方法,保你家大蒜出苗又齐又壮,丰收有望!
先说“三看”,这是基础
这种大蒜第一要看天。不能光看今天天气咋样,得看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如果有雨,就别急着浇水;还得看温度,最适合大蒜生长的地温是5-10度,太高太低都不行。
这第二看,就是看地。地里的墒情如何?土壤是偏干还是偏湿?这决定了要不要浇水、什么时候浇水。老农有经验,抓把土一捏一看,心里就有数了。
第三看,是看苗情。苗子长势是壮是弱?叶片是油绿还是发黄?要是叶片发黄,那肯定是缺养分了,得赶紧追肥。
再说“一定”,这是关键
这“一定”,就是定播种时机,这可是决定大蒜出苗好坏的重中之重!
老农们说,别死盯着日历种蒜,得看地温而不是看日期。地表以下5厘米的地温稳定在15-20℃时,才是播种的最佳时机。
北方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南方则在10月下旬到11月初。这个时候天气凉爽但不寒冷,正适合蒜瓣生根发芽。
播种前的准备,一步不能少
选定时机后,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也马虎不得。
首先是选种,要挑肥大饱满的蒜瓣,那些有伤痕的、干瘪的、光身的统统剔除。记住,冷藏过的蒜种可不能用,发芽能力会大打折扣。
掰蒜瓣时有个小窍门:一定要带着下盘茎,这点很多人都会忽略。不带下盘茎,出苗可就难了。
播种深度也有讲究,老话讲“深不露尖,浅不露根”,3-4厘米的深度最合适,大约是蒜瓣高度的2倍。播的时候蒜瓣尖端一定要朝上,可别倒置或横放,否则出苗率会少三成!
浇水有窍门,不是种完就浇
很多人蒜一种下去就急着浇水,这可是大错特错!烂种、板结、地温低,三大隐患等着你。
那什么时候浇水合适?老农有个笨办法但很管用:先踩实再浇水。用脚轻轻踩踩或者用水桶滚滚,让蒜瓣与土壤贴实了。
最佳浇水时机是在蒜芽刚露头时,这时候蒜已经生根,浇水正合适。记得要小水慢浇,千万不能大水漫灌。
也可以先在沟里浇点水再种,这比种完再浇安全多了。
播种后的管理,别掉以轻心
播种后的7天是大蒜生长的“黄金期”,管理好了,就能为丰收打下好基础。
播种后应立即浇一次透水,这叫“催芽水”,能促使蒜瓣与土壤紧密接触,吸收充足水分,顺利生根发芽。原则是:小水慢灌,浇透不积水。
如果浇水后土壤板结了,要及时轻耙表土,帮苗破土。同时,要在浇水后2-3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控制杂草。
老农的土办法,实用又有效
有老农分享了更细致的办法:播种前给蒜种“吹吹空调”。
这就是农业上说的“低温春化处理”,能把蒜瓣从休眠状态唤醒。方法很简单:把蒜瓣用透气的纸袋或网兜装好,放冰箱保鲜层(大约5度)15-30天,然后再播种。
这样一来,蒜瓣就会以为冬天过去了,可以放心生长,发芽又快又齐。
还有一种快速方法:用5-10度的冷水浸泡蒜种12-24小时,捞出来晾干就能种,虽然效果不如冰箱法,但比不处理好多了。
做好准备,迎接丰收
种大蒜是个细致活,从选种、定时、到播种、管理,每一步都得用心。但只要掌握了这“三看一定”法,苗齐苗壮就变得简单多了!
老农们这些经验,都是几十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实用又好操作,比书本知识更贴近实际。各地水土气候不同,咱们可以灵活调整,但基本原理是不变的。
眼下正是秋播大蒜的好时节,记得这些要领,保你家的蒜田绿油油一片,来年收成满满当当!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