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发现:60岁后经常吃面食,心血管疾病概率降低40%不止?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22:09 2

摘要:“吃面食?还能降心血管病风险?”是不是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在不少人的观念中,面食——特别是白面包、面条、馒头这样的精制碳水,是“发胖”、“升糖”、“不健康”的代名词。

“吃面食?还能降心血管病风险?”是不是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在不少人的观念中,面食——特别是白面包、面条、馒头这样的精制碳水,是“发胖”、“升糖”、“不健康”的代名词。

许多中老年人一过60岁,就开始刻意减少主食摄入,尤其对白面食更是避之不及。

但最近一项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研究却给出了颠覆性的发现:60岁以上人群若规律摄入某些类型的面食,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竟降低了40%以上。

难道我们对面食的“偏见”太深了?是不是该给它一个“平反”的机会?

问题从来不是“吃不吃面”,而是“怎么吃”、“吃什么面”。

从营养学角度看,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三大宏量营养素之一,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适量摄入优质碳水,不仅关系到体力、脑力的维持,更直接影响血糖控制肌肉保留,甚至与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

你可能会疑惑,吃面还能“护心”?这背后真的有科学依据吗?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问题深入拆解。

首先要明确,研究中所说的“面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精白面条”或“油炸方便面”,而是指以全谷物、小麦粉配合高膳食纤维成分制作的传统意式面条,或中国北方的杂粮面、荞麦面等。

这些面食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植物蛋白和多种矿物质,在代谢调节方面表现出良好作用。

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高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血脂水平、血压、血糖的稳定密切相关。而这三者,正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推手”。当老年人长期处于能量不足、蛋白质摄入下降、肌肉流失状态时,心脏功能也容易受到牵连。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60岁以后,我们的饮食目标,不再是“吃得少”,而是“吃得对”。

现代生活节奏快,不少老年人日常饮食结构单一,早餐一杯牛奶,午饭一碗粥,晚饭碗面条,听起来清淡健康,实则能量、蛋白质、微量营养素严重不足,长期如此,极易诱发营养不良肌少症动脉硬化等慢性问题。

面食,若选择得当,反而可以成为对抗这些风险的“隐形战友”。

全麦面条的镁含量几乎是白面条的两倍,而是已知的“天然血管扩张剂”,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荞麦面含有一种叫“芦丁”的植物成分,具备良好的抗氧化与抗炎作用;而添加豆类粉的面制品,还能提升整体蛋白质质量,弥补老年人蛋白摄入不足的问题。

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多吃面就能降心血管病”。关键在于“吃什么类型的面”、“吃多少”、“搭配什么”。

你是否注意到,传统地中海饮食结构强调“谷物为主,多样搭配”,意大利人几乎每天都吃意面,但心血管患病率却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并非偶然,而是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3年《柳叶刀·公共卫生》曾刊登一项针对欧洲老年人群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每天摄入2~3份全谷类面食,以及适量蔬菜、橄榄油和豆类蛋白的人群,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普通人群低44%

这组数据与中国传统饮食中提倡的“谷类为主、粗细搭配、荤素均衡”不谋而合。

从医生角度出发,我曾遇到一位68岁的退休教师王阿姨,因担心“吃面发胖”,坚持多年晚餐只喝清汤。可近两年体重虽减,肌肉量却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心功能不全。

调整饮食结构后,我们建议她每周摄入3次全麦面或藜麦挂面,并增加豆腐与鸡蛋的摄入。半年后复查,血脂趋于正常,心率变异性提升,整个人也精神许多。

这类案例并不少见。老年人饮食结构的“过度清淡”,反而成为慢性病的温床。很多时候,饮食健康并不意味着“越少越好”,而是“营养均衡,量力而行”。

从社会角度看,随着老龄化加剧,中老年群体正成为慢病防治的关键人群。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老年人群营养健康干预,提倡科学饮食结构,防控心脑血管疾病。

面食,作为中国北方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简单被打上“高碳水”的标签而被一刀切。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对食物进行“再认识”。

选择低GI值、含膳食纤维的面食,如荞麦面、藜麦面、全麦意面;控制每餐面食摄入量在80~100克左右搭配优质蛋白与绿叶蔬菜,如鸡蛋、豆腐、菠菜、西兰花等。

避免重油重盐的烹调方式,如少放酱油、忌用老汤;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才能真正实现“吃得健康,吃出安心”。

新近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也提到,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占比应超过总量的1/3。这不正是为老年人“吃好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吗?

让我们回头看看标题中的问题:“60岁后经常吃面食,心血管疾病概率降低40%以上?”答案并非绝对,而是要加上一句:如果你吃的是“对的面”,并且吃得科学。

饮食是一种生活哲学,而不是某种单一行为。60岁之后,身体代谢机制开始变化,健康的关键不在于“忌口”多少,而在于“吃得聪明”。合理摄入优质碳水,是帮你守住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一环。

下次当你站在超市的面食货架前,不妨换一个视角:不是“我还能不能吃面”,而是“我该吃什么样的面”。

你平时喜欢吃什么样的面?有没有尝试过全麦或杂粮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验,也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吃面也能养心”的科学真相。健康饮食,从认识一碗好面开始!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李晓东,王海霞.全谷物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4,30(02):35-39.

[3]张琳,胡文杰.老年人群膳食结构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11):1155-1160.

来源:听诊温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