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触摸一件件革命文物,聆听一个个英雄故事。这个研学季,红色,成为我市校园最鲜亮的底色。莘莘学子在革命旧址前驻足凝望,与历史深情对话,用脚步丈量信仰之路,以心灵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触摸一件件革命文物,聆听一个个英雄故事。这个研学季,红色,成为我市校园最鲜亮的底色。莘莘学子在革命旧址前驻足凝望,与历史深情对话,用脚步丈量信仰之路,以心灵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脚步量热土 青春续华章
南泥湾,这片曾经在荒芜中开辟出的“塞北江南”,在9月的秋光中迎来了一群年轻的访客。9月19日,延安市实验中学千余名学生踏上这片承载着奋斗记忆的热土,以脚步丈量历史,以心灵聆听回响。稻浪在他们眼前起伏,仿佛展开一部用汗水写就的史诗;风声掠过耳际,似在传颂着359旅那段艰苦奋斗的传奇。
清晨,延安市实验中学运动场上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启动仪式。当国歌奏响,激昂的旋律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岁月中的壮志豪情交织共鸣。
校长路彦祥在动员讲话中向大家阐述了此次研学的意义。这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旨在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感知历史温度,在实践锻炼中磨砺意志品质,从红色传统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他鼓励学生们以脚步追寻先辈足迹、以心灵体悟南泥湾精神的时代价值,要以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师生抵达南泥湾党徽广场后,举行了庄严的开营仪式。安塞腰鼓激昂奔放,红绸舞动如火焰燃烧;陕北大秧歌步伐热烈,展现出这片土地蓬勃的生命律动。学生们齐声高唱陕北民歌,歌声如潮,每个音符都传递着坚定的信念。
上午10点,实践活动正式开启。在农业劳动基地,学生们弯腰采摘,收获秋实的喜悦,感受土地无私的馈赠;在农具体验区,锄头起落,铁锹翻土,重现当年垦荒生产的火热场景。走进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锈迹斑斑的劳动工具和泛黄的历史照片静静陈列,仿佛仍在述说359旅官兵“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峥嵘岁月;在延安炮兵学校旧址前,斑驳的墙体见证着往昔的艰苦与坚守。一场沉浸式思政课进行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如种子般播撒进学生心田,荒原变良田的奇迹,正是信念与汗水共同铸就的荣光。
刚刚体验完农事劳动的一名同学抹了把汗激动地说:“以前,我只在课本里读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今天,当我真正抡起锄头,才体会到当年359旅将士垦荒的艰辛。”
夕阳西下,师生们带着满满的思考踏上归途。此次南泥湾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望,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南泥湾的奋斗记忆已融入青春血脉,化为前行力量。
鲁艺淬初心 砥砺奋斗志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近日,宝塔区第一中学七年级全体学生前往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强国复兴有我,青春挺膺担当”的主题团日活动,同学们用坚定的誓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青春的承诺。
活动正式开始,全体师生齐唱国歌,气氛肃穆。随后进行新团员入团仪式,学校领导为新团员佩戴团徽并颁发团员证。团徽闪耀在胸前,不仅代表荣誉,更承载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团员代表石雨哲的带领下,新团员面向团旗,高举右拳,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誓言铿锵,如春雷回荡,似星火燎原,点燃了每位学子的理想与信念。
随后,校党总支书记陈联合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主题,为全体党员教师带来一堂内容扎实的党课,进一步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活动尾声,鲁艺旧址的讲解员为学生讲述了鲁艺的发展历程与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感人事迹,通过现场教学增强了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知与感悟。
本次活动将爱国主义的火种深植于心,为青年学子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提供了丰厚沃土。
旧址承薪火 誓言震山河
秋意渐浓之时,宝塔区第四中学高二年级师生共赴延安革命纪念馆,举行了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红色研学与党团日活动,在厚重历史中接受精神洗礼,凝聚前行力量。
晨光初露,师生队列整齐,迎着秋日朝阳踏上征程。
活动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庄严举行。师生肃立在毛主席铜像前,高唱国歌,激昂的歌声响彻晴空。学生代表敬献花篮,年级主任刘永平郑重整理挽联。全场默哀一分钟,沉痛悼念在九一八事变中牺牲的同胞与抗战英烈。
教师李芳以真挚情感为学生讲述历史,句句叩击心灵;学生高铭见、霍映茹朗诵诗歌《勿忘九一八》,声情并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当“吾辈当自强”的誓言齐声响起,不少同学目光坚毅,拳心紧握,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觉醒与担当。
仪式结束后,师生来到纪念馆进行参观。透过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影像资料,大家仿佛亲历那段烽火岁月,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此次活动中,宝塔四中的不少学子们表示,他们从历史中汲取了力量,今后要把红色记忆深植心田,把历史责任牢记心头。
这些用脚步丈量过的红色征程,已将信仰的种子深植于年轻的心田,让革命传统与青春理想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对话。这些从历史中汲取的智慧与力量,必将化为学子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奋勇向前。
来源:延安日报
来源:城市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