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规矩的太二酸菜鱼,被市场教做人后,开始装乖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8:31 1

摘要:就是那个“超过四个人老子不接待”、“不给你拼桌也别想加位”、“酸菜鱼的辣度,我说了算”的家伙。

你还记得那个把“规矩”俩字刻在脑门上的太二酸菜鱼吗?

对,就是那个“超过四个人老子不接待”、“不给你拼桌也别想加位”、“酸菜鱼的辣度,我说了算”的家伙。

那会儿的太二,简直是餐饮界的“何书桓”,渣得明明白白,偏偏你还就爱他那股劲儿,心甘情愿在店门口排队俩小时,就为进去接受一顿“爱的教育”。

拿到一张等位小票,跟中了彩票似的,发朋友圈都感觉自己站在了潮流的浪尖上。

可谁能想到,这才几年功夫,这位高冷的“霸总”突然就画风突变了。

他开始对着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挤眉弄眼,又是“活鱼现杀”又是增加小炒,姿态低得都快趴到地上了。

这反转,比你看过的任何一部八点档电视剧都来得刺激。

时间回到今年,一股“鲜活升级”的妖风,毫无征兆地吹进了太二原本非黑即白的世界。

以前那股子“爱吃不吃”的高冷劲儿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亮堂堂的开放式厨房,服务员甚至开始学着海底捞,脸上挂着职业假笑,殷勤地给你加水。

菜单也胖了一圈,不再是酸菜鱼“一枝独秀”,什么活鸡、鲜牛肉都跑来凑热闹,生怕你觉得他家菜品单一。

店门口还立了个小黑板,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今日活鱼剩余X条。

那感觉,就像你那个一直标榜自己是摇滚浪子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剃了寸头,穿上西装,开始跟你聊起了育儿经。

你除了震惊,心里剩下的全是问号:这哥们儿,到底经历了什么?

刺激当然是有的,而且不小。

翻开它老东家九毛九集团的财报,数字可不会陪你演戏。

截至2025年上半年,太二的自营门店数从612家锐减到547家。

这是什么信号?

这是它从2019年坐上火箭疯狂扩张以来,头一回大规模关店。

网上“太二没人吃了”的话题,跟大姨妈似的,月月都来。

曾经的“商场排队王”,如今门口罗雀,这脸打得,隔着屏幕我都觉得疼。

市场的耳光,从来都是又响又脆,专治各种不服。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出“浪子回头”的戏码。

太二开始拼了命地想撕掉“预制菜”的标签,尤其是在老罗和西贝就预制菜标准吵得沸反盈天的节骨眼上,求生欲简直拉满。

可这事儿吧,就透着一股子黑色幽蒙。

你这边刚喊出“活鱼现杀”,那边就有网友掏出手机掐着秒表:“下单到上菜总共七分半,你家这鱼是装了涡轮增压自己游进锅里的?”

这就很尴尬了。

消费者们一夜之间全成了名侦探柯南,拿着放大镜审视后厨,从上菜时间、鱼头数量这些蛛丝马迹里,推理“鱼究竟是几点死的”这个终极谜题。

有次我朋友就碰上了,晚上八点去吃,被告知“鱼头没了”,他当场就懵了:“现杀的鱼,鱼头和鱼身不该是配套出厂的吗?”

店员只好尴尬地解释,鱼是分批杀的,晚了就没了。

你看,这事儿就变得有意思了。

所谓的“现杀”,和我们脑子里“下单后,手起刀落”的画面,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操作,说好听点叫“灵活”,说难听点,就是在玩一种巧妙的文字游戏。

说白了,太二这十年,就是一部新消费品牌“从装X到破防”的现形记。

早年间,它靠着给消费者“立规矩”,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有态度、有格调的潮牌。

那种“我来定义你怎么吃鱼”的强势人设,在当时那个追求新鲜感和身份认同的消费环境里,确实是一步险棋,但也一炮而红。

但大哥,时代变了。

当消费降级的寒风吹过,当食品安全的焦虑刻进每个人的DNA,大家开始回归理性,追求实实在在的性价比。

你那些虚头巴脑的“品牌故事”和“格调”,在“我这顿饭吃得值不值、安不安全”的灵魂拷问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消费者用脚投票,教你做人,这道理亘古不变。

以前是餐厅挑客人,现在是变着法子“求你来”。

从“教育消费者”到“被消费者教育”,太二走过的这条路,其实也是无数网红品牌的宿命。

它们都曾以为,靠着一套漂亮的营销话术和社交媒体上的病毒式传播,就能永远躺着数钱。

可他们忘了,餐饮的本质,终究是回到餐桌上。

故事讲得再天花乱坠,鱼肉不新鲜,价格没诚意,消费者凭什么一直为你买单?

更何况,当你在山姆和自家网店里,明晃晃地卖着“门店同款”速食包的时候,那种所谓的“堂食仪式感”,早就成了一个笑话。

所以啊,太二这次磕头认错,究竟是真心悔改,还是被逼无奈的垂死挣扎,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它用自己的由盛转衰,给所有还在做着“教育消费者”美梦的品牌方们,上了一堂无比生动的公开课:

在餐饮这片红海里,没有什么神话是永恒的。

你可以一时靠着姿态引领市场,但如果你一直保持那份莫名其妙的傲娇,市场总有办法让你哭着把头低下。

来源:萌宠狂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