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这一生最大的任务,就是找到真正的自己,然后心安理得地做自己。
人这一生最大的任务,就是找到真正的自己,然后心安理得地做自己。
我们每天认真生活、工作,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赢得外界的认可。
只是很多人跑偏了,戴着面具演了半辈子,取悦了所有人,唯独把自己给弄丢了。
人到中年,如果你觉得活得特别累,想要走出内耗,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自己。
01
很多人觉得,找自己?这话说得太虚了。
按照普通人的生存轨迹,人到中年,就是上有老下有小,被责任推着走。这时候谈“自我”,似乎太奢侈,也太自私。
一旦你完全放弃了自我,任由外界的标准来定义你的人生,你就成了一艘没有舵的船。
活得通透的中年人,早很早完成了“自我认知”的重塑。
他们在生活中摸索出,先安顿好自己这颗心,才有能力去安顿家庭和事业。
心理学有个“社会时钟”的概念,意思是社会对我们每个年龄阶段该做什么,都有一个隐形的期待。
同学聚会上,大家用薪水、职位、孩子的学校这些标准互相比较,衡量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比完了就焦虑。
也在地铁上见过被裁员而崩溃的人。
他们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那个“某某公司职员”的身份认同。当角色被剥离,他们发现自己变得一无是所有。
我们就这样为角色而活,为生活所困,这种类型的奔波,耗尽心神。
02
改变来自于三点。
1、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这是你人生的定盘星。
太多的人把别人的价值观,当成了自己的。
社会说,有钱有房就是成功。于是拼命赚钱,结果发现自己并不快乐。
我们要静下来问问自己:抛开所有人的期待,到底什么事情,能让我感到真正的富足和安宁?是家人的陪伴?是创造的乐趣?还是帮助别人的成就感?
我的一个朋友,原来是互联网大厂的中层。
35岁那年,他放弃了百万年薪,回到老家,开了一家小小的木工房。所有人都说他疯了。
他说:“在大厂,我每天都焦虑,药不敢停。现在,我只要闻着木头的香味,就能睡个好觉。钱是少了,但心定了。”
找到那个能让你心定的东西,你就不会再被外界的嘈杂所裹挟。
2、找到你的“能力圈”,守住它,深耕它。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试”。
你有没有发现,你越是焦虑,就越是喜欢追风口。今天看别人做短视频赚钱,你也想去;明天看别人开直播赚钱,你也心动。
结果是,每个领域都浅尝辄止,最后一事无成。
你要做的,是找到自己最擅长、最有热情的那一亩三分地,像个农民一样,默不作声地深耕。
我认识一位老师,教了二十年语文。
很多人劝他去机构,或者自己开班,赚大钱。他都拒绝了。他就在自己的公立学校里,把每一堂课都当成艺术品来打磨。
现在,他是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各种讲座邀请不断。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3、和自己和解。
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几个一碰就炸的“情绪按钮”。
可能是源于童年的某个创伤,也可能是来自某次失败的经历。
你不去找到它,疗愈它,它就会像个幽灵一样,反复操控你的生活。
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可能会戳中你的痛点,让你暴跳如雷。
你要学会自我觉察:我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应?它触动了我内心哪个未被满足的需求?
当你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清自己情绪的来龙去脉时,你就拿回了生活的主动权。
03
当你真正找到了自己,接纳了自己,你会发现,所谓的“内耗”,不过是迷失的你在与想象中的标准作战。
你不再需要向外界证明什么,你的内心自带了一套评价体系,坚定而从容。
心理学家荣格说:“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
智慧属于那些看透世界的人,但最终,幸福属于那些看懂自己的人。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来源:上进的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