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龙清空账号彻底认怂?罗永浩大获全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0:53 1

摘要:除了“7岁毛毛吃西贝”,西贝相关文章中还提到“大哥进店不吃饭,先储值1000块钱支持西贝”“小伙子两个人点600多块钱的菜,说‘我跟西贝同生死’”等情感故事。

贾国龙这波操作,是彻底认输了吗?

近日,记者搜索发现,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多个社交媒体账号内容被清空。视频号、小红书账号“西贝老贾爱请客”,已清空所有内容,无作品展示

抖音平台其账号目前仅保留一条公开视频作品,是与其他博主的共创内容,发布于2024年9月30日,视频作品涉及西贝餐饮成长史。

对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突然清空账号这波操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西贝近期接连翻车的舆论风波。贾国龙此举也被网友解读为与争议事件切割。

在预制菜风波后,近日,西贝多篇“温情公关文”引发热议。

9月23日,西贝公众号发布文章《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因情节煽情,该文章被不少网友质疑“煽情炒作”,随后又删除了该篇文章。

当时,客服人员回应称,发布文章的公众号是企业的内部服务号,主要是给企业内部的伙伴阅读。此后又称“为避免顾客和员工遭受网暴”而进行了删除。

除了“7岁毛毛吃西贝”,西贝相关文章中还提到“大哥进店不吃饭,先储值1000块钱支持西贝”“小伙子两个人点600多块钱的菜,说‘我跟西贝同生死’”等情感故事。

之后,又有网友扒出一则西贝官方发布的视频《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引发许多人吐槽。

这则视频中,西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店长刘某霞讲述,有一次一位来自内蒙古的顾客提出要一碗羊肉汤、一碗凉汤,但只付一碗的钱,她接待后与对方相识,从2002年至2004年多次服务这位顾客。后来这位顾客说自己要去养老院,想把自己在北京的一套一室一厅房子给她。刘某霞在视频中讲述,她拒绝了大爷的好意,后来也没再联系。

该视频引发网友的吐槽,许多人难以置信,此外,按刘某霞所述她2004年才17岁,那么2002年她15岁就在西贝门店工作了,网友戏称为“童工”。

上述视频最早发布于西贝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西贝品味早读”,该账号的自我介绍是“西贝员工的交流平台,展示西贝风貌的窗口”。

据极目新闻9月26日报道,西贝客服人员确认,《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视频首发于“西贝品味早读”公众号,“真人真事,是之前发布的,不是近期的。至于刘某霞是不是15岁就在西贝上班,该客服人员表示不清楚。

另外,西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工作人员表示,刘某霞是该店前任店长,今年3月起不在该店了,其他情况不了解。

对此,网友吐槽称“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又捅了自己一刀子”。

9月中旬,一位餐饮公司老板向记者表示,近期他所在的多个汇聚全国顶尖餐饮品牌创始人的群里,几乎都清一色地支持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这一现象背后,是餐饮从业者对预制工业化的普遍认同。

另一位餐饮人士表示,现阶段争论预制菜的定义并无实际意义,贾国龙引发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菜品售价偏高却态度强硬。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大型餐饮集团中,老板容易被内部“神化”,这种现象在行业内并非个例。

值得一提的是,9月24日,罗永浩还转发了一条“俞敏洪谈西贝风波”的新闻,并引用其中俞敏洪所称的“西贝其实正经来说,也不能算有什么特别的特殊的问题”作为评论内容。

其实,整个事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只是“有没有用预制菜”这么简单。讲真,预制菜这东西,早就渗透到各路餐厅、外卖、甚至家里厨房。很多人嘴上嫌弃,心里却早就习惯。

可消费者能接受预制菜,并不意味着能接受“高价+不透明”。西贝这次真正翻车的,不是工艺,而是态度。

你细看这波公关操作,简直是“教科书式反面教材”。最开始明明可以大大方方承认“我们用了一定比例的预制食材,是为了保证品质和效率”,再补一句“但核心菜品绝对新鲜,欢迎大家监督”。

这样说,哪怕有人不满意,大部分人也不会觉得被骗。可西贝的回应却变成了“我们绝不预制”,后厨开放探访两天就“限流”,网友进去一看,满眼的冷冻包装,台面上摆得明明白白。你说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更别提后面那几篇“温情故事”了。不管是“7岁毛毛哭着要吃西贝”,还是“一碗汤换一套房”,怎么看都像是剧本杀。网友吐槽得也不冤,毕竟谁都不是三岁小孩,时代变了,消费者的共情点也变了。

你说要打情怀牌,最起码得真诚点,别让人觉得“你哭你的,我吃我的,一点关系都没有”。温情营销不是不能做,但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用来掩盖产品上的短板。

说到底,餐饮行业最怕的,从来不是产品工艺变化,而是让消费者觉得你“不透明”。预制菜不是原罪,信息不对称和“高价低质”才是。你敢明码标价、敢公开溯源、敢让顾客看清楚每一道工序,大家自然不会太苛刻。可一旦用户发现你在遮遮掩掩,哪怕产品没啥大毛病,信任也就碎了一地。

贾国龙清空账号这事,其实是很多企业主都会做的“紧急公关动作”——少说多错,不说不错。

可惜互联网不是十年前,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的速度,远远快过删帖和隐身的速度。你今天消失一阵,明天就有新瓜顶上来,网友早把你的故事忘得一干二净。想靠“隐身”过关,根本行不通。

仔细想想,西贝这波操作最扎心的地方其实在于:品牌用力讲故事,却忘了故事里最重要的“真实感”。

有多少消费者是因为一碗“羊肉汤”而感动?还不是因为大家想吃到实打实的好东西。如果你的产品真有底气,哪怕用点预制、用点工业化,也不会被全网声讨。可惜这次西贝没抓住重点,反而把自己送进了流量绞肉机。

其实这几年,餐饮行业日子都不好过。成本高、人难招、客流量又被外卖和新茶饮分走大半。很多品牌都在试水预制菜、中央厨房、半成品配送。行业里的老板们,私下都挺认同这种模式。毕竟,效率才是活下去的本事。

但面对消费者,大家总喜欢端着,一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姿态。问题是,用户可没那么好糊弄,信息一旦透明,谁用什么工艺、食材成本多少,分分钟就能扒出来。

有人说,西贝这次算是给所有餐饮品牌敲了警钟。不是说不能用工业手段做餐饮,而是不能把消费者当外行。你敢公开流程,敢承认短板,敢把心里话说出来,反而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谅解。你越试图美化、掩盖、讲故事,掉坑的概率就越大。

更有意思的是,餐饮品牌有时候太依赖创始人IP。老板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品牌调性。贾国龙之前在朋友圈还挺受餐饮圈追捧,这次连累到整个行业都出来“声援”。但普通消费者可不关心这些,谁在台前谁在幕后,大家只盯着碗里的那一口。只要吃得值、花得明白,谁做老板其实没那么重要。

最后,西贝这波风波到底能不能过去?其实也不算难,关键看品牌怎么调整。要么就把话说清楚,把工艺、成本、定价、原料全摊出来;要么就踏踏实实升级产品,别高价低配。至于那些“温情故事”,还是少写点,省得哪天又被拿出来群嘲。

回头看,这一波“预制菜大讨论”,也给所有品牌一个提醒:别把用户当傻子,别把舆论当洪水猛兽。只要你敢站出来面对问题,哪怕一时被骂,最后也能赢回尊重。毕竟,好的品牌靠的是底气和实在,而不是套路和剧本。

来源:大佬灼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