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管它前期多么真刀真枪、后期有多么美食诱人,到了大结局,还是绕不开那句老话:“综艺无剧本,信了你就输了。”网友们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哪怕节目组再怎么端水,总有一群人能从一个姓名牌的顺序、一个素材的重复率里嗅出那点子“内定”的味道。
如果说这两年娱乐圈哪个综艺最会“藏剧本”,《一饭封神》绝对能排上号。
别管它前期多么真刀真枪、后期有多么美食诱人,到了大结局,还是绕不开那句老话:“综艺无剧本,信了你就输了。”网友们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哪怕节目组再怎么端水,总有一群人能从一个姓名牌的顺序、一个素材的重复率里嗅出那点子“内定”的味道。
你说节目组没剧本?
放过我吧。
你看看淘汰顺序和镜头剪辑,直接能让人怀疑是不是在看《浪姐》的回锅肉还是《创造营》的硬塞C位。
人还没走,名字已在台子上列队,已经淘汰的小厨明明还在备战区蹲着,真有种穿越时空的荒诞感。
更别说某些选手的镜头和讨论度,直接是“天选之子”的待遇,皇族buff拉满。
谁要是没点话题、没点冲突,分分钟就被剪成空气,像极了被全员忽视的练习生,哪怕你刀工逆天、创意满分,也只能沦为背景板。
内定晋级这事,搁哪个圈子都能吵出腥风血雨。
前有选秀塌房,后有真人秀冲突,每到总决赛就得来一波“黑马逆袭”还是“老将封神”的套路。
你以为厨艺battle会干净利落,结果发现节目组给了选手充足准备时间,现场即兴变成了方案预演。
参考《Master Chef》那种生死时速,《一饭封神》的小厨们倒像开了“提前查题”的外挂。
你说公平,网友只会说一句:“套路太熟练了。”
看评委那几位,郑永麒和黎子安,平时粤语和英语说得飞起,一切切换到国语,语序都开始拧巴。
每次发言像是用谷歌翻译转了一圈,直播糊弄观众。
其实全程用英语也不会有违和感,毕竟韩版早就这么干了。
Vicky一切换英文,气场立刻上线,谁还在乎他是不是在用味觉评审还是在念稿子?
说到选手,屈雨瑜的冠军之路堪比职场逆袭剧。
前期没人捧场,镜头里存在感低到骨子里,结果后期靠实力和创意一路杀到最后。
玫瑰苏打水、空气春卷、千丝酥,每一步都干净利落,情绪稳定到让网友疯狂刷“她就是我的理想型”。
你不服还真没理由,毕竟人家不是靠故事赢,是靠真刀真枪的技能和心态。
这种选手,放到任何一个黑幕横行的综艺里都能封神。
黎子安那个赛道,摩登家常菜槽点也是数不完。
高压锅翻车、猪扒饭改配方、红烧肉定价92块还要送一块,营销策略比做菜还离谱。
网友们都快把“摩登家常菜”做成流量黑红体了,热度和骂度齐飞。
这种选手,放到《乘风》《披荆斩棘》里就是典型的“被黑上热搜还能复活”的反转型选手,关键时刻一波故事拉满又回归,节目组要的也就是这股子话题。
还有嫩肉粉那档子事,直接上了热搜。
从添加剂到健康餐厅主厨底线,网友把厨房里的科学实验都搬出来了。
你说是创新,别人说你是偷懒。
你不会用其他传统手法,只能靠嫩肉粉救场,只能说明你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
小花儿的番木瓜梗、团队沟通阴影,跟职场PUA现场无缝衔接,做饭做成了社会学小课堂,谁能想到一个餐厅经营战能让人看出职场打工人的全息投影。
团队战里,游牧小厨和燃少一组,明显老板和员工的气质差异,选人环节小花儿翻白眼、冠军开局没人pick,全场一秒变职场甄嬛传。
你说人情冷暖,综艺里一点不比办公室简单。
明星试吃团到来,餐厅价格战拉满,流水席全员淘汰,谢霆锋一句“输了就是错”,直接定性了整个赛季的命运。
杨艳彬其实也是“天生反骨”的典型。
他年轻、手艺扎实、思维跳脱,摆盘堪比艺术展。
节目后期一波复活冲进终局,跟屈雨瑜、David三人组TOP3锁死,不管是创意还是应变都能打。
David的洒脱,喝酒比赛、随性感十足,妥妥的“我来体验生活”的高人风范。
饭圈都说他像《甄嬛传》里的温太医,“封神早就不是名次而是态度。”
至于大结局,男VS女,大厨VS小厨,米饭加蛋,典型的“最后一战”仪式感拉满。
杨艳彬还是没跳出炒饭的圈子,屈雨瑜用蛋和米饭做出了高难度冰淇淋,评委一口下去,现场泪目。
网友在弹幕里刷屏,“这就是实至名归的冠军。”谁说女厨师不容易?
看她最后喜极而泣、全场敬佩,连对手都竖起大拇指点赞,这种结局才是真正的综艺封神。
最后,狗血点缀还得有。
摩登家常菜一路被吐槽到决赛,复活名单里永远有他,节目组要的不是味道,是热度。
职场、家庭、故事、冲突,每一轮都在内定边缘疯狂试探。
你要是还相信综艺的公平,那只能说你单纯到像刚进圈的小白。
下次再遇到这种“剧本痕迹太重”的节目,建议大家直接搬好板凳,瓜子管够,谁能逆风翻盘谁能被流量收割,统统记在瓜圈年鉴里,等着下一个热搜见。
来源:宣宣电竞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