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萧华最近在公开场合说了一些关于NBA未来可能国际化的新思路,很多人都在讨论。如果以前有人跟你说,NBA常规赛有一天会跨洋去欧洲打,你八成只当笑话。
萧华最近在公开场合说了一些关于NBA未来可能国际化的新思路,很多人都在讨论。如果以前有人跟你说,NBA常规赛有一天会跨洋去欧洲打,你八成只当笑话。
但现在,听萧华的口气,这事真的不是空想了。他拿美国国内东西海岸的航班举例,意思是现在飞机速度快了,纽约到洛杉矶都能成,那美国球队飞欧洲打一圈也不是难事。
假如欧洲有十四支球队,赛程完全能安排,比如美国球队先去纽约打尼克斯或者篮网,然后飞到伦敦,在欧洲安排三四场比赛,最后再飞回美国。
听着像是科幻,但在NBA管理层眼里,这已经是可以认真讨论的议题了。
其实这事背后有个大逻辑,NBA现在的国际化步伐,远比十年前快得多。过去大家觉得NBA是美国人的游戏,但看看现在阵容,来自世界各地的球星越来越多。
萧华说,现在国际球员占联盟的三成,美国球员还是主力,占七成,但这比例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像约基奇、字母哥、东契奇这些欧洲球员,不光打得好,球迷基础也很大,这让NBA有动力往全球化靠拢。
萧华还提到一种想法,就是不再搞传统的“美国队vs世界队”,觉得这种对抗形式太简单,没什么新鲜感。他举了NHL冰球联盟的例子,说他们也没用这种直接分队的玩法。
萧华更倾向于基于地域、国家属性来组队,例如欧洲球员组成一支、非洲球员组一支,或者再细分到某几个国家。这种分组能让比赛更有看头,也能带动不同地区的球迷情绪。
其实不少人已经在琢磨,假如真有欧洲赛区,NBA会变成什么样?首先是赛程,常规赛要变得更复杂,球队人员流动、比赛安排都得重新设计。
其次是商业利益,欧洲市场很大,NBA现在虽然有海外转播和赞助,但如果真把比赛带到那里,赞助商、球迷群都会有巨大增长。
第三,欧洲本土联赛肯定会受到冲击,比如西班牙、土耳其那些传统劲旅,有可能失去顶级球员流向NBA。
但这事也不是光看好的一面。球员身体能不能扛住长途飞行?比赛安排会不会太累?还有种种签证、税务、文化差异问题,这些都是实际障碍。
比如球员家属跟着搬家,孩子读书怎么办?球队的训练基地怎么安排?这些琐碎问题谁都不能忽视。
不过NBA这几年已经在试水,比如每年都会安排季前赛在欧洲、亚洲打,现场气氛超级热烈。前几年中国赛的时候,球迷排队买票,现场人山人海,完全不输美国本土。
欧洲球队也经常和NBA球队打交流赛,虽然顶级强度还差点意思,但球迷热度杠杠的。这些尝试其实就是在为未来做铺垫。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就是国际球员比例的持续上升。只要这种趋势继续,NBA就有动力去拓展全球版图。萧华的思路,也许就是为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做准备。
等到欧洲有足够多的顶级球员、顶级球队,NBA搞一个“欧洲赛区”也不是天方夜谭。
总之,NBA国际化已经不是停留在嘴上的事了。萧华的态度很明确,技术上没问题,市场也有需求,剩下就是政策、运营细节慢慢突破。
对于球迷来说,这其实是好事,每个赛季都有新鲜元素,比赛更好看,话题也更多。未来是不是能看到湖人去伦敦踢馆,或者看字母哥带着欧洲联队挑战美国全明星?这都很有可能。
NBA正在变成一个真正的世界性联盟,而我们正好在见证这个变化,值得期待。
来源:奔跑的肖生克